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的狰狞面孔》
第49节

作者: 王维明
收藏本书TXT下载
  他常感叹公府不考查官吏,仅以督察控制军政,还应以适当的威严来约束。司马攸厉行整顿,于是内外恭敬肃然。当时骠骑将军这一职务应取消营兵,跟随司马攸多年的数千士兵依恋司马攸恩德而不肯离去。他们拦住京兆官员说情,司马炎遂特许他们留在司马攸身边。
  司马攸每逢朝政大议,都悉心陈述。诏书认为连年饥馑,商议该如何节俭。司马攸奏议“务农重本,国之大纲”,要求严厉敕令州郡,检查那些虚伪欺诈害农之事。为了民生大计,他进一步阐述说:
  “让人去奢即俭,不夺农时,毕力稼穑,以实仓廪。则荣辱礼节,由此而生;兴起教化返回根本,从此昌盛。”

  不久,司马攸转任镇军大将军,加侍中,可用羽葆、鼓吹,代理太子少傅。
  数年后,他被授职为太子太傅,向太子司马衷献了一篇关于储君之道的箴言,世人皆认为这篇箴言写得精巧。
  晋咸宁二年(276年),司马攸代替贾充当司空,侍中、太傅之职依旧。
  一次,太后生病但不久就康复了,司马炎与司马攸捧着酒杯为母亲祝寿。司马攸因为太后先前的病危重,于是歔欷流涕,让司马炎觉得惭愧。司马攸曾经在司马炎生病时侍奉,恒有忧戚之容,时人以此而称叹。太后临终前,也流着眼泪对司马炎说:
  “桃符性急,而你作兄长的不慈爱,我若就此一病不起,恐怕你们必不能相容。因此嘱咐你,勿忘我言!”
  司马炎年岁日老,几个儿子都懦弱,而太子又不贤内,朝臣内外皆属意于司马攸。有一天,司马炎就身后之事询问尚书张华道:

  “我如果死了,谁可以托付后事?”
  “品德高尚,又是皇家至亲,不如齐王(司马攸)。”
  司马炎听后大为失望,内心颇为恼怒。
  张华无论文学、才干、见识都十分卓越,素有盛名,舆论认为以其功勋和才干足以胜任“三公”之职。主流派干将中书监荀勖、侍中冯紞靠阿谀奉承、自我专营起家,妒贤嫉能的本领超一流。第二次党争中,张华坚持讨伐东吴使他们丢了脸,两人因此对张华厌恶到了极点。
  机不可失,荀勖决心抓住机会,挑拨司马炎与张华的关系。
  日期:2012-04-11 18:49:47

  79、暗箭
  晋太康三年(282年)春,荀勖、冯紞略微动了点手脚,让司马炎外派张华为都督幽州诸军事(幽州军区司令长官)。金子到哪儿都会闪光,张华到任后宣慰安抚各族百姓,政绩斐然,声誉更高。于是,司马炎又打算把他调回中央任职。
  有一天,司马炎谈到了钟会往事,冯紞顺势抛出了蓄谋已久的软刀子:
  “钟会谋反,太祖(司马昭)要负责任。”
  司马炎马上拉下脸:“你说的什么话!”
  冯紞一边脱下官帽请求宽恕,一边振振有词地继续往下说:

  “臣闻善御者必知如何使用缰绳:什么时候应拉紧,什么时候应放松?故孔子摒弃能力强大的仲由,推荐谦恭微弱的冉求。刘邦尊宠五个封王(韩王韩信、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燕王卢绾)却把他们夷灭;刘秀抑损诸将却让他们享受荣华富贵,得终天年。并非上位的人有仁暴之殊,也非下位的人有愚智之异也,盖抑扬与夺使之然耳。钟会才智有限,而太祖夸奖无极,居以重势,委以大兵,使钟会自以为算无遗策,而功劳又到了国家无法赏赐的程度,这才生出叛逆之念。假令当初太祖看重他的小才小能,用礼义来节制他,用权威来慑服他,用法条来拘束他,则其叛乱之心根本不可能产生。”

  司马炎若有所思,略微点头说:“你说得对。”
  冯紞马上叩头说:
  “陛下既然认为我说的话对,应该想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勿使钟会之徒再蹈覆辙啊!”
  司马炎反问道:“当今之世,难道还有钟会吗?”
  冯紞请司马炎屏退左右侍从,单独秘报说:
  “陛下谋画之臣,著大功于天下,据方镇(方面大员)、总戎马(统领武装部队)者,皆在陛下圣虑矣!”

