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色神州——五代十国纪事》
第39节

作者: 总老师麦加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02-22 08:14:16

  附:“十三太保”小档案
  一、李嗣源
  原名:邈佶烈,称帝后又改名李亶
  生卒:866—933,享年67岁
  籍贯:应州金城

  民族:沙陀人
  简介:李嗣源的父亲,是李国昌的部将李霓(鉴于史书称李嗣源原名邈佶烈,无姓,李霓之名应是后来追加的),属于比较“纯正”的沙陀人,李氏父子的嫡系人马,在他很年少时便追随李克用南征北战,英勇无畏,能征敢战。上源驿之变时,他护卫李克用拼死逃出汴州城,竟然没有受伤,被视为奇迹。在后来的历次征战中,李嗣源常常率领最精锐的骑兵,强行冲破敌阵,世人皆传“李横冲”,以骁勇名振当时(在下私自评定的“晋阳五虎将”之一),他曾于青山口击败后梁名将葛从周,在幽州大败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借黄河封冻之机奇袭兖州,而结束梁晋四十年争雄,最后攻入汴州,灭亡后梁者,正是李嗣源的部队。可以说,在后唐百战建国的过程中,李嗣源居功至伟。

  总得来说,李嗣源是一个朴实忠厚、忠诚正直的人,尽管他在后来的时势大潮推动之下,被逼成了叛军首领,又不得不一步步走下去,逼死的庄宗李存勖,成为后唐明宗。大宇游戏《苍之涛》,在结尾感慨:在历史大潮面前,人就像大海苍苍波涛上,那些浮浮沉沉的小木片。李嗣源的一生,就特别能让人感到上苍的戏弄与个人的渺小。
  李嗣源是个好人,当上皇帝之后也仍然如此,他生活简朴,不喜声色,律己较严,知错能改,并且关心民间疾苦,用心整顿吏治。但另一面,他乏政治才干,用人不明,御下无方,在外孟知详割据巴蜀,在内安重诲等重臣党同伐异,他苦苦支撑了后唐天下七年,干得顶多算勉强及格。
  在李嗣源临终之际,他的法定继承人,声名狼藉的儿子李从荣误以为他已死,担心自己不能继位,便起兵攻打皇宫,事败后被满门杀绝。躺在床上的李嗣源,得知李从荣已死,悲痛欲绝,几乎从御榻上跌落,昏死过去再醒过来,反复数次。李从荣有一个小儿子,很得爷爷李嗣源的喜爱,被带在身边,李从荣事败,众人要杀这个男孩,吓得小孙儿紧紧抓住爷爷的衣服。曾英雄一世的李嗣源哭着问众人:“这个孩子有什么罪?”但此时的他,已经没有能力保住孙子的性命。几天后,李嗣源在病榻上无声无息地死去……

  二、李嗣昭
  原名:韩进通?
  生卒:?—922
  籍贯:汾州太谷
  民族:汉人?
  简介:李嗣昭在李克用义儿辈中,是身份最神秘的一个。按正史的说法,他原是汾州太谷一韩姓平民之子,考虑其地点以及原沙陀、昭武九姓中均无韩姓,他应该是汉人。在李嗣昭出生当日,正好遇到李克用外出狩猎,见韩家小屋所在林子之上“郁郁有气”,觉得不平常,便以重金将这个刚出生的男孩买下来,让弟弟李克柔收为养子。以此说,他的准确身份是李克用养侄;但在李克用墓志上,李嗣昭的身份又是这样记的:“嗣王之兄今昭义相名嗣昭,乃王之元子也。”称其为李克用长子。对于这个矛盾,《李克用评传》认为他可能是李克用众多的亲子及义儿辈中最年长者,但这一解释同样难以让人信服:在可知生年的李克用诸义子中,最长者为李存贤,仅比李克用小四岁,很难想像不到四岁的李克用已经能外出打猎,并且让年纪更小的弟弟收一个新生儿为义子。

  在下以为,可能因为是李嗣昭与李克用的其它“义儿”不同,刚出生即被收养,是真正意义上的养子,故而在某种情况下入排行,而其他义子不入排行。这一现象可从李克用的对头朱温那里得到验证:朱温的义子朱友文(原名康勤)入排行,算作朱温次子,而同为义子的朱友恭、朱友谦等均未入排行。
  李嗣昭身材短小,但意志坚定、精悍过人、胆略不凡,是李克用麾下的一流名将(在下私自评定的“晋阳五虎将”之一),尤其善于防守。在太原遭到梁王朱温六路大军围攻之时,李存信建议弃城北逃,正是李嗣昭与刘夫人(李克用正妻)力争,才坚定了李克用坚持下去的决心。太原保卫战中,李嗣昭避免消极防守,而是挑选精骑,利用夜色和地形的掩护,不断袭击梁军,使其疲于奔命,最终让宣武名将氏叔琮铩羽而归。李嗣昭后为昭义节度使,坚守梁晋双方争夺的焦点—潞州,抗拒后梁大军围攻,尽管朱温对此役高度重视,不断走马换将,由康怀贞到李思安,再到梁军的一流名将刘知俊,围攻长达一年,潞州城始终屹立不倒。最终,在新王李存勖的出击下,内处相应,取得了大破梁军的潞州大捷(亦可称三垂岗之役或夹寨之役)。身经百战的李嗣昭,最后在指挥平定成德张文礼之乱时,虽大败成德军,却在得胜之后突中流箭,重伤不治,马革裹尸还。

  事上恭敬,关爱部下,善抚军民,而被李克用称赞为忠义双全的李嗣昭,却是一位憋脚的父亲。他的七个儿子几乎没一个好东西,在他死后,为争夺家业而自相残害,甚至叛晋投梁,最终无一有好下场。假如李嗣昭死而有知,这应该是他最大的遗憾吧。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