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师》
第22节

作者: 蛇从革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05-28 22:51:00
  黄玉坤迟疑了一会,对古赤萧说:“司掌现在不在,他也没嘱咐我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
  古赤萧点头,“你知道什么就告诉我吧。”
  黄玉坤仍旧在犹豫,“你不是长房,螟蛉不在你手上………………。”
  古赤萧说:“如今到处是战乱,你也不知道我那个师兄在什么地方,你也知道我们对他一无所知,很可能我们这个门派只有我和你两个人了。”
  黄玉坤想了很久,慢慢点头,“我这一支其实已经和分离很远,门派的人丁一直不兴旺。”
  “每一代只能收两个徒弟,幺房还只能收一个。”古赤萧说,“这规矩的确很奇怪。”

  黄玉坤说:“按辈分,我比你高好几辈,但是我得师祖当年就是幺房,螟蛉一直在长房流传。到了我这代,我这一宗,也就是我一个人了,而且没什么本事。”
  古赤萧说:“师父当年只跟我见了一面,也没教过我什么东西,我连门派的传承都不知道。”
  黄玉坤说:“别的事情我不敢多说,但是南洋的事情我可以说说。”
  古赤萧少年老成,并不追问,黄玉坤只从见到他开始,说什么都是吞吞吐吐的,不知道为什么要隐瞒,但是既然他开了这个口,就一定会说下去。
  “你知道我们的门派选择传人是很苛刻的。”黄玉坤说,“只要是能选上的人,一定有过人之处。”

  “你过人之处在什么地方?”古赤萧好奇的问。
  黄玉坤说:“不知道,我自己也不明白当初我的师父为什么会选上我,我既不会通阴,也学不会任何法术。”
  古赤萧点头,“我也一样。”
  黄玉坤叹口气,“我入了这个门派,这辈子就只做了一件事情,就是在南洋寻找那个东西。结果都这把年纪了,还没有找到。”

  “你不是已经找到下落了吗?”古赤萧说,“这辈子能做成一件事情,就足够了。”
  “我这辈子就为了找那个东西,”黄玉坤问古赤萧,“你这辈子要做什么?”
  古赤萧说:“我当时对师父说,我要做宗师。”
  黄玉坤愣了一会,“也许每个人的志向,就决定了自己的道路吧,你要做宗师,而我,却只能漂洋过海找东西。”
  古赤萧伸伸懒腰,“再过一天,我们就到南洋了,你不是打算要永远瞒着我吧。”
  黄玉坤看着这个不到二十岁的少年,无论是从那个方面都比自己要来的沉稳。也许诡道真的要在他手上天翻地覆。
  “拿东西是当年三宝太监带到了南洋。”黄玉坤说。
  古赤萧说:“这个我已经知道了。”
  黄玉坤终于肯说实话了,“授意三宝太监把着东西拿到南洋的,是当朝的国师道衍。”

  古赤萧的眼睛闪烁出殷切的光芒,但是脸色仍然平静,“道衍是我们门派的先祖?”
  黄玉坤点头,“当年道衍辅佐永乐大帝登基大宝,把手上的一个东西让三宝太监带到了海外。”
  “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古赤萧问,“到底是什么东西,非得让三宝太监带到海外。”
  黄玉坤说:“是永乐帝逼着道衍这么做的,永乐帝害怕那个东西。”
  “所以永乐帝就要那东西离开中土越远越好,”古赤萧说,“我真的很好奇这东西是什么?”
  黄玉坤问:“当皇帝的最怕什么?”
  古赤萧立即回答,“怕别人跟他抢龙椅。”
  黄玉坤说:“永乐帝怕两件事情,一个是朱允炆,他担心朱允炆带着旧部卷土从来。另一个东西却在道衍的手上。”
  古赤萧说:“永乐帝当年绝境反击,攻入了南京,其中有很多侥幸的成分,以我来看,其中道衍功不可没。我倒是很好奇,道衍手上的什么东西,让永乐帝这么忌惮。”
  日期:2014-05-30 21:31:00

