《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
第13节

作者: 猪猪然2011
收藏本书TXT下载
  沈尹戍听后眉头紧皱,反问楚王道:“攻灭蔡国?大王,如今吴王已经亲统大军抵达蔡国,您可曾听说?”
  “寡人已经听说此事。但吴国远离蔡国,不久后自然会退去。等到那时,我军再次前去攻打蔡国,吴军未必肯再来。”
  “难道大王还未看出吴军此行的意图?”
  “什么意图?”
  “灭亡我大楚!”
  楚王大惊:原本是想讨论怎么灭蔡国的,怎么现在轮到我楚国头上来了?连忙问他:“请问爱卿如何得知吴军此行不是为了救蔡,而是为了伐楚?”

  沈尹戍直言道:“吴军将领中,孙武、伍子胥都不是泛泛之辈,如果只是要解救蔡国之围,只需这二人出马,率领少量士兵虚张声势就已足够,何必要倾国而出,连吴王都一并前来?。”
  楚王听到这里,脸色已经不大好看。沈尹戍知道是自己直言囊瓦无能也有点犯了忌讳,但却不甘心就此打住:“请恕末将无礼,如今我楚国已危在旦夕,不赶紧加以防范,难保我大楚数百年社稷毁于一旦……”
  “够了!”楚王拍案而起,对沈尹戍庄重地行礼道:“寡人素知囊瓦无能,决心就此将楚国委任于将军。如今我楚军如何应对,还请司马大人多多指教。”
  楚昭王此话一出,连沈尹戍都是大吃一惊。见大王没有开玩笑,他也不敢再怠慢,便分析道:“吴军如果真是为了楚国前来,最终目标必然是楚国郢都。而若想攻到郢都,吴军必须突破汉水。”
  沈尹戍果然名不虚传,他一眼便看出了吴、楚之战的关键——汉水。

  汉水,为长江最大的支流,长达两千多里,是郢都北面的天然屏障,因此沈尹戍围绕着汉水大做文章,有心将此江当作楚国的“马其诺防线”。
  沈尹戍的计划是这样的:考虑到吴军这时才刚抵达蔡国,要想进入汉水,还需花费许多时日再通过一段弯曲、狭长的河道(汉水和淮水的连接部位)。因此只要提前派出数万楚军埋伏在那里,就能有效地打击吴军——吴国战船虽然高大威猛,但一旦进入这些狭窄的河道后必然难以转身,那时楚军突然杀出,火箭齐发,吴军如何抵挡?
  即使这段水路没能拦住吴军让他们侥幸闯过,吴军的速度也必将减缓。从眼下算起,他们若想抵达郢都一带,至少还需要一个月。那时,楚国各地的大军也已会合到郢都。以二十万楚军对三万吴军,楚军必能获胜!
  楚王听罢大喜,立即按计行事。一面派出弓箭手数万人前去淮水与汉水连接处设伏,一面诏令楚国四方的军队前来勤王。
  日期:2013-08-29 15:17:37
  第十回:联军舍舟破三关,楚军分兵袭吴后
  沈尹戍预料的不错:楚国方才筹划好防守策略时,吴军果然已开始发动进攻。

  早在数日之前,随着吴军一出,蔡国之围立解。蔡侯看见楚军已退,立即满脸阿谀之色的准备邀请远道而来的吴王入城,并下令犒劳吴军。
  孙武见吴王有心进城休整,连忙提议道:“趁楚军刚退,尚未察觉我军的真实意图,这时绝不能停留,而应该立即向楚国进军。等攻入楚国郢都,那时候再犒劳三军也为时不晚。”
  吴王听了深以为然,便准备下令后继而来的众多战船不得靠岸,继续前进。
  孙武这时又赶紧说道:“大王,我们应当立即放弃战船,借着蔡、楚接壤的地利(蔡国就在楚国的正北方,地处今天河南驻马店一带),让士兵们轻车简行从陆路加速前进。唯有如此,我军方能直逼郢都,拿下楚国。不然,等楚军二十万之众集合完毕,吴军虽强,无能为也。”
  吴王开始觉得孙武的建议有些匪夷所思——竟然要我放弃吴国赖以成名的水军?但仔细想来,确实是个前无古人的伟大战略构思。因此他再三考虑后,下令全军按照孙武的意思去做。
  一时之间,只见吴军纷纷舍弃了战船,只依靠步行向南进发。不多时,淮河岸边密密麻麻的战船上便空无一人。

