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冕之皇——多尔衮》
第42节

作者: 皇甫风
收藏本书TXT下载
  毛文龙坐镇皮岛,尽管名义上归袁崇焕节制,但是却自统大军、自行其事,名为一军,实是各自为阵。朝廷言官以糜费军饷为由对毛文龙进行弹劾,但是崇祯继续奉行天启留下的方针,并未触动毛文龙。这引起了袁崇焕的不满,既然是“便宜行事”,那么对毛部军队也应该“便宜”,一套方案在袁崇焕的脑中渐渐形成。
  袁崇焕在离开京城前夕,在与内阁大臣钱龙锡谈到辽东问题时,曾说过“先从东江(皮岛)做起”,“可用(毛文龙)则用之,不可用则杀之”。看来,袁崇焕要解决毛文龙,并非一时兴起,其实,杀封疆大吏也不可能是一时兴起,而是有计划、有预谋的。如果袁崇焕一意孤行,那么毛文龙非死不可了。
  但是事情不能在宁远做,因为如果不当着毛文龙部将的面,那日后事情就讲不清楚了,反而适得其反。次年五月二十五日,袁崇焕从宁远出发,以阅兵、犒军为由,相约毛文龙于双岛会面。
  六月初一,两人会面。初三,袁崇焕登上了双岛,毛文龙列队欢迎,随后两人密语至深更半夜,袁崇焕非常婉转地要毛文龙交出兵权,毛文龙也非常婉转地拒绝了他。

  初五,正式犒军,过后,袁崇焕劈头就问罪于毛文龙,当即宣布了毛文龙的十二条罪状,平心而论,这十二条罪状大多属实。不过我也很纳闷,这些人在找人罪状的时候,怎么都能说出十几条、几十条,袁崇焕才说了十二条,算是比较“厚道”的了。
  一宣布完,袁崇焕当即面向京城方向叩拜,向皇上请旨,即斩了毛文龙。当然,这是袁崇焕单方面“领旨”,崇祯可没有下旨。其余的部众一律不论,袁崇焕随即改编毛部军队,分为数协,由毛文龙之子毛承禄等统领,不过实际上毛部军队已经四分五裂,袁崇焕致死也没有能指挥得动这支部队,此次“改编事件”完全是以失败告终的。

  崇祯得知这一消息后,大吃一惊,但是毛文龙已死,崇祯又将辽东防务全权交给了袁崇焕,迫于无奈,只能宣布赞同袁崇焕的做法,朝中的大臣见皇帝不吭气,自然也很识相地闭上了嘴。
  其实,崇祯越是这样,袁崇焕越是危险。如果领导当着你的面把话都放在台面上说清楚,甚至骂你一通,说明还对你抱有信心,下场一般不会太惨;若是一声不吭的,这才危险,你见过哪位老板在辞退某位员工前还训着这位员工吗?很少吧!比如前文所说的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就是把话放在台面上讲的:我怕你们造反,你们说怎么办吧!说得这么直截了当,一般来说情况不怎么危险,把兵权交出去,闭口不谈国事,就能回家当大富翁去了。若是像朱元璋那样对待开国功臣,这才危险,平时一声不吭的,真要发起火来你可就惨了,动辄几万颗人头落地,想逃都没地方逃。

  现在来看一下整场“杀毛事件”中,袁崇焕和毛文龙的功过是非,对于这个问题,前人已经有过很多讨论了,只是由于诸多因素,传统的看法在很长时间内都得到了较多人的赞同。
  由于种种原因,袁崇焕的形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拔得很高,所以他做的事情当然也是对的,他杀毛文龙自然有杀毛文龙的道理,所以毛文龙就该死,而且错误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愿意挤,总还是有的,毛文龙当然也不能例外,再找一些毛文龙身上的毛病,既有证据,又有观点,毛文龙该死就成了板上钉钉的事情了。这是中国人看待问题的一贯通病,一个人只要被立为“典型”,那么他所做的事情自然都是对的,而且从小就能看出有伟大的志向,小时候就得要有砸缸救人之类的故事,英雄嘛!自然应该出少年。这很没有必要。

  日期:2012-10-13 15:12:42
  首先来看,为什么袁崇焕会被立为“典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世人都把袁崇焕当成可以挽救明朝危亡的“救世主”,好像只要崇祯不杀袁崇焕,明朝就不会亡一样。其实,只要我们稍加分析,便可知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这种人也根本不存在。诚然,袁崇焕打了两场胜仗,制止了后金前进的铁蹄,很不容易。但是我们要知道,袁崇焕的战功主要是在对后金的战争中立的,而明朝却是亡于李自成率领的农民军之手,挺不挨的;再者,袁崇焕于崇祯二年下狱,但是明朝一直要到崇祯十七年才灭亡,当中足足十四年多的时间是没有袁崇焕的日子,如何说明得了袁崇焕能挽救明朝?所以“战功论”是很站不住脚跟的。

  如此浅显的道理,应该是一想就能明白的,看来原因不在这里。
  真正的原因是汉人自己的问题,因为人口众多的汉人,最终被人数极少的满人统治,所以接受不了这个事实,就拼命想找出一些理由来说明其实当时是完全有希望抵挡住满清的,只是出了问题,所以才没有抵挡住。可找什么理由呢?找人最方便了,于是就找了两个人,一个是吴三桂,还有一个就是袁崇焕。因为吴三桂打开了山海关大门,所以满清就入关了,所以汉人就被灭了;因为崇祯错杀了袁崇焕,致使明朝就没有了人才,所以就被灭了。这就是为什么把打后金的袁崇焕捧为有能力挽救明朝灭亡的人,而把真正灭明朝的农民军抛开的原因。不过我们知道,汉奸也好、错杀也好,都不会彻底改变王朝的进程的,如果把王朝的生死捆绑在一两个人的命运上,那么这个王朝亡了也罢;一个民族的生死更是如此。所以,这只不过是失败者的心理安慰罢了。

  不过近年来还有一种观点比较流行:清朝是取代明朝继续统治中国的,那么清朝就要证明自己的合法性,所以就需要贬损明朝,所以就要抬高袁崇焕,所以就证明了杀死袁崇焕的崇祯皇帝是昏聩的人,所以就证明了明朝该亡,所以袁崇焕就成了可以阻挡明朝灭亡的人了。所以我认为持这种观点的人是相当无聊的。
  如果真像这批人所说的话,那么清朝应该在入关之初就为袁崇焕平反,这样证明自己入关的正确性不是更加有效吗!而事实是袁崇焕的平反远在距离清军入关上百年以后的乾隆四十七年,明显扯不上边的事情。其实明眼人都知道,乾隆之所以为袁崇焕平反,是因为此时清朝的根基已经牢固,所以改变理论,从打江山时的“良禽择木而息,良臣择主而事”转变为“烈女不侍二夫,忠臣不事二主”。打江山的时候,自然希望别人都背叛他的政权,自己则可以招降纳叛,等到坐江山的时候就不能再说这套东西,希望臣民们都誓死捍卫自己的政权,每个政权都这么干的,绝非清朝一家独有。如此浅显的道理应该是一眼就能看穿的,只不过这种观点阴损了一下当时的满洲统治者,解气。读历史可以有情绪,也应该有感情,但在分析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客观。

  在我们看待历史人物的时候,首先要卸下人物头上的光环才能客观地看待问题,袁崇焕是有功劳的,但是并不代表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对的,毛文龙也是有功劳的,这一点在前文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可是,为什么袁崇焕杀毛文龙会成为问题争论的焦点而无定案,一方面是袁崇焕头上的光环,还有一个原因。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