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子回头(从无业游民到销售总监)》
第47节

作者: 3623222
收藏本书TXT下载
  我一直都非常信任杨科,觉得他一直把公司的事情当自己的事情来做,觉得他的人格人品和职业道德都无可挑剔。这十多封邮件也让我开始对杨科产生怀疑,人无百日好,花无百日红,现在杨科看公司挣钱了,通过非正常手段为自己牟利也不是没有可能,我通过慎重考虑,没有当面问询杨科他有没有做过那些损害公司利益的事情,但暗地里开始注意观察杨科的所有行为,我只有自己掌握真实的证据才能对他做出相应的处理。

  我是个敏感多疑女人,收到这些状告杨科的邮件后,我把杨科的前前后后做了个对比,还真发现他有了不小的变化,最大的变化就是很多事情本该向我汇报,由我来做主的事情,他自己作主去做了,事后也不跟我打个招呼,这难道是心里有鬼?就拿这次又签定了两个新的代理品种,他前前后后一点风声也没向我透露,似乎刻意避开我做事,我拿这两个品种与原来的品种做过比较,供货价比原来上浮了5﹪,而知名度还不如以前,给医院的价格肯定也提不上去,也就是说,公司做这两个品种最少降低5﹪的利润,一年下来,最少也有一百多万块钱,这么大的事情也不事先向我汇报就自作主张,原因可能只有一个,他拿了这两个品种厂家的回扣,且数额不小,不然他不敢冒这个风险。

  我问他原来做得好好的那两个品种怎么突然间就换了呢。他说他是咨询过多个医院的医生才决定换的,原来那两个品种是不错,可在使用过程中没现在这两个品种方便,所以才考虑换的,还有原来那两个产品的厂家不守信用,自己直接低价供货给医院,这会使我们以后很难开展工作,所以我就结束了同他们合作,选了两个新的品种做,这两个品种以前厂家自己派人做过,使用过的医院都反映很好,所以就签下了。杨科给的理由很充分,可并不代表我就完全相信。

  正当这时,有个猎头公司说推荐一名销售总监给我。杨科目前在经营管理上还没出现什么重大的错误,我也没理由撤掉他总监的职务,况且公司能有今天,他也公不可没。我看他管理的事物太多了,有点忙不过来,我可以名义上帮自己招个助理,来分担他的一些事务。我把猎头公司帮我推荐的人招了进来,担任我的助理,实际上是协助杨科工作,但同时又是我的助理,杨科许多问题就不能自己下决定。

  恰好公司最近发生了一些事情,看杨科天天加班,招个助理来为他分担点事务,几乎是水到渠成,天衣无缝,既能让他感觉到我对他工作的支持和关心,又能进一步控制他的权力。我担心这样下去自己的事业搭档可能会成为公司的最大威胁,杨科为公司做的贡献越大,负责的事务越多,我就越被动,他对我的威胁也就越大,俗话说知人知面不知心。我也要为自己考虑。

  杨科说:现在公司已经逐渐暴露出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我分析了这两个季度的销售合同,80﹪以上都是老业务员签下的,而公司只有不到20﹪的老员工,基本上靠老员工出业绩,这对公司来说是一个危险的信号,新员工很少出业绩,工资也很低,有的甚至连个人生存问题都解决不了,怎样让新员工多出业绩,最好能与老员工持平,是现在首要解决的问题。

