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皇帝真有病——朱元璋的正面与侧面》
第4节

作者: 宗承灏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中国人讲究入土为安,在一番痛彻心扉的悲痛过后,重八和他的哥哥重六经过合计,前去哀求田主刘德,看在数年主客一场的份上,施舍一块坟地。十六岁的朱元璋迎来人生最为黑暗的一个阶段,连亲人病逝都无钱用来埋葬,可以说连最起码的生存条件都丧失殆尽。由于朱家是生活在自己的宗族之外,而中国的传统社会最讲究的是宗族观念,乡村社会基本上是依靠宗族力量在维系繁衍。

  对于像朱家这样从父辈就迁徙过来的外乡人来说,他们根本享受不到来自宗族力量的庇护。当他们的生活陷入绝境之时,也很少会有人愿意伸出援助之手。这种完全依靠个人力量在世间求生存、求发展的现实,也让朱元璋的性格深处有了更多坚硬的成分。
  在土地上辛苦劳作了一辈子的农民,死了却没有一寸埋骨的土地。他们找到地主刘德“田主(刘)德不我顾,呼叱昂昂,既不与地,邻里惆怅”,朱元璋和哥哥本来希望刘德能有怜悯之心,给他们一块埋葬父母的方寸之地。可结果还是让他们失望了,刘德不但没有给他们地,而且还把兄弟俩羞辱斥骂了一通。
  日期:2013-04-10 20:26:56
  ——李渊是真正的战略高手
  李渊常常望着身边的将领陷入沉思,他的鼻子明显要比他们的略高一些,眼睛显得深邃一些。有人背后议论,他像是关外的突厥人。尽管身边有很多人,和他长得一样的土洋结合,可是没人认为他们是杂种。
  作为帝国的豪门贵族,权力就是他们的血统。这个世界有人质疑权力吗?显然没有。
  李渊祖籍是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在他的身上流淌着汉人、鲜卑和突厥的混杂血统。甘肃地处中国西北一隅,一直是历史上动荡不安,政权交替,民族交汇最为频繁的地区。也许是历史上战事纷争,刀砍斧凿,烟熏火燎,让这里承受了太多外来的创伤。这种由地域所带来的历史暗伤,对这一地区的民众性格影响极大。
  就中国的南北方而言,北方地区意味着干旱、寒冷、贫瘠、强悍和壮阔;而南方地区则成为温暖、湿润、富庶、发达、柔婉、清丽的同义语。就是孕育中华文明的两大河流黄河和长江,由于地处南北,也形成了截然不同的色彩。前者以雄浑著称,后者以清奇见长。在文化层面上,这种地域差异也有着各自不同的特质。
  我们常听人说:“东北虎,西北狼”,西北人的性格很硬朗,但又不象东北人那样莽撞。西北人的性格属于粗线条,坚忍、独立、善于在困境中谋求最大利益的生存条件。他们做事踏实,又善于思考,勇于行动。我上学的时候,有个同学就是甘肃秦安县人。他在与人交往时属于慢热型,一开始有些放不开。如果与你不经意有了一场相谈甚欢的对话,那么他就会视你为多年的莫逆之交。那种对待朋友的热情,往往会让那些生于南方小镇的秀气内敛之人受不了。当然这些性格特征,可能和几千年来,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充满血腥的历史有关。

