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明月汉时关——写一写秦汉之际的那些故事》
第55节

作者: 九丰山之兔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3-08-12 15:04:31
  五十九、中场休息
  公元前206年4月,各路诸侯在完成了瓜分天下的饕餮盛宴后,便各回各家去了。自秦末以来,战云密布地华夏大地在此时突然出现了一丝和平的曙光,似乎天下大定已经指日可待了。
  可真的是这样吗?
  项羽对此是深信不疑的。作为一个还不满三十岁的青年,就能取得如此惊人的成就,这足以让任何人骄傲自满了。于是,项羽给自己起了一个非常牛逼的称号,叫“西楚霸王”。尽管在字面上来看,“西楚霸王”比“皇帝”级别上降低了,但是却霸气外露。在归国的路上,项羽走得春风得意马蹄疾,因为他对未来充满了信心:暴秦的时代已经过去,一个霸王的时代已经来临。
  跟随项羽的一派诸侯们,如吴芮、共敖等人,估计也都是这么想的,因为他们现在已是既得利益集团的一分子,这个国家将由他们说了算。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诸侯都有这样的好心情,前途未卜的人大有人在。
  新任的燕王臧荼就是一个,他在这一路上一边走一边还要磨刀霍霍,因为他回去要把老上司旧燕王韩广给撵到辽东去。韩不会自己走人,所以这个活恐怕不动刀子是不行的。不过好在臧荼自觉实力还可以,只要好好准备,打个胜仗应该不成问题。
  张耳的情况和臧荼差不多,他对付赵歇也是有把握的,但让他感到不快的是陈馀的南皮三县像一根鱼刺一样契入他的领地,使他如鲠在喉,既难受又难堪。他不知道自己该怎么面对这个老朋友、新冤家、新邻居。而身在南皮的陈馀,面对张耳也同样感到不快。
  齐王田都一路走得忐忑不安,因为他要到齐国去抢田荣的位子,却又深知自己不是田荣的对手。这很有点没事找抽的意思。所以他对未来一点也不乐观。
  韩王韩成走得灰头土脸。他本应该风风光光地去韩地就国,但是项羽却说他没有战功,不让他去,而要他去彭城做一个安乐王。韩成无奈,只得听从。好在陪他一起去彭城的还有老部下张良。在帮助刘邦逃离鸿门之后,张良又回到了韩王的身边,作为臣子,他选择了韩国尽忠,直至这个政权的最后一刻。

  对义帝熊心来说,这一路他走得很绝望。在他的前方,是荒无人烟的湖南郴州;在他的身边,亲随们渐渐各怀异志;而在他的身后,衡山王吴芮、临江王共敖派来的人一直杀气腾腾地尾随着他。他不知道这些人一直跟着他想要干什么,更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活着到达此行的终点……
  刘邦则是一路走在失望中,他的境遇就好比是中了五百万的大奖,结果却只领到五万一样,心都得凉掉大半截。更何况这个五百万大奖不是真靠撞大运得来的,而是刘邦提着脑袋在刀枪丛中博来的,现在却被别人随随便便就拿走了,能不让他心痛么?
  但刘邦很清楚,心痛是不顶用的,争天下靠得是实力说话,没有实力,非但煮熟的鸭子会飞走,弄不好自己的脑袋也会搬家。所以刘邦很小心,他要表现得像一个乖孩子一样,就算拿到了最烂的苹果也要满面笑容,决不能让项羽产生一丝疑虑。于是,在走过峭壁上的栈桥后,刘邦下令把桥烧了,彻底毁掉这一条蜀中通往外界的重要通道。这样一来可以向项羽表明自己无意岀蜀的决心,二来,也可以防止项羽突然派兵杀来……

  望着山崖上栈道燃起的烈火浓烟,刘邦的内心无比茫然——此时他已经五十了,到了该知天命的年纪,但他真的不知道自己的天命是怎样的,是终老巴蜀做一个诸侯王?还是历经艰险登上权力的最高峰?
  ……
  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喜几家愁。在项羽所确立的战后秩序下,弥漫着一股不安、沮丧和失望的情绪,这就像是从小孔中泄漏的煤气,只要达到一定的比例,一个火星就会引起轰然爆炸。所以,反秦战争后这一段和平时期,注定了只是一次中场休息而已,更激烈的比赛随后就要开始了……
  日期:2013-08-13 17:50:04
  六十、韩信登场

