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冕之皇——多尔衮》
第9节

作者: 皇甫风
收藏本书TXT下载
  自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这种情况完全改变了,改封建制为郡县制,于是“法令由一统”,全部出自中央;官员也全部由中央任命,而不是之前的那种世袭制,这才是真正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看看,这哪里还是封建,那这是什么制度?中央集权制,全国政令统一于中央,而且是君主专制,天子说了算,所以全称应该叫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制度,我们简称专制,这种制度才是从秦始皇到辛亥革命实行了两千年的制度。类似的论证文章已经多如牛毛,我就不再赘述,稍加说明即可。所以,下文只要说封建时期,就是指西周;如果说是专制时期,则是指秦始皇到辛亥革命这段时间。

  再看,那么这种制度下的军队战斗力如何?一般而言,专制王朝初期的军事战斗力极强,强到足以击溃任何一个时期、任何一个首领、任何一个采用奴隶制的游牧民族。不是说蒙古骑兵强吗?但是你看明初的中原骑兵能把蒙古人抓得满世界逃(我觉得“抓”这个词比“打”要合适,因为真没怎么打,蒙古人就跑了)。更不用提汉、唐了,开疆拓土、不可一世。但是这种统治方法到了后期,其军队质量是比较让人失望的,如前文所述,奴隶制是比较平稳的,所以专制王朝的军队到后期是很难打赢奴隶制的军队的。因而专制王朝的军队战斗力是一根从高到低的斜线。

  在中国漫长的古代史中,有时中原王朝压倒游牧王朝,有时游牧王朝压倒中原王朝,个中缘由,跟北方游牧民族所处的时代和统帅的个人才干并不紧密相连。前面说过,北方各游牧民族之间的差异是比较有限的,军队战斗力也比较平稳,所以,中原王朝处于什么样的状态,才是决定北方游牧是否强盛的最关键因素。
  此时,明、清双方的军队战斗力差不多就是这么个情况。如上文所述,杜松、刘綎均是百战良将,甚至连马林也打得不错,如非军队战斗力本身的问题,何至于会惨败至此。这么算吧!努尔哈赤就算再会打仗,仅以1:10的伤亡率取得胜利好吧?这是个很夸张的比例了。那么就算明朝十万大军一个没跑,全部战死,也能耗死一万八旗兵,后来努尔哈赤在辽东攻城掠地,明朝守城官兵动辄几万,甚至十几万,即使按照这个比例死法的话,到努尔哈赤杀到山海关门口的时候,估计就剩自己一个人了。若非明军一触即溃,怎会让后金发展至此?若是在明朝中前期,“努尔哈赤们”根本就不可能发展起来,我们看明朝在成化三年出兵征伐建州女真的战役中,明军在战术上也没见怎么高明,同样是兵分多路、分头并进,统兵的将领也不见得就比杜松、刘綎等人更优秀。

  不过,各个专制王朝的军队战斗力相差是很大的,所以我这里只能说一个大概的趋势。
  中原农耕军队和北方游牧军队讲得差不多了,这里我也顺便解决一下这个问题:就是当奴隶制政权进入中原地区以后,将会采用一种什么样的制度呢?很难说,以两个最有代表性的王朝为例,一个是蒙古人建立的元朝,一个是满人建立的清朝。
  元朝所采用的制度仍然是在关外所用的奴隶制,从上到下,从内到外,完全透露着奴隶制的气息。
  比如四等人法,按照其征服的先后顺序把人分别定等级,第一等自然是蒙古人;第二等色目人,指西域和部分中亚的人;第三等是汉人,但并非全是汉人,而是金朝治下的契丹、女真、汉等各民族和云南等较早征服的地区之人,不过这些民族入关以后汉化得很厉害,实际上也分不清楚了,也只能统称为汉人;第四等是南人,说是说“南人”,实际上也有女人,指原来南宋统治地区的人。四种等级的人的地位、待遇完全不同,采用的法律也完全不一样,比如蒙古人如果因为醉酒杀死汉人,无须偿命,只要给一点锡箔钱了事。还有十等职业,大约是: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读书人只排在第九,所以在曾经的时代称知识分子为“臭老九”。元朝也不举办大规模的科举考试。

  这种制度一看就是没读过书的人搞出来的,彻头彻尾的奴隶制,跟在关外的情况差不多。所以其军队战斗力也符合奴隶制政权的变化,尽管元末的军队战斗力比起元初要差很多,但波动还是比较有限的。清朝的情况则复杂得多。
  首先,清朝肯定是采用了专制的东西的,至少采用了一部分,比如科举制度,跟其他朝代看上去也没什么太大的区别,也没有把民族关系搞得像元朝这么尖锐,各种制度设计好像跟其他汉族政权区别也不大,国家治理得也不错。
  难道清朝入关以后蜕变成为彻头彻尾的专制政权了?这个问题确实比较伤脑筋,但我可以很肯定地告诉大家,清朝的本质仍然是奴隶制,很多政策是汉人专制王朝不可能采用的。比如说剃发留辫,就是男子把头发剃光了,只留一条鞭子,而且是必须这样;比如说八旗圈地,直接把土地抢走,全部分给入关以后的八旗官兵。这种本质上的区别不是清廷弄几次改革、下几道诏书就可以改变的。

  所以应该这么说,清朝的本质是奴隶制,而外衣则是披着专制的,若是采用这种制度,其军队战斗力又如何?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我们先看一下专制军队的劣势:由于中原地区的人口众多,生产力高,加上这种专制体制下的“官本位”文化,使得官僚体系迅速地、整体性地腐败,军务也渐渐荒废,只需要动用手中的权利,便可以获得大量的钱财,岂有不腐败之理!军队又焉有不弱之理!
  那么其优势呢?简而言之,有人,有钱,有文化,有精神。所以当早年专制王朝官僚体系还比较高效、清廉的时候,其军队战斗力极强,也就是“流氓会武术,谁也挡不住”,而且是一代有文化的“流氓”,可以“打遍天下无敌手”。而到后期,随着官僚体系的不断低效,军队质量下滑严重。但是专制王朝所采用的儒家文化,能够使得一大批人跟王朝同心同德、患难与共,这种文化的渗透是从血液深入到骨髓的,因而即使专制王朝末年军队的战斗力下滑,也并不是无限度地下滑,下到一定程度就终止了。总会不断有人不顾个人利益而前赴后继来挽救这个王朝,后来的明王朝就出了一大批这种人,都是以一种精神来统御全军,明王朝也得以苟延残喘数十年。

  再来看奴隶制的优势,主要是因为其生存环境比较恶劣,生产力比较低下,加上其“逐水草而居”的习性,使得其可以迅速做到全民皆兵。但是奴隶制的劣势也是非常明显的,没有一种精神支撑,比如八旗制度,明显就是组织起来,团伙抢劫去的。但要是没钱可抢的时候呢?这种制度则完全无法发挥威力,比如后来在宁远城下,八旗兵看见宁远城墙坚固,而且又小,攻破了也没多少东西可抢,于是一个个都不肯冲锋,努尔哈赤下命令都不管用,跟宁远城内明军舍生忘死的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所以奴隶制的军队很少见有力挽狂澜于既倒的战例,完全是一种经济利益驱动。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