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是流氓家》
第26节

作者: 谪狂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3-08-02 11:06:06
  25
  1935年,有个叫胡焕庸的地理学家在中国地图上画了一条笔直的线,北起黑龙江黑河,南至云南腾冲,一语道破了中国人口分布状况。此线以东,尽是平原水网丘陵地貌,大约占了中国陆地面积的一小半,生活着全国96%的人,此线以西则尽是草原沙漠雪域高原,占了中国陆地面积的一大半,只生活着全国4%的人。一东一西,差异巨大。而当战争打起来的时候,这条线的权威地位出现了松动,神州大地人口开始混乱的迁徙,为逃避战火,不少有先见之明的人纷纷从线的右侧跃向了左侧,逃避战乱。但总体来说,绝大多数人对战争还抱有以我方取胜的形式速战速决的幻想,他们不愿舍弃家园流落他乡,强行定住阵脚等着和平与崛起的同时到来,呆着不动。上一次日本军方豪言三个月占领中国,而这一次中国民间总是传说三个周炸平日本,可惜两者都没能实现。直到后来病毒入侵,很多人才纷纷醒悟,手忙脚乱地收拾行囊往西北逃窜,但遗憾的是为时已晚,不少人还没等出省就死在了路边。由此,胡焕庸线的描述完全被颠倒了过来,中国人口自此西多东少。但从阴间来看,中国的冤死鬼,却依旧按照胡焕庸线的秩序横七竖八地分布着。白骨累累哭丧处,荒冢无人鬼唱歌,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几乎重合,很少有国家能划出这样的一条生命鸿沟,也很少有国家能乐此不疲地在鸿沟的两侧来回奔走。你们所期盼的战争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陈豫让一路西行,军用铁道到了成都便是尽头,他翻身下车后连口气都没喘便接着徒步前进,一路上靠着那些坐北朝南的残破房屋和林子里年轮疏密不同的树桩作向导,翻山越岭,历时两个昼夜,来到了绵阳,一个曾经在汶川地震中被余震波及最为严重的地方,那时候好多人都以为世界末日来了,很长时间里此地居民一蹶不振,用了好久方能走出阴霾重新生活,可谁都没料到世界末日竟会去而复返。这是全中国比较彻底绝望的为数不多的几个地方之一。

  残破的城池荒无人烟,原本离着沿海这么远,相对来说受战争的波及应该较为轻一些,可传说中中国很多军工企业都隐藏在四川盆地的重山密林当中,因此日本的飞机从南亚的某个国家起飞直入腹地,将富饶的天府之国撒网般来回炸了个遍,生怕漏掉一个可能隐藏兵力的角落,并且捎带手将乙病病毒也从金三角地区打开了个口传播进来,从此富庶的西南地区成了与华东几乎一样的死地。
  午后细雨,一条壮硕的山东汉子赤膊而奔,全身上下汗雨交加,一口气奔上凤凰山顶,有一高阁悬空而立,阁上重亭,飞檐凌空,下临绝壁,乍一看来极为雄奇壮观,竟然丝毫没被损坏,在整个瓦砾遍地的绵阳城中,犹如鹤立鸡群,当属奇景。也不知日本人是怎么想的,竟然没炸。
  陈豫让没功夫欣赏美景,抡起两条铁锤般的拳头哐哐砸门,少顷门内有了回应,门刚慢慢地闪出了一条缝隙,陈豫让好似用完了最后一丝力气,看到了曙光,当时一头栽下,不省人事。
  西蜀子云亭。
  八百里飞天大道,两千年吐凤奇才。这个集结了中国历朝历代西南方半壁才华的小楼从没把时光放在眼里,无论天下太平还是烽烟四起,它都像个无视群雄的隐士般傲立于此,文人风骨,占尽地气。
  陈豫让在昏沉之中闻到了一股药香。这个满脑子都被义气二字填满的铁汉此时已弱得像只死蛤蟆,假如他能腾出时间像个娘们儿那样照照镜子,一定会因自己的苍白如纸羞愧致死,堂堂山东大响马刚跑了没几里路怎么就累得跟条狗似的,没道理。

  只不过他没功夫管这些事,当他看清了自己的处境后翻身而起,倒地便拜。
  眼前是个四十岁上下的背影,正在熬药。
  “山东陈豫让求见诸葛老人。”陈豫让跪了半天才想出该说什么,话出口时他甚至都诧异于自己这张藏獒嘴里还能吐出这么斯文的象牙,真是环境改造人。
  “我师父不见人。”那人头也未转,继续熬药。
  陈豫让听了这话习惯性地想回顶一句难道你师父见不得人么,可一想到李凉一直以来对诸葛老人如见真龙般的描述,不敢造次。
  “我有事。”陈豫让道。
  “凡是来敲门的,都有事。”那人就像和尚在打机锋。
  “我的事跟别的事不同,我是为了天下苍生。”陈豫让在说出这话前死也不会相信自己能说出这么一句话。

