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冕之皇——多尔衮》
第34节

作者: 皇甫风
收藏本书TXT下载
  唯一的办法就是快刀斩乱麻,在八月七日阿巴亥前往浑河迎驾的时候,四大贝勒应该已经知道了努尔哈赤病危的事情,到八月十一日的这几天中,沈阳城内的明争暗斗,即使在三百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仍然可以清楚地感受到。在努尔哈赤死后的第二天,包括镶白旗的归属、汗位的继承人等所有的问题都已经解决,唯一没有解决的就是阿巴亥。既然没有解决,那就立刻解决,同时解决的还有两位庶妃:德因泽和阿济根,还记得之前在代善太子一案中密报的人吧,就是德因泽,其实阿济根也牵扯进了这件事情当中了。这就更明显了,所谓的殉葬,不过是杀人灭口罢了。

  当然此事的主谋也并非只有皇太极一个人,因为在四大贝勒联合执政的政局中,大伙都得到了好处,因而也有说阿巴亥是被人用弓箭勒死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日后多尔衮跟皇太极相处得还算不错的道理,其中有一条就是杀死多尔衮生母的不是一个人,而是四个人,一份仇恨要化成四份,每份仇恨还不减量也不太可能,多尔衮要杀了这四个人来报仇,难度也比较大。

  当天下午三点至五点,又一个坏消息传来,皇太极登基了。其实在当天凌晨五点至七点的时候,四大贝勒就已经议定立皇太极了,皇太极一再推辞,一方面是为了做做样子,另外一方面是为了腾出手来端掉阿巴亥。
  更令多尔衮三兄弟郁闷的则是新的政局并非父亲定下的八王制度,而是四大贝勒共治。同为旗主的阿济格和多铎,明显矮了四大贝勒一头,原本都是不相统属的旗主,现在却要听命于四大贝勒。八位旗主当中,四位进入了最高层的权力核心,另外,豪格和岳托分别是皇太极和代善的儿子,要他们的地位比父亲低,尽管也违背了“八分”原则,但应该是比较心甘情愿的。只有多尔衮三兄弟,如果按照八王制度,也可以进入权力核心,但是新的制度却将他们排除在外。原来应该属于多尔衮的镶白旗也被四大贝勒夺走了。

  毫无疑问,在这整场政变中,损失权益最多、最大的,就是多尔衮三兄弟。
  在多尔衮人生的最初十几年,他仗着父亲的宠爱、母亲无微不至的照顾,生活上锦衣玉食、纷华靡丽,地位上尊贵无比,两位胞兄弟比他还要显赫,跟“凄惨”没有丝毫的关系。
  但是就在他十五岁的时候,也就是努尔哈赤死的这一年。八月十一日、十二日两天,在短短不到三十个小时的时间里,接二连三的噩耗传来,他失去了父母的宠爱,旗主之位被夺,地位被贬,朝不保夕。这二十多个小时,应该是多尔衮三兄弟刻骨铭心的日子,即使在日后三兄弟权势熏天的日子里,或许在夜深人静之时,也会时常想起这段时间的悲惨际遇。

  同时,这也宣告了多尔衮的童年已经结束。从此,他没有了父亲的宠爱,没有了母亲无微不至的照顾,他只能够和哥哥、弟弟以成年人的身份在波诡云谲的政治舞台上孤独地前进着。
  日期:2012-10-04 18:54:42
  第六章 初登大位
  第一节初上战阵
  努尔哈赤死后的风波暂告一段落,新的格局已经形成,皇太极成为新汗。平心而论,撇开民族感情,皇太极确实相当出色,不让任何一位君王。汉人对他的憎恨也比较小,从满洲兴起到统一全国,最重要的有三个人:努尔哈赤、皇太极、多尔衮,如果非要在这三个人中选一个最不讨厌的人的话,皇太极的得票率估计是最高的。他既没有像努尔哈赤那样仇视汉人,也不是杀入关内下达剃发令的人,反而优待汉官、汉民,积极调整民族政策,使后金的民族矛盾相对缓和了一点。

