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子回头(从无业游民到销售总监)》
第3节

作者: 3623222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上了两天班后,我从舅舅那里搬到公司住。和舅妈的侄子挤了将近三个月的单人床。终于能一个人睡上单人床了,我喜不自禁。行李很简单,就两个包,一个包里装了几件换洗的衣服,另一个包是原来跑业务用的,里面装有笔记本、产品宣传资料,出差时还会带上些牙膏牙刷毛巾袜子之类的。宿舍在三楼,公司租了一栋三楼半的房子,一楼是前台和产品展示厅,二楼是办公室和会议室,三楼是员工食堂和宿舍,最上面半楼堆放回收和待修的仪器设备。房间很简陋,除了两张油漆剥落、锈迹斑斑的双层床外,别无他物,可以用家徒四壁来形容。但对我来说,已经心满意足了。我搬过来之前,已经住了两个人,分别占据了两张床的下铺,我只能睡在上铺。床板上盖着一层厚厚的灰尘。我身边只有一张毯子,那是我刚进大学时学校发的毯子,屈指一算,已经陪伴我度过了八年。这让我联想到八年抗战。浸洗过无数次后早就颜色褪尽,御寒功能一年不如一年。我决定去买一张席子和一个枕头。舅舅听说我终于找到工作,可以搬到公司去住,一时高兴借了三百块钱给我,真是雪中送碳,舅舅还是舅舅啊!为了买一床便宜一点的席子,我逛遍了附近所有的商场。一张单人床用的竹席,最少也要三十块钱,一个质量过得去的枕头,最少要二十多块钱。我最终没舍得买一个枕头,只买了一张竹席。

  晚上被冻醒过来无数次,冬末春初之际,白天不冷不热,很适合跑业务,半夜凌晨却寒气逼人,晚上睡觉又不能关门,隔壁两个房间没有卫生间,只有这个房间有卫生间,所以公用。这床估计是从旧货市场买过来的,年龄绝不比公司年龄小,我上床下床都得小心翼翼才行,手脚一碰就咯吱咯吱叫,晚上在床上转个身整张床摇摇欲坠,仿佛要散架。

  食堂有专门做饭的阿姨,公司总共就十多个人,在公司吃了两餐饭,尽管餐餐都是蔬菜加蔬菜,我还是感到万分高兴。我终于有了工作,有吃饭和住宿的地方,不用吃一餐饿一餐,不用担心露宿街头。最主要是我现在有了要踏踏实实把这份工作做好的决心和信心。很快就能告别一贫如洗,衣食不保的窘境。
  日期:2009-04-30 09:41:27
  晚上朱婷发短信问我工作怎么样,我竟然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在外面颠沛流离了这么久,从来就没有人关心过我的工作和生活,况且对方是一个漂亮姑娘,还不是很熟悉的姑娘。一句简单的问候,给我带来的幸福感和温暖是多少钞票都无法比拟的。我回短信说这份工作很不错,我很喜欢。信息发出去后,我情不自禁笑了,因为换是以前,我肯定不会待下来,一个只有十几个人的小公司,又是这种食宿环境。但对于目前的我来说,已经很不错了,我不想再去挑剔公司。

  半个多月后,我熟悉了公司的基本情况。公司名叫硕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位于火炬开发区西镇大道联康路88号,是一家专业从事二类、三类医疗设备、医用配件、医用耗材销售和医疗仪器维修的综合性公司。公司共设四个部门:销售部、维修部、人事部和财务部。老板林硕贞兼管人事部和财务部,销售部和维修部各设一名部门经理。这两个部门的人员一直都不稳定,多时十多个,少时两三个,各有一名内勤。我进公司时,全公司包括我和食堂做饭阿姨共16人。

  销售部共有四名业务员,我进去时刚有一名业务员辞职,我正好接替他的位置。将中平市划分为东南西北四个区域,每个业务员负责一个区域,市区几家大医院由经理自己负责。业务员进公司试用期为三个月,前三个月不定销售任务,考核标准是每天的工作日报表、每天早会的工作汇报、每周的工作周报和每月的工作总结。做医疗器械不同于做其他产品,短时间内很难成交,尤其是大型设备,要同医院领导相当熟悉后才能做进去。拜访三五次,院长和医生根本不怎么搭理你,拜访十几二十次,对方才会认识到你的存在。所以,前期的主要任务是熟悉医院的人际关系和收集医院的设备采购信息。没有耐性的人很难坚持下去,不过熟悉了医疗器械的运作流程,积累了一定的客户资源后,做起来就很轻松。销售部经理张毅林在这个行业里算是做的比较成功的,他每月都能做几台大型设备进医院。而刚入行的人,想把大型设备做进医院简直难于上青天。

