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瘪三的故事--如何从助理工程师做到研发中心项》
第47节

作者: zhangshangrong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3-11-17 23:22:39
  帖子将要进入第30页了吧,不过为什么总是感觉后续乏力呢,是失去创造的激情?还是没什么可以继续下去的新鲜事迹?或者机械真的就是寂寞的,所以就只能如此冷清的?一天2-3个回复而言(^o^)/~
  很期待新朋友的加入探讨,也期待老朋友的坚持回复和交流。很多时候,一个人的独角戏,远远不如大家一起畅所欲言。尤其最近的探讨出现了不少专业人士的见解,使得大家都从中受益匪浅,也特别感谢这些朋友们的分享O(∩_∩)O哈哈~
  日期:2013-11-23 09:58:01
  最近几天在供应商那边做过程审核以及技术会谈,发现了不少问题,也有了一些感悟。期待可以和朋友们分享和交流。
  第一家公司主营业务是机加工件,包括车削和滚压还有磨削等工艺,是一个初具规模的典型的民营企业。公司始建于80年代初,经历了早期的艰苦创业,第一代管理者完成了原始积累。现在慢慢移交权力给第二代的年轻人,现任的老总是个80初的小伙子,跟小瘪三算是同龄吧。第一次见面的时候,还依稀记得他刚刚从英国留洋归来,身上带了不少书生意气以及稚嫩。这一次的见面,已经举手投足都是一副老总派头。开的是奥迪A8,穿着打扮也是成熟不少,言谈举止也更为有底气。俗称富二代或者创二代吧(^o^)/~

  日期:2013-11-23 10:19:29
  整个公司有几个分公司,业务涵盖汽车,家电,电脑等行业。最近更是建立新厂房,投资不少新设备和人员。公司的组织架构,采取了传说中的项目强矩阵。以几个重点客服为导向,建立了项目组,每个项目组有一个项目经理。而每个项目经理底下配置生产,质量,技术人员,管理所有本组客服的事宜。简单说,就是老总管着这几个项目经理,每个项目经理直接管理生产,质量,技术人员,对外面向客户,对内向老总负责。

  从这种组织形态看,一方面凸显民营企业的激进(完全以项目为导向,追求短期利益)另一方面也可以理解到他们的难处,比如人才匮乏,以及流程,管理和体系的不完善。
  日期:2013-11-23 11:11:54
  从进公司开始,就可以感受到硬件条件不错,包括会议室的布置,以及新的办公楼还有厂房。感觉一点也不比小瘪三所在的公司工厂环境差。
  一开始是双方相互介绍,接着是对方的公司介绍。与会者有对方的老总,项目经理,还有生产以及技术人员,主持会议主要是对方的项目经理。从公司的主营业务,到产品介绍,设备以及工艺能力的介绍,到客户情况。一轮下来一方面了解了对方的公司情况,另一方面也发觉民营企业这类项目经理,各方面的素质也不错。比如沟通和交流的能力,还有各方面的专业能力。
  接下来的技术讨论,更是验证了小瘪三的感觉。几乎所有的技术细节,生产工艺还有质量的问题,对方的项目经理都比较熟悉。既参与细节讨论,又能拍板决定各个问题点。
  这一方面凸显民营企业的强矩阵项目模式,对于项目经理的要求高和锻炼比较大。另一方面也显示其内部的项目组人才匮乏。比如对方的生产,和质量,以及技术人员还不能完全从自己的专业层面和客户交锋。
  而与之相反的是会议桌对面的小瘪三所在团队,则是另一番风景。有采购人员(负责供应商的项目进度,商务谈判),供应商质量工程师(负责管理供应商的质量问题),生产技术人员(负责审核供应商的工艺以及生产控制)产品技术人员(负责零部件的产品细节设计还有技术标准的制定)。不同部门的人,各司其职。
  从会议的介绍还有里面的技术,生产,商务交锋中,可以发现外企项目组团队和民营企业的项目团队的鲜明对比。