  司马炎默认冯紞言之有理,对冯紞暗指的张华疑虑又起,遂搁置了征召张华回京之事。日后,司马炎虽把张华调回来当太常(祭祀部长,有荣耀无实权的九卿虚职),却以太庙屋栋折为借口,指责张华失职而免了他的官。
  终司马炎之世,张华只能以列侯朝见。对一个有大功于朝廷的人,司马炎此举未免待之过苛,有违皇帝“仁厚”的美名啊!
  相对于已失宠的张华,齐王司马攸才是篡位功臣集团的最大劲敌。
  司马攸为人正直,素来鄙视荀勖、冯紞的龌龊之举。如果司马攸上了位,或者退而求其次成了辅政王,必然没有荀勖、冯紞的好果子吃。随着司马攸德行声望日益升高,荀勖、冯紞愈发惶恐不安:轻则丢官、重则掉头的可怕景象,已开始在眼前飘浮。
  此时,三杨集团代表人物卫将军杨珧,同样是忧心忡忡。

  杨珧依靠继任皇后杨芷起家,在侄女荫护下作威作福、鱼肉百姓好不得意。可他既要当婊子,又想立贞节牌坊,与齐王格格不入。
  司马攸凡事拘礼、持身以正,一举一动都规规矩矩,极少有过失。他向别人借书,必定亲手改正书中谬误,然后再还书。司马攸性情纯厚超过常人,即便遇到触犯他忌讳的人事,这位至情至性的亲王都会潸然落泪。皇帝老哥司马炎也要敬畏这个亲弟弟,每逢和司马攸在一起,必择言而后发。
  以司马攸之为人,对暴发户杨珧等人的螃蟹行为,早就看不过眼了。倘若司马攸登基或以辅政王身份掌控朝局,外戚杨家顷刻就会失势。
  于是,司马攸无形中也成为三杨集团的拦路虎、眼中刺,必欲拔之而后快。
  共同的强大威胁,让平时颇有磨擦的两大集团不得不握手言和。

  双方达成盟约后,篡位功臣集团在明、三杨外戚集团在暗,相互配合发动了攻击。
  首先跳出来发难的人,就是谗功天下第一的冯紞。
  他旧事重提,向司马炎进言道:
  “陛下按五等置国,让诸王各去封地,宜从最亲近的王爷开始,亲者莫如齐王,今独留京师,可乎?”
  在冯紞提出让司马攸做表率,去封国藩卫王室后,荀勖随即接上话头:

  “朝廷文武百官皆归心齐王,陛下万岁后,太子恐怕不能继承帝位啊!陛下不妨试诏齐王回到封国(山东淄博)。此举必会遭到全体官员反对,则臣言验矣。”
  荀勖、冯紞二人之言,正戳到了司马炎心头隐忧。
  司马炎此前让诸王离开京师去封地时,除了几个年幼的儿子没去外,留下的亲王中,主要就是被倚为梁柱的二弟齐王了。现在司马攸势力日盛,只恐尾大不掉将来对太子司马衷构成威胁。
  于是,司马炎决计采纳二人之言,在冬天下了一道诏书:
  侍中、司空、齐王司马攸辅佐君王,建立功勋,为皇家任劳任怨,任命他为大司马(最高指挥官)兼都督青州诸军事(青州军区司令长官),仍保留侍中之职。

  接着,司马炎任命汝南王司马亮为太尉(全国武装部队总司令)、录尚书事(主管政府机要)兼太子太傅;擢升光禄大夫山涛为司徒、尚书令卫瓘为司空(最高监察长)。
  见兄长将自己明升暗降发配到地方,司马攸大为不悦。
  主簿丁颐察觉到老板心思,就在旁边安慰道:
  “昔姜太公封齐,犹在东海显赫;齐桓公九合诸侯,在春秋五霸中最强。何况殿下大德钦敬圣明,辅弼大籓,整肃东行,人人各得其所。未必只有在朝廷,才能弘大帝业!”
  司马攸摇摇头,叹息道:
  “我没有匡正时事的能力,卿哪来那么多话。”

  日期:2012-04-13 22:05:31
  80、发配
  司马炎诏令一下,满朝文武一片哗然。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