  我说:以后你多放点时间在销售一线,多研究一下竞争对手、市场动态、多花点时间培训新员工,尽快让新老员工业绩均衡起来,内部的一些杂事就交给陈助理去做就可以了。
  就这样,我就把杨科发配到各个分公司去督察指导基层业务员去了,杨科丝毫没有怀疑我的用意。
  日期:2009-05-20 16:03:22
  陈助理原来在一家大型医疗器械公司担任大区经理,因为与三大股东之一意见不合,才提出辞职的,他原来负责东北三省,每月业绩完成率都在100﹪以上,在业内口碑不错,招他进来,可以借鉴一下大公司的管理模式和经营风格,也许对正在逐步壮大的硕贞公司会有帮助,所以我毫不犹豫就录用了他。
  他向我讲的原来他们公司的管理制度还真让我耳目一新,跟他们那上市公司比,感觉硕贞公司在管理上简直就是小孩子过家家,是在瞎摸瞎撞,突然让我感觉公司危机重重,似乎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否则后果不看设想。在大公司受过培训的人就是不一样啊,讲出道理来一套一套的,都很有说服力,杨科跟陈助理比,那简直不是一个档次的,一个是杂牌军,一个是正规军,公司要永续经营,长远发展,还是应该象正规军一样来管理。我暗自高兴,在这个时候,上天安排了一个这么优秀的人才进硕贞公司,看来公司走上正规化指日可待。

  我采纳了陈助理的一些建议,主要是绩效考核这一块,我只要完全推行新的绩效考核制度,我就可以把什么都交给制度,自己完全可以高枕无忧,难怪别人老板管理几万甚至几十万员工都轻轻松松,而自己管理一百多个员工还经常忙的团团转,都是制度没别人完善,没别人先进。我恨不得明天就实行新的考核制度,仔细想想,最近经常冒出的一些问题也都是因为没有可参照的制度,弄得处理起来很被动,比如员工利益纠纷问题,都是些小问题,可一牵涉到金钱,就成了大问题。

  陈助理进公司的第二个月,我就全面推行他带过来的全新的先进的绩效考核方案。原来制度的制定更多的是出于人性化的考虑,有些地方为员工着想反而与劳动合同法有冲突,现在是纯粹的制度化,与劳动合同法没有任何冲突。后来我让陈助理帮我拟订了新的销售制度。
  首先对这个制度提出反对意见的是杨科,他这段时间一直在各个分公司转,也不知道公司准备推行新的制度,新制度实施后他说可能会行不通,但又没有足够的理由说为什么会行不通。关于新员工转正,新制度就有一条,任何新员工入职前三个月,没有完成6万块钱的销量,不予转正,根据部门经理的意见,可继续试用三个月,这三个月不能完成12万块钱的销量,不予转正。杨科前几个月刚招了一批新员工,有的还没有独立下市场,还在跟着老员工跑,刚进公司三个月的新员工,没有一个销量达到了6万,也就是说,全部辞退,基本上每一个新员工试用期满就被辞退,搞的还没转正的个个人心惶惶,有的认为自己反正转不了正,干脆提前辞职。这业务员跑两三个月就换,把市场简直搅成一潭浑水。

  杨科向陈助理提意见,说这样很难留下新员工,希望条件放宽一点。陈助理说:老员工一个月60万的任务都能完成,新员工三个月6万的任务都不能完成,还留着他干吗,公司又不是养老院。陈助理现在是我眼前的红人,根本不把这个被发配到外面的总监的话放在眼里。即使不合理,可已经颁布的制度必须执行,一个个刚辛苦培训了三个月的员工,刚适应公司就被开除。杨科向我映,我只回复他一句话,照制度办事不会有错。

  不知怎么回事,现在听到杨科提要求我就反感,他下市场视察近半年了,也没见业绩增长,反而有些分公司业绩还在下降。他却向我提出要给新员工增加底薪,新员工进来公司本来就一直在陪钱陪精力,还要给他们加工资,这不是开玩笑吧。他说以这样的底薪,只能招到没有工作经验的员工,而没有工作经验的新员工想让他们前三个月完成6万的业绩几乎不可能,那就等于照进来也是白招,这员工本来就难留,现在推行这种制度更是雪上加霜,现在只有增加底薪,招有工作经验的进来,简单培训一下马上就可以上路,再这样下去,各分公司经理自己都开始动摇了,老员工看新员工进进出出,更是居功自傲,不服管理,本来是经理管理业务员完成任务,现在成为经理求业务员去完成任务了,都颠倒过来了,这样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