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为证——孙氏的崛起与东吴的建国:这是一段青春激昂的三国史!》
第31节

作者: 含笑看吴钩2015
收藏本书TXT下载
  这里插上一句,所谓的《王方平记》,是由一位名叫王远(字方平)的老夫子所著,他与王朗同是东海人氏,曾官拜中散大夫,据说后来还得道飞升了。不过,他的书记载的东西净是些玄之又玄的东西,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封建迷信读物,内容实在不足为信。
  王朗南逃到东冶,却发现当地的守备长官商升关闭了城门,不愿接纳自己,后经虞翻前往周旋,才好不容易进了城。(处境够悲催的)

  刚一安顿下来,王朗就面带愧色地对虞翻说:“你家中还有老母亲,现在可以回去照料了。”虞翻听后一想,心知王朗是不愿再继续连累部下,而自己这一路上对其不离不弃,也算是对得起这位老上级了,加之确实很惦记母亲,于是便拜别而去。
  当他回到山阴后,孙策马上登门造访,不仅恳请他出任会稽功曹,还讲了一席推心置腹的话。
  “今后的事业,咱们共同开创,先生可千万不要觉得我只是把您当作一名普通的郡吏看待!”
  此后,虞翻极得孙策的重用,成了江东的重要智囊之一。
  又说回王朗,他在东冶缓过劲以后,仍不忘对抗孙策,平时一有空就搞个人演说,号召当地的民众行动起来,抵御孙策的入侵,武装保卫家园,还逐渐得到了商升等本地势力的响应。
  而对于会稽南部的这些反抗势力,孙策当然不会视而不理,听之任之。他先是派永宁(今浙江温州)长韩晏出任会稽郡南部都尉,率军讨伐商升。然而韩晏显然是低估了对手的实力,进入东冶后很快被商升所败。这时侯孙策才意识到,是由于自己未对会稽境内的山越势力给予足够的重视,加之用人不当,才导致了此次失利。

  于是,如何讨平好斗难缠的山越人,将会稽郡南部的大幅土地及早纳入自己的掌控之内,也就成了孙策平定会稽,乃至整个江东的关键所在。
  日期:2015-04-29 16:13:26
  【贺齐平山越】
  何谓山越?
  按胡三省在《资治通鉴》中的注解:“山越本亦越人”,因其“依阻山险,不纳王租,故曰山越”。王鸣盛的《十七史商榷》中亦载:“自周秦以来,南蛮总称百越,伏处深山,故名山越。”
  所谓的百越族,其实是一个相当古老的民族,他们的先祖在炎帝、黄帝时代本是居住于华夏文明的发祥地——黄河流域,但由于在和炎黄及东夷部落的争战中落败,才被迫向山林密布,瘴气弥漫的长江中下游迁徙。
  越人的建国时间约在公元前两千年左右,始于大禹的七世孙少康,据《吴越春秋》记载:大禹治水后巡行天下,经越地而登茅山(后改名为会稽),在那里朝见四方诸侯,并对治水有功者封官授爵,死后葬于会稽。
  大禹一死,其子启便废除禅让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夏启为祭祀其父,每年都会派人前往越地祭祀,传至少康时,这位明君担心后人祭祀大禹的香火断绝,索性封其庶子于会稽,号曰:无余。
  越国建立时,保持着比较落后的生活习俗,很少与中原地区发生联系,直至传到第38代越王允常时,因与相邻的吴国发生矛盾,从此开始相互攻伐,允常死后,其子勾践发兵吞并吴国,使越国的版图得以扩张到了今天的山东东南部,又与齐、晋的诸侯会盟,这算是越人最值得骄傲的一段强盛期,而到了周赧王姬延九年,楚威王乘越国内乱兴兵伐越,杀越王无强,毁其宗庙社稷,越国遂亡,其国土成为了楚国的江东郡,而遗留下来的越国贵族则四散而逃,族中子弟有的称王,有的称君,皆向楚国朝贡,他们散居在今天从浙江省起,沿东南方向直至越南的广阔范围内,或称“吴越”(今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地区)、或称“闽越”(今福建省境内)、或称“扬越”(今江西省、湖南省境内)、或称“南越”(今广东省境内)、或称“西瓯”(今广西省北部地区)、或称“骆越”(今越南北部和广西省南部地区)等等,相关史籍将这些名称不一的越族部落统称为“百越”。

  日期:2015-04-29 23:14:55
  最初的山越人是指居住在山林地带的越族后裔,自秦汉以来,随着各民族的逐渐融合,山越人中也开始包括一部分因逃避官府赋役而不得已入山的汉民,所以这时候的山越,虽然仍是以种族作为称谓,但实际上已经成了一个分布于南方丛林地带的族群混合体,其中有汉人成分,也有越人成分,且被统称为“山民”。
  山越的居住特点是大分散,小聚居,生产方式以农业为主,种植稻米和谷物,遵循春播、夏种、秋收、冬藏的耕种规律,自耕自食,自给自足,又因“山出铜铁”,故而可以“自铸兵甲”,民风崇尚自由,又好武善斗,或流动于山野之间,或老死于林莽之中,入则为民,出则为兵,喜欢以山岳地带为依托组成武装,擅长利用峻山险谷,易守难攻的地形攻没郡县,杀掠官吏,攻则蜂拥而至,败则如鸟兽散,其首领有帅、大帅、宗帅、豪帅等诸多称谓,对于历代中央政权一直采取半独立的态度。

  有一个比较鲜明的例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山越人的这些特点。
  二战时期,为反抗日本的侵略,东南亚许多土著部落的住民都选择了加入英军,并组成了有名的“马来虎”部队,这支队伍在战斗中时而化整为零,时而合零为整,灵活多变地展开游击战,日军死在他们手里的极多。不夸张地说,在茂密而湿热的丛林地带,鲜有国家的军队是他们的对手,而这些人和山越人比较,无论是体格、战术特点,还是生存的环境几乎都一模一样。

  孙策平定江东后,其政权的稳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对山越实现足够的压制。
  此后的事实也证明,孙氏在江东近百年的统治期间,从来就没有放松过对山越的用兵,几乎所有的东吴将领,都或多或少参加过这场长达几十年之久的内部战争,而会稽山阴人贺齐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日期:2015-04-30 08:30:54
  贺齐,字公苗,其族本姓庆,后来为了避汉安帝之父刘庆的名讳,才改姓为贺。
  贺齐的伯父贺纯,在经学方面有着较高的造诣,汉安帝时曾任侍中、江夏太守等职,后弃官,但不久又与江夏的黄琼、广汉的杨厚等人被公车征召,贺齐的父亲贺辅,则当过永宁长,因而贺氏一族,也还称得上是当地的名门。
  贺齐年轻时曾为县吏,后出任剡县(今浙江嵊州)县长。当时县里有个叫斯从的吏员,平日里傲慢横行,为非作歹,贺齐有心对其进行惩治,但主簿却劝阻说,斯从的家族在当地的势力根深蒂固,且与山越相互勾结,若是惩治了他,改日必会有贼寇前来报复。贺齐听后不为所动,仍旧逮捕并斩杀了斯从。

  第二天,斯从的族党果然相约起一千余人攻打县城,贺齐事先就预料到了这个情况,等乱党逼近城池后,他突然下令打开城门,亲率吏民实施突击,遂大破之,从此威震山越。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