  皇太极跟孙权很像——登基时的疆域版图有多大,到死的时候也差不多就这么大,好像没干什么事。事实当然并非如此,清朝入关的资本,差不多都是皇太极积攒的。
  跟努尔哈赤相比,皇太极更为优秀。努尔哈赤可以称得上是军事家,但是在大方针、大战略上是相当差劲的,晚年的所作所为也相当令人失望,他称不上政治家。三人当中,能够称为政治家,把握好大方针、大战略的是皇太极和多尔衮。努尔哈赤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但是皇太极和多尔衮则不一定。
  多尔衮受到了打压,看来他在皇太极时代的日子也不会好过了,恰恰相反,多尔衮在皇太极时代越过越滋润。皇太极是一位野心勃勃的君王,他是绝不会满足于四大贝勒共治的现状的,目前的情况是:皇太极有两黄旗,多尔衮兄弟有两白旗,三大贝勒掌两红旗和两蓝旗。现在皇太极要打击三大贝勒,你说应该拉拢谁?对于多尔衮三兄弟来说,此时也只有紧紧追随皇太极作为进阶的资本,要报仇,先要生存下去,而且要生存得很好。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两人结成了同盟,皇太极故意养成了多尔衮。

  天聪二年二月,后金出兵征讨林丹汗的羽翼多罗特部,这是多尔衮第一次披挂上阵。这场仗打得比较轻松,年幼且初上战场的多尔衮和多铎应该也不会有什么特别突出的表现,但是皇太极却号称两人有重大的战功,赐美号,多尔衮被赐“墨尔根戴青”(聪明的统帅者),多铎被赐“额尔克楚虎尔”(勇敢的将军),以后又规定如有类似的称号,在称呼此人的时候必须把美号带出来,史书也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墨尔根戴青贝勒多尔衮、额尔克楚虎尔贝勒多铎……”记载着,以此慢慢提高两人的地位。

  当年,阿济格为多铎寻了一门亲事,这当然也是一场政治婚姻,对方是阿布泰之女,尽管此时的阿布泰地位不高,但是曾经位高权重过,是仅次于五大臣的异姓贵族,又是阿巴亥的弟弟,真正的国舅爷,声望很高,而且经验丰富、老谋深算,其女嫁给了多铎,尽管有点不符合今天的《婚姻法》的规定,但当时的满人可没有这么多规矩;对于多尔衮三兄弟来说,尽管有实力,手握两旗,但是年轻很轻,缺少一个老成持重的人来为他们出谋划策,联姻一旦成功,阿布泰就既是多铎的亲舅舅,又是他的岳父,亲上加亲,相当可靠,而且两者又有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敌人,是一股不容小视的力量。皇太极和三大贝勒当然容不得这种事情的发生,废除了阿济格镶白旗旗主之位,因为三兄弟中,唯有阿济格年过二十,开始渐渐长成,打压他,可以显示出四大贝勒对局势掌控的有力,也可以给其他的贝勒和年幼的多尔衮、多铎敲一敲警钟。之后便改任多尔衮为旗主,多尔衮在两白旗中领头的地位开始渐渐确立。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阿济格确实是一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莽夫,找盟友当然没有错,但是对象一定要看好,从后金确立八和硕贝勒共治制度以后,异性贵族早已退出了后金政坛的最高舞台,此时权力最大的是四大贝勒,如果要找同盟,也应该在这四个人里面找,找一个已经失势的人做什么,除非你找的盟友能够扳倒四大贝勒。阿济格充其量也就是一个冲锋陷阵的统兵将领,根本无法跟他的胞弟相提并论。

  朝鲜自古就是中国的属国,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跟汉人一样,一直视满人为夷狄,在女真各部不相统属的时代,朝鲜也在东北插了一只脚,笼络了一些部落,影响东北的政局,满洲统一以后才逐步退出了东北的政治舞台。尽管他们也并不想当中国的属国,但是两权相害,取其轻者,在明朝和清朝之间,朝鲜当然是会选择在文化上更相似的明朝。只是慑于后金的军事力量,才没有公开跟后金作对,但也并没有臣服。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