  有时候,负面情绪的传染比疫病更快。刘邦的军队刚进关中时,还是一支很能打的劲旅,而等他从关中出来后,失望地情绪就写在了每个人的脸上,于是队伍变得兵疲将骄,再不听使唤了。所以,等刘邦几经辗转到达他的治所汉中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整肃军队的纪律。
  很快十四个不安分的倒霉蛋就被有关部门以各种罪名抓了起来,准备当作示众的材料,在军前杀头,以此吓唬那些还在蠢蠢欲动的猴子们。
  负责监斩的是滕公夏侯婴。他是刘邦信任的一员勇将,为人以仁厚著称,常常救人于危难。刘邦派他去监斩,是经过精心考虑的,一是以此表示汉王对军纪问题的重视,二是希望他能最后再甄别一下这些死囚,以免杀错一人,寒了万人之心。
  那一天,刑场上气氛肃杀,被拉上场的死囚们呼天抢地,驴滚恸号,屎尿横流者皆有,多是想摆出一副可怜相来乞求活命。夏侯婴连看都懒的看这些人一眼,这些年来他南征北战,见过的死人太多,心地早已不比先前在沛县的时候了。若要他手下留情,必须先入得他的法眼才行,连死都没有死相的人他是绝对看不上的。
  于是侩子手开始行刑,斧钺过处十三颗脑袋相继落地,滴溜溜地在法场上滚。

  最后一个犯人被押了上来。
  此人身材高大,面容俊秀,当他被按在血淋淋的案板上的时候,神色却是出奇的平静。他缓缓抬起头来,直视夏侯婴,问道: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
  夏侯婴很惊奇,他不曾想这死囚死到临头还有这般胆气,再看那人相貌,倒也着实丰伟,称得上是一条汉子。于是夏侯菩萨动了恻隐之心,他给这条好汉松绑,又与之交谈。由此他得知,这个十四号死囚,先前是军中的连敖(差不多也就是个司务长),因为犯了纪律,又倒霉赶上严打,就被拉上来砍头。夏侯婴又和他谈了谈工作,发现只要是和行军打仗有关的,死囚都对答如流,而且对于现今的局势,他能分析得丝丝入扣,且还有非常有见地的看法。

  这绝不是一个普通的士兵!这样的人才若是随便杀掉,真是太可惜了!于是夏侯婴饶恕了死囚的罪过,并且还承诺,要向韩王刘邦举荐他。
  夏侯婴绝对没有想到,他的这一举荐,比他一生南征北战所取得的所有战绩功劳还要大,因为这个死囚不是别人,正是汉朝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军神——韩信!
  韩信,淮阴人,年轻时一直混迹在市井街头,且表现不佳,以至于司马迁在写他的传记时,给了他一个评语,叫“贫无行,不得择为吏”,也就是又穷又痞,连当城管也没人要。
  家里穷不是韩信的错,但是“无行”就是他的不对了。韩信的“无行”主要有两方面表现:一是他啃老,二是他老吃白食。
  韩信是当地有名的啃老族。论理,他长得人高马大,随便干什么能养活自己,可他就是游手好闲啥也不干,整天靠着年迈的老娘养活他,最后居然生生就把老娘给啃死了。这样的表现,就是摆到今天也会活活被人鄙视死。
  韩信的爹历史上没有记载,估计早就没了。老娘死后一家人就剩他一个,生活就更没有着落。好在他还有一个远房亲戚,在当地做亭长,日子过得还可以,于是韩信就厚着脸皮跑去蹭饭,一连几个月天天如此。要知道秦时的老百姓还没有像今天这样富裕,亭长家里也没有余粮。所以到最后,亭长夫人忍无可忍,早上天不亮就起床做饭,随后一家人躲在被窝里一顿猛吃,就是不给韩信留下一粒粮。等韩信来时,锅碗瓢盆比洗过还干净。韩信知道这是嫂子在作祟,很生气,但又很无奈,最后只得愤而离去,从此和这户亲戚绝交。

  离开亲属的韩信生计更加艰难,只能每天在溪水边钓鱼果腹,饱一顿饿一顿的。正巧,溪水边还有一群中老年妇女每日在此浣纱,其中有一个心善的老太太,看见偌大一个小伙子饿得满脸菜色,实在是不忍心,就带饭来给韩信吃,一连十多天天天如此。
  韩信真的被感动了,想他在自己亲戚家里吃饭还要被翻白眼,一个素不相识的老太太竟能待他如此,这让他觉得世界充满爱。于是他郑重其事地对那老太太说:吾必有以重报母。
  “呸!”老太太怒骂道:“大丈夫连自己养活自己都做不到,拿什么来报答我?我是看你可怜才给你几顿饭吃,岂是指望你来报答!”
  韩信又讨了一个没趣,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