  之前提到过的那位唐侯这时也已率领一万兵马赶到了蔡国,正和蔡侯一起准备迎接吴王大驾。结果左等右等都见不到吴王进城,正纳闷时吴王有令传到:二位国君速速随寡人一同出兵!
  两人出城仔细一看,人家吴军果真早已上路。没办法,两位国君也只好就此硬着头皮,各自率领一万人马迎头赶上。
  由于事先的部署,楚军正在竭力地防备吴军进入汉水,不料吴军却反其道而行,根本没有动用船只,而是从汉水北面的陆路上一路攻打过来。面对着突如其来的变故,汉水以北的楚军绰不及防,节节败退。没过几日,吴军便得以急行军几百里,成功地突破了楚国北部的重要防线:阳三关,顺利抵达汉水北侧,与楚国郢都隔岸相望。
  这一阶段,由于吴军果断地舍弃了战船,不用再顺着水路绕来绕去,因此得以快速推进,是一场不折不扣的“闪电战”。在如此快的攻势面前,即便是沈尹戍的两路对策再如何高明,也毫无作用。
  日期:2013-08-29 15:18:01
  得知吴、蔡、唐三国联军五万人已经抵达汉水北岸后,自以为有备无患的楚王这时已经焦头烂额,只能又气又恼地看着面前的沈尹戍。
  见吴军进展如此迅速,沈尹戍心中也是一片迷茫。面对着楚王的怒视,他只能低头不语,心里在紧张的思索着对策。
  为何会这样?
  为何吴军不经过水路便能抵达汉水?
  吴军的弱点在哪里?
  剑至锋则易折,攻至强则守必弱……
  对了,原来如此!
  “哈哈!”刹那间,爽朗的笑声穿透云霄。
  如今楚国大难临头,他竟然还笑得出来?眼看沈尹戍笑得如此开心,楚王气不打一处来。
  本以为你是用兵高手,提出的两路对策也确实高明,不想却被人家吴军轻松化解。唉,此人莫不是急疯了吧?

  沈尹戍这时早已胸有成竹。他见楚王面有愠色,便镇定自若的宽慰他:“大王莫急,非但吴军可破,而且吴、蔡、唐三国国君皆能一战而擒也。”
  楚王听后将信将疑。
  等沈尹戍俯首帖耳对他悄声一番解释后,楚王方才大喜道:“楚国存亡,全赖将军了!”
  到了第二日,楚王立即授命沈尹戍率军两万奔赴汉水,统一指挥所有汉水以南的楚军。

  却说沈尹戍领了兵马,马不停蹄的赶到汉水江边时,吴、蔡、唐三国的五万联军已经在汉水对岸驻扎许多天了。
  有朋友这时会想了:为什么吴军将士们不趁着楚军尚未集结的大好时机赶紧渡过汉水,给楚国最致命的一击?
  不是他们不想,只是他们……没船。
  要知道,他们早已经将所有的战船都留在了蔡国,现在全是轻装前来,除了手中兵器和背后的干粮,什么工具都没有。虽说吴军将士大多来自江南,水性不错,但想要靠游泳来横渡宽达数里的江面,难度也似乎太大了些。
  所以,阖闾纵有气吞山河之志,也只能急得跳脚,没有办法。
  之前似乎无所不能的孙武面对这一状况也没了办法,不过他倒还算镇定,只是每天都站在高处眺望河对岸的状况。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