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为证——孙氏的崛起与东吴的建国:这是一段青春激昂的三国史!》
第3节

作者: 含笑看吴钩2015
收藏本书TXT下载

  掌握这些能力最好的办法自然是实践,也就是到战场上去,身临其境地干上几仗,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真刀真枪去体验,这样所获的效果才是最好的,但近这两年间,孙策是不可能有机会去打仗,去实践的,所以只能通过学习兵法韬略,先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了。
  不仅是习兵法,孙策还充分利用曲阿这一难得的清静之地,潜心充电,大量读书,精研学问。如通过读《论语》,他明白了为人之仁,为学之道;读《老子》,他领会了天人关系的真谛;读《孟子》,他立志要做一个有浩然正气的大丈夫。
  这段日子,无疑是孙策人生中一个重要的治学期,如此地刻苦与努力,固然和他热爱学习有关,同时也源于其内心远大的抱负。自幼随父征战沙场,孙策时常浮想联翩,壮志激昂,渴望有朝一日能“万一雏卵变蛟龙”,当然他也明白,想实现自己不凡的抱负,非得有经世致用的真才实学不可,所以,除了出于实用的目的而学习兵法韬略外,在琴棋书画等艺术领域,孙策也有着很高的造诣(这一点以后有专门介绍)。

  日期:2015-04-07 13:05:31
  二、制定方略,规划未来。
  虽说在曲阿是足不出户,但孙策对于日后的发展,却已经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思路,具体的实施方案就是——

  “欲从袁扬州求先君余兵,就舅氏于丹杨,收合流散,东据吴会,报仇雪耻,为朝廷外籓。”(《吴历》)
  该方案可分成五个步骤进行:
  1、投靠袁术,请求对方归还孙氏旧部;
  2、在舅舅吴景控制的丹杨郡发展势力;
  3、渡江东归,回老家开辟新天地,占据吴郡、会稽等地,以为根基;
  4、待时机成熟后举江东之兵,攻打荆州,为父报仇。

  5、雄踞长江南岸,作一个拥护汉室的地方割据政权。
  之后的事实证明,这一套方案成功实现了前三步(第四步正在进行中),只因意外死于几名刺客箭下,孙策才不得不将权力棒传予孙权,由后者接手完成。
  三、联络先父旧将,保持沟通与联系。
  孙坚死后,其部曲溃散了不少,但仍保留着数千之众,这些人属于浓缩后的精华,袁术自然大为垂涎,分化、收买等手段估计也没少用,然而却终究无法遂愿,这批孙氏旧部始终作为一个较为独立的整体存活着,其中的原因,我想多半正是那几名忠诚度超高的老将,在里面体现出的犹如定海神针般的巨大凝聚力。
  朱治、程普、韩当、黄盖等人,无不追随孙坚剿过黄巾,讨过董卓,如果孙策这三年间未与他们持续地联系和沟通过,并事先以书信的方式,向这些先父的老部下征询过他们今后的打算,以及阐明过自己真实的想法,他们是否会一如既往地效忠孙氏,听从调遣,这一点是值得怀疑的。毕竟,要这些能力卓越、经验丰富的人才心甘情愿跟随一个年龄与自己的儿子差不多的年轻人,光面子上就有些挂不住,要知道,他们在乱世中可不用担心找不到工作,以其出众的军政才华,再找一个主公可谓轻而易举,况且孙坚又是战死的,另投他人并不存在道义上的障碍,新的老板也不会因此而怀疑他们的人品。

  然而,究竟是什么因素使他们最终选择了孙策呢?
  是对孙坚那份难以割舍的忠诚,希望能看到其后人重新振兴崛起的那一天?还是被孙策独到的人格魅力所吸引,从此又有了继续效命的热情?

  或许,二者都兼而有之吧!
  守孝期满后,孙策便领着家人离开了曲阿,渡江北上,然后把家安在了广陵郡的江都县。
  是岁,乃为初平四年(公元193年)也。
  【东吴老臣——朱治】
  【江表十二虎臣之——韩当】

  日期:2015-04-07 15:34:45
  第二章 飘摇江渚
  【移居江都】
  广陵郡,和吴郡仅一江之隔,其治下的江都县因位于长江北岸,与曲阿是隔水相望的两个相邻县份,故而两地间的距离非常近,但由于受到长江的阻隔,使它归于徐州管辖,也就是说广陵是徐州牧陶谦的地盘。
  孙策举家迁入当地后,不久便引起了陶谦的猜忌。
  按说当时的孙策不过一毛头小子,既无兵又无权,连其父死后留下来的乌程侯爵位,他也让给了幼弟孙匡。
  那么孙策到底是做了什么,竟让堂堂的徐州之主心生戒备之意呢?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若要究其原由,还得从陶谦执掌徐州后的表现说起。
  【徐州之主——陶谦】
  日期:2015-04-07 18:05:52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中原各地鲜有幸免之处,如董卓乱政期间,关中惨遭蹂躏;之后二袁相互攻伐,中原又一下子成了主战场,而地处最东边的徐州却仍是一片乐土,那里的地理位置优越,相较北方,它的气候温暖,而相较南方,则生产力更强,加上多为平原地带,可大面积进行开垦,所以当地“百姓殷盛,谷米封赡”。
  安定的徐州,自然吸引了大批因躲避战乱而四处逃难的民众,其中也包括不少有才学的知识分子,加之淮泗地区自古人才辈出,因此可以这样形容:徐州等于就是一个储备量极为丰富的人才库。只可惜身为一州之长的陶谦并无识人之能,对人才不仅做不到各尽其用,反而宠信并提拔了一批奸恶之徒。
  如广陵太守赵昱,系本地知名人士,只因性格忠诚耿直而被陶谦疏远,倒是如曹宏这样喜欢背后搬弄是非,打小报告的无耻小人,特别能讨陶谦的欢心,还有丹杨人笮融,其身份本只是一个靠打家劫舍为生的绿林中人,可当他带着数百喽啰投奔陶谦后,竟然得到重用,被授意监督广陵、彭城等地的运漕,此人在任期间,将属地内上缴的税赋大肆贪污,中饱私囊,占为己有。另外,陶谦还官匪勾结,时常派部下与自称天子的下邳人阙宣合伙,对治下的百姓进行抢劫掠夺。政令和刑法的极度不协调,正义力量被邪恶势力所压制,使徐州逐步滑入到了混乱之中。

  日期:2015-04-07 19:40:27
  如此糟糕的局面,令身处其中的士人们痛心疾首,而这种状况,又恰恰被时刻怀有复仇之志,暗地里一直积极准备的孙策发现了!
  陶谦啊陶谦!

  徐州各地之能人志士,何其多也!你却视而不见,未加珍惜,这般糊涂且愚蠢,倒不如大方些给我得了。
  可以说,孙策移居江都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在徐州挖人!(结纳豪俊)
  相信喜欢玩光荣公司《三国志》的朋友,都有这么一个共识,那就是游戏中最令人激动的事情,不是打赢某一场战斗(因为难度不大),而是选曹操时从陈留搜索出程昱、典韦,从许昌登用到荀彧、郭嘉、于禁,望着手下这些一流的文臣武将,心情绝对会畅快不已。
  因而整个三国史,给人最深刻的印象便是:

  得士者昌,失士者亡。
  人才,比什么都重要!
  日期:2015-04-07 21:38:51
  这一点陶谦不明就里,而孙策却看得很透,或者说,年纪轻轻的他,已经具有了长远的战略眼光。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