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皇帝真有病——朱元璋的正面与侧面》
第33节作者:
宗承灏 日期:2013-12-15 21:08:19
当然这种幼稚的谎言只会为自己带来灾难,那一次我差点被打死。可是我却咬牙把整件事一个人扛了下来,从此,我就成了这帮小伙伴的带头大哥。
说实话,当我坐在这里回忆这段往事,我对这件事有了另外一种解读。对于一个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孩子,这无疑是一次十分大胆的行动,其直接目的是为了消饥解馋,而其深层动机则是对田主欺压的间接报复。那些日后跟着我一起冲锋陷阵的大将汤和、周德兴和徐达等人,也在分牛而食的小伙伴当中。
从某种意义上说,日后为我成就霸业冲锋陷阵功勋卓著的许多将领在这时候已经与我形成了臣属关系。有人说,从这些游戏当中,可以看出少年时期的我,已经具有为改变自己的处境命运而敢作敢为的性格萌芽了。
随着侄儿、侄女们相继来到这个家庭,我在家中的地位也陷入尴尬的境地。迁居孤庄村那一年(至元五年,1339),父亲朱五四已经五十八岁,母亲小五岁。由于生活条件所限,一个贫民能够活到五十岁以上,已经算是老人了。而这时候我刚刚年满十二岁,全家八口人的生活重担,就落到了大哥朱重四的肩上大哥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不仅要上奉父母,下养子女,同时还要承担对我这个弟弟的照料。作为底层民众中的赤贫家族,我们家连赖以生存的土地都是后来从地主家租种的。
每天在地里忙碌了一天的大哥,像一头疲惫的老牛,有着暴躁的脾气和无言的沉默。每每回到家中,看到逐渐苍老的父母和玩性正烈的弟弟,脸色总会变得异常难看。他的这种态度,一度让我和家人并不满意。
我在《御制纪非录》中就记下了这段令人肝肠寸断的往事:朕不幸有骨肉乘离之患,且从孙(朱)守谦(朱文正之子)之祖(即朱重四),幼因皇考(父亲朱五四)惜之甚,及壮,无状甚焉,其非奉父母之道,有不可胜言。也就是说大哥对父母有过分之举,让我当时感觉到了冷落、甚至有虐待父母的倾向。
日期:2013-12-15 21:08:59
对自己父母的态度尚且如此,那么对我这个弟弟也就可想而知了。我那两个侄子和一个侄女,他们的年龄都比我小,我虽然是孩童,但毕竟是叔叔辈,凡事要让着侄儿侄女。在我的记忆深处,我和大哥重四共同生活的十七年时间,兄弟之间的关系并不融洽,有很多不愉快的往事留在心头。
在那样一个纷乱的大时代背景下,一个农民的命运绝对不会比地上爬行的蝼蚁好到那里去。一场突发的灾难,就会让整个家族和个人陷入难以自拔的人生绝境。农民是在土地上生根的,一切纲常教义,一切与“安分守己”,“安土重迁”有关的大道理都是建立在土地的基础上。他们一旦因无处不在的压迫榨取而从土地上游离出来,成为社会上的浮浪者、浮食游民,以前所有的社会思想的羁绊,便不再对他们发生效用。
对于后来经过打拼成为帝王的我来说,我并不想掩饰自己卑微的身世。虽然做了皇帝,我经常命令那些儒臣们将自己的身世和经历用文字记录下来,可是执笔者总是不敢直接描述我当年艰难窘迫的处境,他们落笔时常有所保留,或文过饰非,美化的成分居多。
我并不领他们的这份情,看见那些似是而非的文字就让我感到厌恶。只要有时间,我愿意自己动笔来书写自己的历史。也只有自己能够把当年所经历的场景和情感准确地表述出来,我经常在文章中记录自己当年所经历艰苦岁月。
在所有的记录中,我用情用力最深的应该是洪武十一年(1378)写的那篇《御制皇陵碑》。一个人到了盖棺落定的时候,只能任由别人评说。尽管如此,这块碑也会成为我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话语。
日期:2013-12-15 21:09:48
这块石碑现在就立在安徽凤阳的朱氏祖坟前,碑文中如此写道:予时秉缆窥形,但见苍颜皓首,忽思往事之艰辛。况皇陵碑记,皆儒臣粉饰之文,不足为后世子孙戒,特述艰难,以明昌运,俾世代见之。也就是说,自己常常照镜子,见到容颜渐老,头发发白,就难免会想起当年所经历的艰难困苦。以前写的皇陵碑文,都是儒臣们粉饰的文字,不足以给后世子孙留下鉴诫。所以自己要特意记述艰难的身世,让后人明白我朱元璋是怎样一步步走向权力巅峰,一步步实现家国昌盛的,要将自己的奋斗史原原本本地传至后世。
从至元五年(1344)到至正四年(1339),我在孤庄村生活了五年之久。在那些吃了上顿没下顿的贫寒岁月里,我从十二岁的少年成长为十七岁的青年。十七岁对于今天的孩子来说,是花样年华,可是对于七百年前穷人家的孩子,留在记忆中的只有苦涩和辛酸。
那时候的我已经作为一个家庭主要劳动力,与父兄一起扛起了生活的重担,我要应对所有农活如臂使指、挥洒自如;要熟悉当地的民风民俗、人情世故,甚至成家立业顶起一个户头。如果不出意外,我将沿着父兄的生活足迹成为一个勤劳、淳朴、忠厚的凤阳农民。
对于生于封建时期的农耕民来说,一旦脱离了祖辈生息之地,往往就意味着脱离了宗法网络的庇护,就会很容易被当时的主流社会所抛弃,成为一名游荡于城乡之间的游民。游民是在主流社会失去容身之地的人,他们所托命的空间就是所谓的“江湖”,那里风波险恶,一饱难求。他们成为在农村之间辗转,租种土地,以农为生,没有流入城市的人群。而我和我的父兄就是此类人。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