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对中国军事影响最巨大的一场战争——被遗忘的往事:海湾,第一场高科技》
第56节

作者: 河流林川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1-11-03 09:10:57

  109
  第四节这已经不是星球大战的幻想——“高边疆”的激烈攻防
  正因为目睹了伊拉克在两伊战争和镇压国内库尔德人时使用化学武器造成的可怕惨剧,所以,伊拉克可能携带化学武器或生物武器弹头的地对地弹道导弹像一朵恐怖的阴云,沉重的压在沙特阿拉伯等周边国家头上。毕竟,美国本土远在万里之外,而同为多国部队成员的沙特阿拉伯却处在伊拉克导弹射程之内。伊拉克可能携带化学武器弹头的地对地弹道导弹,也成为了战前多国部队总司令部最担心的事。

  做为一个超级军事强国,美国在世界最先进地对空导弹里占有显赫的一席之地,美国的各种防空导弹早已名闻天下,被公认处在世界防空导弹技术领域的最前列。那么,美国可以拦截敌手飞机和巡航导弹的先进地对空导弹技术,拦截一下伊拉克的飞毛腿地对地弹道导弹又有多少难度呢?然而,事实却不是这么简单,能拦截飞机的地对空导弹不能简单的同样拦截地对地弹道导弹。这一原理还要从拦截地对地弹道导弹与拦截飞机技术上的显著区别说起:

  拦截敌手地对地弹道导弹最大的困难,首先就来自于弹道导弹的超高速度。
  相比起飞机和巡航导弹,地对地弹道导弹的速度特别快,往往飞行速度可以达到3M以上,在末段俯冲阶段速度能高达5~6M以上,是绝大多数战斗机最大速度的三倍。个别新式的大型地对地弹道导弹,其末段俯冲速度高达10M以上,已经达到绝大多数战斗机最大速度望尘莫及的5~6倍以上。由于这样高的速度,拦截导弹的地面雷达引导与弹上自控装置响应互动如果稍有精度不足——哪怕只有零点几秒的时间误差,拦截弹与来袭弹就会相差出上百米距离,也就根本无法击毁来袭导弹。由于地对地弹道导弹和防空反导导弹相向飞行,速度又都很高,所以一旦错过交汇点,这发反导导弹就注定落空了,没有修正弹道从后面追击的机会。这一点是与反飞机时完全不同的。反导导弹不能迟一步,也不能早一步,不能偏一点,也不能高一点,还不能低一点,需要防御雷达和导弹具有极其精密先进的器件与元器件,非常高水平的计算机,和响应精准灵敏至极的舵片或伺服小火箭,对于近炸方式拦截来说,还需要超高准确灵敏度的引信。对防御系统各个组成部分及各个环节的有机配合、协调一致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哪个环节稍有瑕疵,都会造成反导的失败。拦截地对地弹道导弹的防御导弹技术要求比拦截普通飞机难的多,两者难度不可同日而语。

  第二,在导弹的末段阶段,即导弹到达目标区脱离飞型轨道再入大气层阶段,导弹头下冲速度极高,而以往末端反导导弹有效射高最多也就30多公里,射程最多200多公里,留给末端反导系统完成发现、跟踪、瞄准、发射的准备时间只有以秒钟为单位计数。一旦来袭导弹下砸到离地面过低,那么即使拦截导弹此时摧毁了来袭导弹,导弹碎片和高热能冲击波还是会来不及充分扩散缓冲就铺天而降,仍然会造成地面的严重破坏。所以,留给防御导弹系统能够完成有效开火拦截的窗口时间也十分短暂。如果防御导弹系统反应时间稍慢,或运算精度稍低,对来袭导弹弹道解算不准确,都将失去有效拦截来袭导弹的机会。