  1.外企团队分工明确,职责清晰,人员专业。民企团队素质参差不齐,一般领导能力超强,而底下缺乏各个专业素质很高的人员。
  2.外企弱项目矩阵,需要的是各个团队成员,做好自己的专业,由项目协调负责,统一行动,结合集体的实力,一致对外,实现团队的整体优势,以及资源的合理整合。而民营企业,受限于人才的匮乏,往往强调个人的能力,挑选能力强的个体去应付所以问题。很难形成合力,也无法有效整合项目各个环节的力量。
  3.外企的决策是集体意志,比如有评价商务的采购人员,有评判质量的质量工程师,还有技术人员,决定设计细节和偏差的风险评估。一般单独的问题,由这些专业人员自己决定,或者升级给自己的直接领导决策。而复杂的问题,需要各自给出自己职责范围的判断,由项目集合所有的判断去决策。
  而民营企业,很多环节没有很专业的人员,可以去从自己的专业角度拍板,几乎大小决策都是项目领导拍板。而最后的决策往往都是大老板决定。一方面是企业性质决定,另一方面也越发暴露人才的短缺。
  日期:2013-11-23 18:10:37
  接下来的生产现场的审核,会发现不少问题。厂房以及设备方面,实际上还是不错的。但是软性方面会比较差些。
  比如整个产品工艺设备的布局,给小瘪三的感觉并不是很优化。现场的工艺文件都制定完备,但是其质量管理人员,还有生产线的人员对质量管理,还有生产的管理并不是很专业化。这意味着,制定质量管理或者生产管理文件的人,也许并不是各个部门的专业人才,而是能力比较强的,比如项目经理牵头制定。而执行文件的直接管理人,也并没

  有完全吃透工艺或者工序本身的作用,所以其质量和生产部门的管理能力还有待提高。
  现场的关键工序,也一直是其项目经理给小瘪三解释其原理,还有各方面的参数,以及他们做DOE优化的事情。而其质量或者生产还有技术人员,并没有很懂这些细节的东西。这也意味着很多技术层面的东西,并不是各个部门的专业人士在研究,而往往由项目经理自己负责。更不用说P-FMEA的分析和研究,以及控制计划的合理制定,以及后续的生产质量管理的执行。
  实验室里面,有的测量设备实验人员会用,但是不知道其测量的原理。这里面的专业知识,包括分析和研究性质的东西,基本都是由项目经理一人负责,而专业的技术人员并没有真正理解和知晓如何测试分析。因为项目经理本身,是一个资深的工程师,所以会了解很多细节的工艺和产品参数,而其他人都依赖项目经理的能力,并没有或者说很缺乏各个部门的专业人才。
  最后总结:民营企业的发展历史短,技术和人才的积累不够。当生存问题解决,需要发展壮大的时候,会发现其可以有大量金钱,投入厂房设备等优势的硬件资源,但是软件资源比如各个方面的专业人才极其匮乏。而其组织结构,往往为了追求短期的利益而采取客户或者项目导向。

  但是换一个角度,会发现这些民营企业也有很多值得称赞的地方,比如越来越国际化,能接到很多国外名企的订单。同时其项目的运作方式也越来越现代化。企业其产品的经营领域广泛,产值也算很高,范围也有出口到全球的各个洲。其厂房设备还有工艺的能力都达到了国际水准,各个资质的认可也已经获取,比如TS16949等。总之可以从他们身上,看到中国实业的未来,算是代表中国当前的相关行业水平,以及机械相关的发展趋势吧(^o^)/~

  日期:2013-11-23 18:45:26
  不知道是否有朋友,正在民营企业工作,或者有过这样的经历?
  希望可以一起讨论,关于典型民企的制度,还有相关的特点,一方面民企代表中国实业的未来,另一方面也有很多从业人员,发展机会也是很大(^o^)/~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