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屌丝逆袭手册》
第14节

作者: 罗大拿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07-21 09:26:38

  三、创发者模式。德国心理学家佛洛姆认为,社会环境与人类个体的心理健康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处在动荡变革时期的社会,可以造就大量拥有超常人格的杰出人士。这些人在推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将自身潜能发挥到了极限,很多伟人和先驱就属于此类情况。佛洛姆将这种人称之为“创发者”,其人格特征主要有以下四点:
  1、创发性的“爱情”。在论述“爱”的那一章中,我曾提出“爱情”是不存在的,但“创发者”们,似乎超越了这一规律,他们的恋爱和婚姻,几乎做到了理想中的“爱情”。他们相爱的双方能保持独立个性,不会为了追求和谐而压抑自我,并且他们在建立爱的关系这一过程中,双方的个性都将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当然,要达成这种“爱情”,难度是相当大的,双方必须要真正做到互相的理解、尊重、接纳和依恋。

  2、创发性思维。创发者总是对他所思考的问题和事物保持着强烈好奇,并能以客观、尊重、善意的方式去考察他所好奇的对象。
  3、幸福。什么是幸福呢?每个人的答案大概都不一样。但有一点,你不能把幸福简单的看成是需求得到满足,或者一种愉悦快乐的情绪体验。佛洛姆对幸福给出了这样的解释:幸福是一种生机盎然、充满活力、身心健康、个人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的生存状态。创发者,就是处在这样一种幸福状态之中。
  4、良知。所谓良知,就是人们的道德水准,在心理活动中的具体体现。说的再形象点,良知就是我们发自内心的心声,而不是迫于外界压力所采取的某种保护自我的态度。创发者的行为,特别是长期行为,是由他们的良知所驱使,他们从不会真正的屈服于环境和命运。
  以上所讲的三种超常人格模式,在人群中所占的比例相当低,我们普通人要想达到那样的境界,是有很大难度的。用宿命论的观点解释就是:你没那个命,自己再怎么折腾也没用。但是,即便如此,这几种超常人格模式,仍然是我们应该为之努力的目标。因为,你不把目标定的高一点,最后很可能你连一般意义的健康人格也达不到。
日期:2012-07-23 14:27:57

  终极需求

  1943年,马斯洛发表了一篇划时代的心理学论文:《人类激励理论》,他在此文中第一次提出了影响深远的“需求层次论”。不过,在阐述“需求层次论”之前,我们先来解释一下“需求”和“动机”。
  在心理学上,认为人的行为受动机所驱使,而产生动机的根源,则是人类固有的一些需求。比如,当我性欲高涨的时候,我就会对美女产生强烈的兴趣,于是在这种兴趣的驱使下,我会以各种手段(比如献花、赠送漂亮首饰、说些恭维的语言)去主动寻求美女的关注和好感,以便同美女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进而使我的性需求得到满足。在这整个过程中,我给美女送花、送首饰、说恭维话这一系列行为背后的真实动机,最终是为了满足我的性需求。动机,服务于需求。我们的任何行为,其根本动机,最终都是为了满足我们自己的某种需求。

  人的需求多种多样,五花八门,但有其内在规律可循。“需求层次论”将人的需求分成了五个等级:1、生理需求。2、安全需求。3情感需求。4、尊重的需求。5、自我实现的需求。以上五种需求,是由低到高依次来主导人的行为。只有低端的需求得到相对满足之后,人的更高层级需求才会成为新的动机源泉。就是说,如果你连最基本的生理需求都无法得到保障,那么你是不会去考虑情感需求的;而在情感需求得到满足之前,自我实现的需求也不会被你提上议事日程。需求得到满足的程度与层次,决定着我们人格发展的完善程度。当某一层级需求被突然阻断时,往往意味着人的心理会受到创伤。

  生理上的需求是人们最原始、最基本的需求,如空气、水、吃饭、穿衣、住宅、医疗等等。若不满足,则有生命危险。这就是说,它是最强烈的不可避免的最底层需要,也是推动人们行动的强大动力。
  安全的需求,包括劳动安全、职业安全、生活稳定、希望免于灾难、希望未来有保障等。安全需求比生理需求要高一级,当我们的生理需求得到满足以后,就要保障这种需求了。每一个在现实中生活的人,不可避免都会对安全、自由等产生要求,这是我们参与社会活动的一个前提。
  情感需求也叫爱与被爱的需求,又称为社交需求,是指我们渴望与他人建立“爱”的关系,以获得归属感的一种需求。社交需求比生理和安全需要更细微、更难捉摸。它与人的个性、经历、所在地区、民族、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都有关系,这种需求满足与否没有统一的标准,且无法量化。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