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为证——孙氏的崛起与东吴的建国:这是一段青春激昂的三国史!》
第37节

作者: 含笑看吴钩2015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5-05-06 09:14:13
  四月,祸害汉室许久的董卓余孽李傕,被其部将段煨所杀,首级传往许都。关中由是获得平定,并正式纳入到曹操的势力范围之内。
  十月,曹操东征徐州,这一仗仅历时两月便宣告结束,结果是曹军攻克下邳,缚杀吕布。从此西起长安,东达下邳的黄河以南地区,包括司隶、兖、豫、徐等州,皆悉数落入曹操之手。
  岁末,河北也即将迎来统一,袁绍于十二月进攻易京楼,次年二月破之,城陷之时,公孙瓒勒死妻儿,然后燃火自焚,袁绍得以坐拥河北全境。
  如此一来,北方双雄并立之势已然成型。
  较之于北方的那些大动作,南方各路人马的举动倒是不大。

  淮南的袁术仍在继续着糜烂无度的帝王生活(不过已时日无多),襄阳的刘表则在醉心于坐而论道(虽然有时也会插手扬州事务),唯有孙策一直没闲着,他一边重新积蓄力量,酝酿发起新一轮的对外扩张,另一边则积极开展外交活动,期间又一次遣使向许都的朝廷进贡了扬州的土特产品,其数量倍于建安元年时所献。
  孙策对朝廷的屡屡示好,用意当然不仅是出于对汉室的忠诚,其实要比较对汉室的忠诚度,孙策是拍马不及其父孙坚的,这么说吧,如果孙坚的政治理想是“王佐”,那孙策的却是“割据”,或许目前的“割据”还大有可能发展成 “霸权”,也就是倘若条件允许,时机成熟的话,终有一天孙策会步袁术之后尘,走上南面称帝之路。
  这就是孙氏父子在人生观上最为不同(也最为对立)的地方。
  日期:2015-05-06 15:37:44
  当然,此时的孙策还没有(或者说还不敢)表现出如此巨大的野心。
  因为平定江东三郡后,他最想要的是朝廷对自己目前地位和实力的认可,说白了,即更多实质性的封赏(如更高级的爵位和更显赫的官职),毕竟上一次从许都得到的东西,孙策一直觉得不是很满意。
  会稽太守,乌程侯倒也罢了,但骑都尉一职看来实在有些莫名其妙,这其中的关系,就好比给现在的正师级军官配上一个中校军衔,无形中反而把正师的级别给拉低了。
  为此,孙策曾向前来宣诏的使臣王誧提出,希望能加一个将军号,即便是虚衔的杂号将军也好,王誧其实也注意到了这个不合理的地方,为照顾孙策的情绪,他只好先斩后奏地给了一个明汉将军的虚号,不过具体的程序还是得走的,也就是在将军号前加个“假”字,即代理的意思。
  孙策第二次派人赴许,其中一个目的就是希望去掉将军号上的“假”字,为此他特地在文官当中挑选出最能言善道的虞翻作为使者。
  无奈这位得《易经》之大成者早有先见之明(也许还卜了一卦),估计到此行如果表现出色的话,他将极有可能被留任,从而与家中老母长年分离,可如果故意表现平庸,回来后又可能会被孙策轻视,于是虞翻思前想后,最终为自己找了一个堂皇的理由——
  翻是明府家宝,而以示人,人倘留之,则去明府良佐,故前不行耳。
  日期:2015-05-06 15:48:52
  虞翻的话,明摆着就是不肯去,孙策无奈之下,只好改派了张纮。而之后数年间发生的一系列事件证明,张纮才是此行的最佳人选,因为他与有些吊儿郎当,持才傲物的虞翻比,不仅同样博学多才,而且有着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对孙氏的忠诚度更可谓是坚贞不二。
  除了派遣得力部下,孙策同时上表,先是对未能得到将军号含蓄地表示了不满,再以霍去病等名将作比较,炫耀自己年未弱冠便能够统兵征战,最后希望能为国家讨伐伪帝袁术,建立功勋。
  由于不久前那招“借刀杀人”未能成功,反而暗地里与孙策结下了梁子,而且袁绍统一河北的战略目标也即将实现,南下争霸之势隐约可见,因此当江东来使到达后,曹操为了缓和矛盾,平衡关系,先是大方地解决了孙策所关注的待遇问题,答应授予其讨逆将军(逆者,术也)的称号,封吴侯,同时又宣布与孙家结亲,将堂弟曹仁的女儿配给孙策的幼弟孙匡,为儿子曹彰迎娶了孙贲之女,还授意新任的扬州刺史严象察举孙权为茂才。

  另外,曹操对使者张纮也给予了较高的礼遇,先是征辟为自己的属官,不久后又在官员考核中将张纮的表现评定为优秀,增补为侍御史,过了一段时间再拜为九江太守。
  升官本是好事,但由于张纮心系江东,整日只想着如何能够回去复命,所以借患病为由推辞了该职。
  如上所叙,因为出于外交策略的需要,孙策暂时送别了张纮,不过,江东很快又迎回了另一位英杰。
  此何人?
  周郎也。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