日期:2011-11-03 09:34:03

  110
  第三,正由于地对地弹道导弹的特别高速度,所以如果仅仅依靠传统的地面防空预警雷达将十分困难。反导导弹的地面预警雷达最大发现距离通常也仅能达到300公里,如果仅仅依靠这么短的距离留给整个导弹系统的反应时间也太短,很容易出现措手不及而被突破防御的现象。
  第四,因为纯粹依靠地面防空雷达反导的反应时间太短,所以就必须要有导弹预警卫星从太空对敌方发射的地对地弹道导弹进行实时监测,提供早期预警。地对地弹道导弹发射时,发动机工作喷出的尾焰温度高达上千度,红外特征非常明显。导弹预警卫星上装有高灵敏度的红外探测器,能够发现地对地弹道导弹的尾焰,并锁定追踪测得它的关机点参数。以此为依据,可以计算出这枚地对地弹道导弹的弹道、落点、和到达目标区大致时间,为己方防御提供第一手预警时间。这对于防御方的空间卫星技术水平、覆盖密度、使用寿命和工作可靠度都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只有极少数军事超级大国才能做到这一点。

  第五,在己方导弹预警卫星发现敌方导弹后,要有非常高、非常及时的数据传输手段,将来袭导弹信息立刻传输至地面指挥中心。还需要非常高、非常迅速的运算能力,准确计算出这枚地对地弹道导弹的弹道、落点、和到达目标区大致时间,为己方成功防御提供第一步的情报。如果太空卫星的控制和数据传输以及指挥中心解算稍有问题,都有可能造成来袭导弹的漏报和错报,从而造成严重后果。

  第六,地对地弹道导弹和飞机目标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地对地弹道导弹在末段攻击时往往是抛弃了弹体和发动机,仅以一个弹头进行俯冲,其雷达反射面积和着弹面积都很小,常常只有飞机目标的十几分之一大。这不但对防御方雷达的性能提出了极高要求,而且对反导导弹飞近来袭导弹的精度提出了很高要求,如果距离不够近,也不能摧毁来袭弹头。
日期:2011-11-03 10:02:33

  111
  第七,反导导弹还受到导弹突防技术的限制。简单的说,来袭导弹携带弹头越多,解算难度越大,拦截难度越高;识别真假弹头难,一些军事大国研制的假弹头的物理特征、雷达信号特征和运动轨迹会与真弹头非常相似,防御系统很难把它们区别出来。虽然再入大气层时防御雷达可能过滤掉一些假目标,但这个时候留给拦截的时间已经没有了;还有利用导弹预警卫星的工作原理,采用速燃火箭技术,大幅度缩短发动机工作时间并使它在大气层内关机,这样就可以大大降低导弹尾焰的红外辐射,增大预警卫星红外探测器发现导弹和对它定位的难度。即使导弹预警卫星发现了弹道导弹,由于速燃火箭发动机工作时间很短,不利于预警卫星绘出其前段飞行弹道轨迹,也就难以准确计算出其中段和末段弹道,因而就大大增强导弹的突防能力;之后还有弹道导弹机动变轨技术。一般情况下,弹道导弹的飞行弹道是固定的,只要你能知道它关机点的参数,就能推算出它的整个弹道参数,从而为拦截做好准备。然而机动变轨技术使导弹在飞行中可以随机改变弹道,神出鬼没,这样,防御系统即使发现了导弹,也无法对弹头的轨迹进行预测,从而使导弹达到突防目的。俄罗斯的白杨-M导弹之所以被俄罗斯自信的称作是导弹防御系统的克星,其实就是因为综合采用了以上几种突防技术。

  就武器装备发展的一般经验来说,攻与防大致是平衡的,但是导弹与反导是个例外,长时间向攻的方面一面倒。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导弹防御在技术上难以过关,反导武器所起的作用有限。美苏此前均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研制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美国先后研制了 “奈基-宙斯”和“卫兵”弹道导弹防御系统,1970年美国建立了“卫兵”系统的第一个发射场。苏联在60年代研制和部署了高空拦截的反弹道导弹导弹,1967年建成莫斯科反导弹导弹防区。但是已有的弹道导弹防御系统造价昂贵,而且作战性能很不理想,在复杂局面下,美苏的反导系统当时都始终没有真正过关。1976年美国首先关闭了“卫兵”反导系统的发射场。1980年苏联也决定把已经部署的64枚反弹道导弹导弹撤除一半,后逐渐全部废弃。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