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
第5节

作者: 猪猪然2011
收藏本书TXT下载
  数万燕军稀稀拉拉的开始渡河,这时距离上次渡过黄河进入齐国还没有多少天,因此船只齐备,很快便凑齐了。
  齐国这边,田穰苴一边率领战车大军追击,一边不断的安排轻骑兵远远的跟随在燕国大军身后观察动向。当他得知燕军已经开始渡河时,立即下令:“全军加速前进!”
  可怜的燕军,才刚开始渡河不久,就发现大量战车部队黑压压的突然出现。虽然这次出战齐国的步兵没有跟随过来,人数上较燕军要少得多,但是燕军的很多士兵都已经上了船过了岸,剩下的匆忙之间没办法辨认齐军的人数,都以为齐军已全部出动,很多会游泳的都开始往黄河里跳。

  乱了,这下全乱了。
  势均力敌的两支军队,凭借田穰苴的运筹帷幄,居然形成了如此一边倒的局势。
  短短几个时辰后,战斗便宣告结束。
  这一战,齐国只凭借一支快速小分队,便成功的击败了数万燕军。战后清点战场,齐军竟然斩杀燕军一万多人,比自己的出战人数还多,而齐军这边却基本上没什么伤亡。
  对燕军来说更惨的是,很多士兵在强渡黄河的过程中由于游泳水平不够,被湍急的河水冲得无影无踪。因为横渡黄河这种壮举,不是什么人都能够完成的。
  此战结束后,田穰苴集合众将,阐述了自己的用兵思路:论军力,晋国强而齐国弱,因此只需将晋国大军逼退回国便可见好就收,此外,晋国境内多是险山峻岭,如果长途追击晋军,极有可能会遭受伏击;而和燕军的那一战,论实力是齐军强而燕军弱,何况我方先前已击败晋军没有了后顾之忧,在如此有利局势下,我军可以从容的尾随追击,他燕国大军渡过黄河而来,现在撤退必然要渡过黄河而去,“候其半渡而击之”,我军方能大胜!

  此所谓因时制宜,相机而动是也!
  日期:2013-08-29 15:11:35
  第三回:齐王信谗罢名将,孙武避乱离齐国
  田穰苴通过两战的出色表现,让各国君主闻风丧胆,之前还略显软弱的齐国军队,从此名扬天下。各国君主见此情景,也都争先恐后的派遣使者前来齐国,表达对自己之前错误行为的忏悔,以及从今以后对齐国的友好和敬意,齐景公大喜,立即将庄贾被杀时的怨愤都给抛到九霄云外。
  因此田穰苴回到朝中,当即被封为“大司马”,这个职位放在今天那就是三军总司令的意思,威望自然是如日中天。
  然而,看着一个小老百姓短时间内一下子爬到这么高的位置,有些不太正直的大臣就不太满意了。当然了,他们也知道打仗不是他们的强项,但论迎合拍马,他们可就比田司马大人强多了。
  渐渐的,各种关于田司马的流言蜚语在齐景公耳边不断的出现。开始齐景公还念着田穰苴立有大功,怒斥向他进谗言的佞臣,但时间久了,齐景公终于还是顶不住各种谗言的狂轰滥炸,加上他本来就顾虑田穰苴属于田氏一族,担心他一旦和他人联手,田氏一族在齐国的地位更加难以撼动。于是,没过几年,田穰苴便被齐景公罢免,并一下子从最高峰跌倒了谷底——直接重新做回了老百姓。
  田穰苴被罢免后,感叹自己一心报国,主公却只因为区区几个佞臣的诋毁就把自己的偌大功劳给统统遗忘了,从此寡寡欲欢,没多久就去世了。
  一代名将田穰苴,独率一军轻松杀退晋、燕二强,并著有名作《司马法》一书(该兵书中首次提到了“以仁为本”,“从严治军”,“避实就虚”等许多伟大的思想,对后来《孙子兵法》的完成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论机谋,论才能,都是一等一的良将。可惜,其光芒虽璀璨,却只是一颗流星。

  日月如梭,转眼间,已是公元前515年。
  这时,距离田穰苴率军独挡晋、燕两强时,已过去有整整十五年。
  临淄城外三十里处,芳草萋萋,有一石碑立于此地,上面大书有六字:司马穰苴之墓。
  有一人身背行囊正跪于其墓碑前,喃喃自语道:“叔父,侄儿昔日受您教诲甚多,只可惜您英年早逝……唉,孙武不日就要离开齐国,叔父的大恩,此生是无缘相报了。”
  说这话的人,名叫孙武,论辈分,田穰苴是他的族叔。有朋友这时会问了:这两人,一个姓田,一个姓孙,怎会是叔侄关系呢?
  ——因为这二人祖上本是同宗,且既不姓田也不姓孙,而是姓陈。
  话说春秋时,有一小国叫做陈国,传至陈厉公时,国内发生祸乱——陈厉公死后,他的弟弟杀了太子,又驱逐其他嫡系的小公子们,篡位为君。这些小公子中有一人名叫陈完,他为了避祸,逃往齐国安顿了下来。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陈完虽在陈国混得不行,但他到了齐国后却受到了极好的待遇,不比做那个弹丸小国的公子哥差。此外,他的子孙们也相当争气,代代都有人在齐国担任大官。因蒙齐国国君赐姓,到了孙武这时,陈氏一族一分为三,分别为陈氏、田氏、孙氏。其中田穰苴是田氏的庶出子,孙武是孙氏的嫡系,因此按辈分算,田穰苴是孙武的族叔。
  田穰苴建功立业时,孙武尚且年幼,因而未能一睹其叔父的名将风采。但因孙武喜读兵书,酷爱兵法,田穰苴在世时曾对他多有提携,期盼这个小侄儿也能早早成长为一代名将。
  话回当前。按理说,齐国是当时天下最强的四国之一,孙武既然喜欢兵法,只要学业有成,不愁无用武之地。可是,随着一波暗流在齐国内部激荡开来,齐国贵族子弟孙武不得不立即离开齐国。
  ——就在这一年,齐景公去世了。
  齐景公死了就死了,与孙武何干?
  齐景公一死,他生前最担心的事终于发生:掌握齐国大权的四大家族正式开始抢班夺权,全面开战。先是高氏拉着其他三大家族向当年推荐田穰苴的齐国重臣晏婴开战;然后田氏又拉着鲍氏和国氏两大家族向高氏宣战,齐国一时间大乱。
  孙家虽然在齐国也颇具势力,但绝不是四大家族的对手,碍于能力有限,孙氏更不能公开表态支持田氏。在这种混乱的局势下,稍有疏忽就将万劫不复。像孙武这样的年轻人,脾气最是火爆,怎么能甘心韬光养晦?
  因而孙武只有离过出走,才是上策。
  在家人的劝说下,最终孙武背上行囊,踏上了新的征程。
  日期:2013-08-29 15:12:02

  在知道孙武何去何从之前,我们先来看下这时适合他的去处。
  篇头时我们说过,春秋最强的四国为齐、晋、楚、秦,这四国刚好地处东、中、南、西四个位置,因而把华夏大地的北部给漏下了。其实在北部也有一强国,名叫燕国,实力仅此于那四强,勉强能算入“春秋五强”之中——这样,“东南西北中”都凑齐了。
  那就再给他们打个分吧。其中,齐国、楚国稍强,得分为A;秦国实力中等,得分为B;燕国最弱,而且弱的厉害,得分只能为C了——这是“东南西北”四国的打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