  日期:2013-04-10 20:27:18
  朱家的遭遇还是让善良的乡邻们很是同情,同村人刘继祖得知情况后,就给了他们一块田地,作为父母的葬身之处。刘继祖怎么也不会料到,自己出于好心赠给朱家的这块地,会成为朱家的“龙脉”之地,成就一个王朝的万世根本。兄弟俩千恩万谢,感激不尽。但是死者衣衾棺木还是没有着落,他们只好包裹了几件破烂衣服,抬到坟地草草埋葬,以安顿亡灵。
  兄弟二人来到坟地,正要准备动手挖坑,天空中电闪雷鸣,风雨交加。等到云散雾开,他们再到坟地一看,父母的尸首不见了。原来刚才的暴雨将山坡上松软的泥土冲塌了,恰好埋住棺椁。三十五年后,朱元璋写皇陵碑时,回忆起这段往事还觉得心如刀割 :“殡无棺椁,被体恶裳,浮掩三尺,奠何□浆!”这样巨大的打击在一个孩子的心上投下了浓重的阴影。
  穷人在那样一个艰难的世道里,好像生来就是为了尝尽生活苦楚的。对于朱元璋而言,苦难并没有因为他的不堪忍受,就得到终结。就在父母过世没几天,大哥朱重四也到了下去。十六岁的朱元璋眼看着自己的亲人在面前一个个离开人世,却毫无办法。短短的十三天,死神就夺走了自己的四个亲人。对于一个半大孩子,这种打击到了难以承受的边界。而在此次灾荒之前,二嫂三嫂都已先后病故,二哥的独生子也夭折了。现在,朱家只剩下朱元璋和他的二哥重六,以及大嫂王氏和她的一双小儿女。大嫂王氏因公婆、丈夫均已过世,她也不愿意留在这个支离破碎的家庭,便带着子女回娘家度日。朱元璋《御制纪非录》对此作了记录:“朕家因遭疫疠,眷属亡其半,家道萧索,余存者人各东西。由是(朱)守谦之祖母(即大嫂王氏)携守谦之父(朱文正),栖于父母之家,所以备历诸艰。”

  日期:2013-04-10 20:28:23

  接着,二哥重六也返回入赘的岳父家中。让朱元璋没有料到的是,他与二哥重六从此再也没有见过面。三十四年后。已进入暮年的朱元璋用一支颤抖的笔,饱蘸深情的泪水,在他的《皇陵碑》中记下这段肝肠寸断的往事。值天无雨,遗蝗腾翔。里人缺食,草木为粮。予亦何有,心惊若狂。乃与兄计,如何是常。兄云‘此去,各度凶荒’。兄为我哭,我为兄伤。皇天白日,泣断心肠。兄弟异路,哀动遥苍。家破人亡,亲人离散,兄弟准备分头去逃难。这一分手,就有可能会消散于人海茫茫,或许再也不会有见面的机会。想到这里,兄弟二人抱头痛哭。

  当朱元璋的父亲、母亲和大哥相继离开人世之后,他的嫂子只好带着孩子投奔娘家。朱家只剩下他和小哥哥相依为命,兄弟二人无法继续生存下去。他的小哥哥说,为了活下去,咱们兄弟也要各奔东西谋生存,才能度过灾荒。两个悲惨无依的孩子就这样各奔东西,挥泪而别。
  命运在为一个人堵上一扇门的时候,也同样会打开另一扇窗。命不该绝的朱元璋遇到了汪氏老母,朱元璋很是感激她,并将其作为自己的救命恩人铭刻于《皇陵碑》上。汪氏老母是朱五四的邻居,丈夫早逝,带着三个儿子艰难度日。她看到已经沦为孤儿的重八非常可怜,便经常接济,使他有一碗粗茶淡饭。在汪氏老母的筹量下,无路可走的朱元璋答应入寺为僧。
  2、失去身份符号的江湖游民
  等到洪水慢慢退去,淮河两岸瘟疫又起。上天似乎要将他的人间子民逼至绝境,连续四十天干旱无雨,赤地千里。大水退后种下去的庄稼干枯了,划根火柴就能点着大地。人们心头仅存的星星点点的希望火焰逐渐熄灭,如果天要绝人,人能奈何?对于淮河流域生活的人们而言,逃荒应该是他们最不陌生的一项关于生存的必考科目。
  透过朱元璋的眼睛看见这样一幕幕场景:沿着钟离村尘土飞扬的乡间土道,一群群扶老携幼的难民艰难地移动着。大旱之后,又遇蝗灾。寥寥中原,千里赤地,饿殍遍野,哀鸿遍野。世界上大多数人的命运,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对于他们来说,三个也好,三百万也好,都仅仅只是数字。千千万万普通的肮脏的中国农民,是最终的灾难和成功的承受者和付出者。但历史历来与他们无缘,历史只是漫步在富丽堂皇的大厅,可是他们却有改写历史的可能。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