  黄玉坤说:“我从十几年前就开始下南洋,去过锡兰,印度,在非洲也呆了好几年,然后打算折返回国,却在毛里求斯大病一场,幸亏两个同乡把我带回广东。回家的时候,家人已经认为我必死无疑。幸亏一个名医把我的命给捡回来,而且把他的女儿许配给我。成家之后,我继续探访那个东西的下落,不断乘船出入南洋,终于让我打听到了下落。”
  古赤萧说:“但是你仍然不知道那个东西是什么?”
  “东西在一个古宅子里,”黄玉坤回答,“现在那个古宅子在一个橡胶园。橡胶园的主人是个华人,但是他不知道自己的产业里有这个东西。”
  “所以你带着我,以劳工的名义去那个橡胶园。”古赤萧说,“为什么你自己不去找到了带回国?”
  黄玉坤说:“因为那个东西必须得你去亲自取。”黄玉坤说完,头靠在舱壁上,不再说话。

  古赤萧知道这个黄玉坤一定还在隐瞒什么事情,但是现在无论如何,他都不会告诉自己。
  终于到了南洋,黄玉坤和古赤萧辗转到了霹雳州怡宝,古赤萧打量着这个番外之地,发现华人比自己预想的要多,岭南人自古都下南洋的传承,很多华人已经在当地延续了不知道多少代,由于不通婚的关系,虽然很多华人世代居住在南洋,仍旧是黄皮肤黑眼睛的模样,说话也是客家话和粤语。除此之外,还有穿戴伊斯兰习俗的印度人,当地的马来人也大部分皈依了穆斯林,只是相对印度人后裔身材矮小,相貌粗陋。霹雳州被英国殖民已久,不少西洋人也不鲜见。

  黄玉坤带着古赤萧到了一个橡胶园,已经有人接应,原来当地很多西洋人和华人都纷纷建立橡胶园,工业革命以降,橡胶作为战略工业品,世界需求很大,于是当地众多的华人看准了这个机会,开始种植橡胶。由于华人吃苦耐劳著称于世界,所以种植园的劳工以华人为主。特别是华人开办的种植园,几乎都是来自于广东福建的华人劳工。
  黄玉坤就是带着古赤萧以劳工的名义到了这个种植园。接头人是黄玉坤在上次下南洋认识的故人,古赤萧明白这人一定是黄玉坤主动结识。接头人把两人带到种植园内,引荐给工头,工头问黄玉坤以前做过割胶的工作没有,黄玉坤点头,表示自己是熟手,然后和工头商量了工钱之后,接头人把黄玉坤和古赤萧带到割胶工居住的工棚。
  在路上走得时候,黄玉坤指着距离橡胶园内的一个古宅对古赤萧说:“地方我告诉你了,但是东西得你自己去拿。”
  古赤萧看着那个古宅,完全是中国早期的建筑风格,高高的飞檐,古朴的青砖墙,还有典型的楼牌牌坊,如果不是身处在南洋,古赤萧很难分辨这个建筑修建在海外之地。
  到了工棚,割胶工都再休息,他们几乎都是客家人,在海外都相互亲切。古赤萧和黄玉坤在这里就安顿下来。开始了割胶的工作,割胶工都是白天休息,夜晚劳作。每天下午暴雨过后,在橡胶树干上割裂一道口子,然后挂上小桶承接。然后回来休息,到了凌晨两点开始,再去收胶。每日重复,单调枯燥。
  黄玉坤不再和古赤萧交流任何关于门派有关的任何事情,他已经完全融入了劳作中,仿佛真的是带古赤萧来种植园工作,而不是为了其他的目的。古赤萧也不再询问,而是每天凌晨收胶的时候,尽量靠近黄玉坤所说的那个古宅。
  时光飞逝,一晃一个月过去,古赤萧终于可以不用跟着熟练工人割胶收胶,可以自己单独工作。工头给古赤萧分配了一片树林。古赤萧到了凌晨终于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快速的收完胶,立即朝着那个古宅走去。凌晨仍旧是黑暗一片,古赤萧拿着马灯,接近那个古宅,当他靠近的时候,突然发现,古宅四周,放置了一圈灯笼。本能的谨慎告诉古赤萧,他不能再接近。但是至于为了什么,他自己也说不上来。也许能够感知未知的危险,是当初师父看中他的原因之一。师父曾对他说过:“一定要相信自己的感觉。”

  这点很重要。古赤萧非常清楚。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