  “天下苍生都已经死了。”
  放屁。陈豫让完全忘却了他的救命之恩,脑里当时就冒出这俩字。对于生来就是匪徒命的他来说跟这种类高人谈话是相当费脑筋,并且还不能动怒,陈豫让在此刻竟然产生了一种与李咬金如出一辙的憋屈感。
  就在他正思索着怎么用自己拙劣的谈话技巧反击的时候,那人却起了身,回过头,一张与世无争的脸端着手里的药罐子走了过来,两鬓有几根白头发。
  “把这喝了。”
  陈豫让看着他就一肚子气,却天生不是个爱赌气的性格,端起那药一口干掉,也没觉得烫,豪情满怀,故意做给那人看的,一小碗草药他却就像是喝了一缸酒那么大气。
  那人把药罐收起,从角落里拿起一个布包递给陈豫让道:“你走吧,拿着这包干粮,别动真气,出了绵阳向西北方向走,不出五天你就能逃离隔离区???”
  “等等。”陈豫让打断了他,“我说这位高人,你可能搞错了,我陈豫让一路从扬州跋山涉水跑过来可不是为了你这两口汤水,你把老子当要饭的了?”
  终于忍不住蹦出了俩符合他一贯风格的脏字。
  那人却不回答。
  “难不成真让老子跟古人似的在你这破庙宇前面连跪三天三夜才肯听话么?”陈豫让继续骂道,“你去告诉诸葛老人,我是为了救李凉而来。”
  李凉?
  那人听到名字后顿了一下。
  陈豫让看似漫不经心,其实观察得很细,他看到了那人的停滞。
  “李凉跟你师父交情不浅,这件事怕是你师父不曾告诉你吧。”陈豫让继续忽悠道。
  可谁料到那人脸上对李凉表重视的表情却一闪即逝,继续淡淡地说道:“这个名字我的确听过,但恐怕没你说得这么玄乎。”
  陈豫让心下暗自思忖,既然听过,那就说明好使,继续忽悠道:“那是因为你辈分太低,没资格知道。反正话我给你撂到这,我千里迢迢从扬州赶来四川,绝对不会喝完药就走,事情不办成,我就赖在这里,看谁能耗得过谁。”

  陈豫让明明心急如焚,却故意装作不急不躁。
  可那人似乎一直都有自己的节奏,丝毫没被陈豫让打乱,问道:“李凉怎么了?”
  陈豫让却以为他是着了自己的道,夸大道:“李凉快让他二哥弄死了。”陈豫让故意把事情说得夸张一点,并且还无师自通地学会了吊胃口,“我不跟你说,事关重大,我只跟诸葛老人说。”
  那人不再多言,转身出了门。
  陈豫让独自呆在这间很像是禅房一样的屋子里,心里对李凉那些深不见底的故事越来越好奇。他是十八岁那年认识的李凉,那时候天下太平,李凉还是个雨季少年,没长大,只不过这少年身边跟着个身手极好的刘荆轲,陈豫让勉强跟刘荆轲打个平手,却被李凉三言两语招入麾下,受了无数恩惠,李凉人小鬼大,陈豫让跟定他三年后竟任凭驱使在所不辞,旁人不知道原因,陈豫让却心知肚明,然而从来不说。至于此番来请的诸葛老人,当年在齐鲁地界似乎是威名远播,陈豫让知道的不多,但只因为刘荆轲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爷如果到了谁都救不了的时候,就去西蜀子云亭找诸葛房山。

  然而此番李凉被囚禁,陈豫让虽然对李家兄弟的隔阂知道些许,但也觉得似乎李劼不会对李凉赶尽杀绝,远不到那种谁也救不了的时候,但这种战乱年代里他想破头也不知道还有第二个人可用,因此,就故意把事实夸大了点,千里迢迢来了绵阳。
  过了会儿,先前那人走了回来,见了陈豫让也不罗嗦,只说了一句话:“我师父请你过去相见。”
  陈豫让当即起身不再啰嗦,跟着那人来到了大殿后,穿过长廊,来到一个好似有云雾缭绕的后殿,开门跟了进去。
  久违的麝香气缭绕在屋里,让此地仿佛与世隔绝。
  有个闭目养神的老人,白发三千丈,静静地坐在主座上。
  旁边站着个十几岁的少年,骨骼清奇。

  于无声处听惊雷,满室的静谧使陈豫让好似听到了神佛的低喃。
  一个早在几十年前他未出生之时就名动齐鲁大地的贤者,就这么像个神仙般端坐于此,波澜不惊,所有的智慧隐藏在风轻云淡的恬静之中,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
  那个早已超脱世俗外,不在五行中的老者,看破了红尘,纵有天兵天将请之出山,亦不动容。
  市上小儿皆王侯,独君三世官不徒。
  乱世藏名,斯人已迈。

  诸葛房山,字安石。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