  进公司没几天,我就同张经理,还有老业务员周强去参加过一次医疗设备招标会。我代表南宁的一家医疗器械公司,周强代表北京的一家医疗器械公司,张经理代表硕贞医疗器械公司。三个人代表三家不同的医疗器械公司,拿去投标的是三家不同厂家生产的激光治疗仪,在张经理的安排下,我给的报价是十一万五千,周强给的报价是十万八千,张经理自己的报价是九万六千,三个人将各自的价格报上去后,医院领导当场宣布,硕贞医疗器械公司中标。依我看,医院领导肯定知道我和周强是公司的托,也许就是院方有意让张经理安排的。我们都留了投标书给医院备案。

  原来招标和投标都只不过是走个形式,为应付政府相关部门的检查而已。其实招标前就已经决定采用哪家公司的产品。院长也知道医疗设备的利润空间,他当然不会白白让供应商独吞这块肥肉。做医疗器械两极分化非常严重,人脉广,客户资源丰富,深谙医疗器械运作之道的业务员财源滚滚,一个月轻轻松松挣一两万、两三万;而刚入行的,没有客户资源,不熟悉操作流程,又没有资金投入,很难打开销售局面。每月只能拿点底薪,勉强维持生存,有的甚至连个人温饱都解决不了。做销售就这样,最自由,最轻松,收入最高的是销售人员,最苦最累最穷的也是销售人员。

  林硕贞早先也是医疗器械推销员,帮别人打工,她凭借自己超强的公关能力和业务水平,很快在这个行业里站稳了脚跟。同多个医院领导和科室主任建立了良好关系,积累了人脉和经验的同时,也完成了原始资本的积累。5年后,在她丈夫(前夫)的支持帮助下,注册了一家医疗器械公司,自立门户。公司成立后,有客户资源又熟练掌握运作之道,业务开展得非常顺利。刚开始是单干,感觉自己忙不过来,后来遇到合适的业务员就招了进来。现在的销售部经理张毅林就是林硕贞招的第一个业务员。业务要做大,形成品牌和竞争力,靠一个人单干肯定不行,必须组建一个团队,众人划桨开大船。医疗设备做进医院后,并不等于万事大吉,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些小问题,小故障,叫厂家的人过来维修要支付昂贵的维修费。为节约费用,同时也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医院,林硕贞高薪聘请了几名工程师,专门成立了维修部。不过只收零配件的成本费。这更好地维护了客情关系,中平市有五六家医院同硕贞公司合作的非常好,医院采购任何仪器设备,都会优先考虑硕贞公司。

  硕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是一家刚起步的公司,拿不到那些大品牌的代理权,只能代理一些二线三线的品种,随着政府对医院医疗设备采购管理力度的加大,硕贞公司没有品牌和价格的优势,正规的政府干预的公开招标项目一个都拿不下。我进公司时,公司已经出现疲软状态,许多医院对硕贞公司的产品根本不屑一顾,公司出大单的机会越来越少。只有象前几天一样,院内招标,通过暗箱操作,偶而能做进去一两台大型设备。勉强维持公司生存。医用耗材、医用配件的生意倒是非常好,不过那点利润用来补贴业务员和技术员的交通费都不够。

  公司的现状大概如此,曾经有过辉煌,现在受政府干涉和市场竞争的冲击,已呈现出走下坡路的态势。我进公司,试用期底薪900,交通费实报实销,伙食费和住宿费水电费从工资里面扣。据老业务员讲,刚近来前几个月根本拿不到提成,也就是说,我要省吃俭用,不抽烟,不喝酒,不吃零食,不招待朋友,每天在外面吃最便宜的快餐,一个月才勉强维持开支。换是以前,我肯定会满腹牢骚,或拍屁股走人。现在心态全变了,在没有为公司带来效益的时候,我不会计较我能拿多少钱。原来我眼里只盯着自己的眼前利益,现在更多的是从公司的整体角度出发考虑问题。既来之,则安之。我相信那句话,好工作是干出来的而不是找出来的。我这次是铁了心要在一家公司,一个行业里坚持下去,不会因任何原因轻易辞职,别人能坚持下来为什么我就不能坚持下来,除非这家公司宣告倒闭。俗话说树挪死人挪活,对于做业务来说,挪来挪去,只会两败具伤,一无所获。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