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病人袁世凯——辛亥百年,世事新说》
第57节

作者: 临川之笔2009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1-10-30 23:05:09

  中国病人袁世凯 109
  已被吓成惊弓之鸟的光绪对议和急于求成,竟五次召见以往看着就来气的李鸿章,嘱其“权衡利害,统筹全局。以舒宵旰之忧,而慰天下之望”。
  这些都是废话,真正关键的只有一句:予以商让土地之权,斟酌轻重,磋磨定议。
  把皮球踢给了李鸿章。
  明摆着是去当卖国贼,却不得不去。环顾宇内,这天大的罪名,你不担,又有谁能担当得起呢?

  3月13日,在李经方和伍廷芳的陪同下,李鸿章率130多人的代表团(包括美国律师、法国顾问以及厨师、轿夫等下人)登上了去往马关的轮船。
  绿树丛中,隐隐露出玲珑的佛塔和唐式飞檐。一阵悠远的钟声传来,渐渐消散在浓浓的雾气之中。
  常年被海雾浸润的湿漉漉的石板街道上,偶尔走过一个身穿和服、撑小花伞的仕女。惊鸿一瞥,只留下窈窕的背影和渐行渐远的木屐声,引人遐想……
  春帆楼位于马关红石山下,典雅素净。窗外,几对樱花含苞欲放。
  抛开世仇,这个国家的文化既令人迷醉更令人迷惑。
  腓句里的柔肠千转,哀吾生之须臾;《东京物语》里的寂寞人去却又安宁和谐;三岛由纪夫极美的文字和惨烈的人生居然对立统一;宫崎骏动画里浪漫的蒸汽幻想与东西合璧……
  正如你永远也想不到,在这座风和日丽的小镇,光天化日之下,李鸿章竟然会遭到右翼分子的枪击。
  子丨弹丨射进轿子,击中李鸿章左颊。幸无大碍。
  天皇震怒,把首相伊藤博文和外相陆奥宗光训斥了一通,要求严惩凶手及相关责任人。
  伊藤非常郁闷,为了顺利而有效地签约画押,他在细节上做足了功夫,以至于李鸿章走进春帆楼,一眼就看见自己座位下摆着一只青花瓷痰缸。
  熟悉李鸿章的人都知道他痰多,平日总是在腰间携带一袖珍痰罐,把痰吐在里面。伊藤在这等旁枝末节上用功,就是要给李鸿章一个下马威——你的底细,我清楚。
  事实上,由于电报被破译,李鸿章来谈判的底牌,伊藤确实一清二楚。
  再加上城下之盟原本就无力可依,李鸿章想要“唐雎不辱使命”,难矣。
  据理力争,也只能将赔款从3亿两减为2亿两。承认朝鲜独立,割让台湾,开埠通商。

  本来日本还想强占辽东半岛,在俄国的干预下(沙皇联合德、法干预,史称“三国干涉还辽”),只好悻悻作罢。
  俄国出头,是因为正在修西伯利亚铁路,如绕行黑龙江北岸则路线太长、施工困难,横贯东三省则容易得多;法国一方面想联俄拒德,一方面欲在远东分一杯羹,自然响应;德国要称霸欧洲,也希望俄国往东发展,不要西顾。于是,三国各怀鬼胎,保住了满人的龙兴之地。
日期:2011-10-31 21:08:31

  中国病人袁世凯 110
  2亿两白银,折合日元3.5亿。在此之前,日本的财政官员从未谈论过上亿的数字,国库年收也不过8000万日元。
  巨款被用来发展工业、军事和国民教育。二战前,日本最著名的钢铁生产基地八幡制铁所,启动资金即全部来源于此。开工第一年的产出就占日本钢铁总产量的一半有余。

  更重要的是,日本藉此进行了币值改革,建立了自1871年以来就梦寐以求的金本位制。
  在这种率先施行于英国(1816)的货币制度的规范下,各国政府以法律形式规定本国纸币的含金量,而两国在贸易往来时则以此为基础决定汇率。
  由于19世纪70年代,欧美各国先后完成了金本位制改革,在市场交换日益频繁的全球化时代,继续固守银本位制意味着自绝于世界经济体系。
  于是,1895年成为了一道显著的分水岭。日本迅速崛起,而中国直到1935年才姗姗来迟地建立起金本位制。
  制度的滞后已是天下共见,统治者却一直不敢正视。
  半个世纪以来的耻辱,于斯为甚。清政府背负着巨额赔款,靠向西方举债度日。中国上下,始则瞠目结舌,继而悲痛莫名
  梁启超曰: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者,甲午一役也。
  4月17日,《马关条约》签署。消息传到北京,举国激愤,人心思变。
  时值18个省的举人在京会试,37岁的广东南海考生康有为(1858~1927)一夜之间赶写了万言书,要求光绪“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在1200名举人们的联署下,递呈都察院,史称“公车上书”。
  假的。
  看几本杨天石的解密档案不难发现,康有为的人品不敢恭维。
  1922年,60多岁的康圣人跑到陕西去讲学,受到陕西督军刘振华的热情款待。在游览兴教寺时,康有为非要借阅几本玄奘从西域取回的古本经书。住持见有督军陪同,不敢拒绝,便违反寺规,将文物借给了康有为。
  结果就要不回来了。
  风声走漏后,各界哗然,纷纷斥责康有为,要求其退还经书。陕西省实业厅厅长刘楚才在报上撰写藏头诗讽刺道:老而不死是为(贼),国家将亡必有(妖)。合起来便是“贼妖有为”。
  刘楚才显然低估了南海圣人的心理素质,人闯荡江湖六十载,岂是郭美美之流所能比?此事拖到第二年开春,觉得偷书不算偷的康有为怀揣着心爱的国宝,溜出了西安。
  要不是愤怒的群众围追堵截,在潼关拦下他,国有资产就又流进私人的腰包了。

  当然,康有为不是孔乙己,能耐远不止于此。他最擅长的还是讲故事,希区柯克见了也得自愧弗如。
  在《我史》里,康有为杜撰了一场经典到被收进人教版教材的历史大戏。戏中,男一号康有为和男二号梁启超召集1200名举人在北京松筠庵举行集会,时为条约签订后第五天。
  现场群情激愤,台籍举人更是痛哭流涕。康有为出示草就的《上今上皇帝书》,内容包括拒和、迁都、变法。众人挨个签名,并于10天后(5月2日)在康梁的率领下,齐集都察院门口投递。
  而都察院则以光绪已在合约上用玺,事情无可挽回为由,拒绝接受。

  戏剧冲突的确抓人,要不是中间变换了一次场景,整个一标准的“三一律”。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