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病人袁世凯——辛亥百年,世事新说》
第46节

作者: 临川之笔2009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1-10-05 11:57:18

  中国病人袁世凯 86
  被水手亲切地称为“黄鼠狼”的方伯谦,最大的优点是圆滑和惜命。以至于济远的逃跑也充满了黄鼠狼的风格——边跑边打。
  愤怒的水手王国成像吃了菠菜的大力水手,在舰尾操控150 mm炮接连命中吉野,打得坪井航三(吉野舰长)放慢了航速,向浪速和秋津洲求援。
  正好怡和洋行(英)的商轮高升号载着一千淮勇,带着木船操江号,往汉江驶去。

  高升挂着英国国旗。用这种方法运兵的确掩人耳目,但挡不住侵略者的如狼似虎。
  擦肩而过的同时,济远升起了日本国旗。很多人据此认为黄鼠狼想投降倭寇,这一点确属冤枉。怕死归怕死,却不一定要当汉奸,毕竟妻儿老小还在故乡,田产家当尚在岸上。比起把全家都转移到国外的裸官,方管带已经很朴实了。
  高升立刻转向,却因跑不过韦一笑被吉野拦下。
  日军强迫英籍船长离舰,我军不从。吉野发炮恫吓,英国船员见交涉无果,只好随日军上了吉野。
  了却了后顾之忧,吉野当场击沉高升。淮勇遍浮海上,泅遁无所,日军竟以机枪扫射,一时间白浪皆赤,流血漂橹。
  济远跑的比兔子还快,已然消失在海平线。广乙开到浅水区,日舰吨位大吃水深,追过去铁定搁浅,只好鸣金收兵,挟持操江而去。
  由于失火严重,上岸后,林国祥命人摧毁广乙以免资敌,并在朝鲜官吏的帮助下撤往平壤。
  丰岛之败传到北京,主战派又激动了,抛出一条挑战人类智商极限的作战方案:征集全国拖网渔船,堵塞长崎港口,困死日本海军。
  在翁同龢的煽动下,恨不得抡袖子御驾亲征的光绪罢了丁汝昌的官。李鸿章泣血上奏,慈禧出面干预,才改为留职察看,戴罪立功。

  天天被人骂“怯懦避战,纵敌养寇”,丁汝昌极其憋屈,多次向李鸿章请战。
  李鸿章一面安抚下属,一面上书光绪,说海军停购船炮久矣,技术落后,同倭舰驰逐于海上,胜负实未可知。与其负气一掷,不若令之游弋于渤海内外,作猛虎在山之势,防守震慑。
  即便用《孙子兵法》的“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敌则能分之,少则能守之,不若则能避之”来检验,李鸿章的战略也没错。
  毕竟保存海军,战时可用于牵制,战罢“存在舰队”还可作为谈判筹码,防止对方漫天要价。
  但对血气上涌的光绪来说,宣战已刻不容缓。慈禧寻思着日本连英国人(怡和洋行)都敢惹,基本属于上帝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也力主开战。
  8月1日,清廷对日宣战。日本大喜过望,也于当日宣战。
  战火,从某种意义上讲,是由袁世凯引燃的。
日期:2011-10-05 21:51:45

  中国病人袁世凯 87
  虽说神也无法阻挡日本并吞朝鲜的脚步,但没有袁世凯言之凿凿的保证,李鸿章也不会下定决心派兵。而清军不入朝鲜,日本就打不成《天津条约》的幌子。在俄国眼皮底下悍然侵韩?天皇还得掂量掂量。

  当然,大头也是受害者。所谓“天朝尽管戡乱,日方绝不插手”的假消息是日本间谍放出的,为了制造和谐的出兵借口,倭寇确实绞尽脑汁。
  因此,对跑回天津的袁世凯,李鸿章嘴上不说什么,心里毕竟不爽。
  时任直隶按察使的周馥负责前线陆军的军需转运,人手不够,向李鸿章要人,李便命袁世凯去给周馥当副手。
  刚从鬼门关逃回来,又要去朝鲜?大头顿时一个脑袋两个大。

  东北前线,周馥和袁世凯配合默契。虽条件备极艰苦,但仍出色地完成了清军的粮草供应。
  淮军之弊,袁世凯洞若观火。
  在给盛宣怀的电报中,他犀利地指出:
  洋人用兵,队形分为四排,第一排散开开火,败则退至第三排后整备,第二排前进接应,轮流不断。并且,部队后方十里驻兵设防,遏止退兵,整编残卒,即使败退也不至于溃散。
  我军操练时偶尔也照这种方法,临阵却用非所学,全按打土匪的法子,挑选一批奋勇当先的,骑马直奔向前,后面的不敢放枪,唯恐打到自己人。只靠冲到前面这数十人乱打一气,根本难以取胜。
  因为透彻,所以不抱希望。以袁世凯对日本的了解,他料定此战清廷绝无胜算。

  梁启超后来也说,甲午之败,是李鸿章以一人敌一国的必然结果。
  而当惟一能打的淮军都被打光,山穷水复的清政府将别无选择,只能以西法编练新式陆军。
  且不说大头在朝鲜练过新军,且不说日人的嚣张让他深感拳头就是真理,单就亡清二字,已足以让袁世凯盯紧练兵的动向。
  而他的老对头,刚刚考上状元,投入翁同龢门下的张謇,转而寻求的却是另一条大道。
  宣战当天,慈禧从颐和园移驾紫禁城,百官跪迎。

  暴雨使路面积水颇深,官员们匍匐在路旁,衣帽尽湿。两膝浸泡在泥里,顶戴上的红缨淌下鲜红的水。
  张之洞的堂兄,内阁大学士张之万已年过八十,颤颤巍巍,久跪不能起身。慈禧的轿子经过时,竟连眼皮都没抬一下,视若无物。
  人群中的张謇目睹此景,心如死灰。许多年后他说,就在那一刻,“三十年科举之幻梦,于此了解”。
  五年后,大生纱厂的织机在南通正式运转。
日期:2011-10-06 12:51:49

  中国病人袁世凯 88
  9月15日,日军进攻平壤。
  这是清军在朝鲜的最后一道防线,城高10米,以南门外宽阔的大同江为天堑。
  平壤的弱点也很明显,玄武门(北门)外东北方向不远有一座牡丹台,是全城的制高点。站在牡丹台上俯瞰,平壤的大小街道。
  因此,日军在牡丹台投入了近8000人,占总兵力的一半。

  天刚拂晓,玄武门外便枪声大作。清军奋勇作战,却无法抵挡日军的密集炮火,苦战至上午八点半,牡丹台陷落。
  清军退守玄武门,依托80厘米厚的城墙垛口,激烈还击。
  尸体枕藉的城墙上,突然出现一位身形高大的军官——高州镇总兵左宝贵。
  弹雨纷飞中,左宝贵头戴一品顶戴,身披御赐黄马褂,手持步枪,大声激励士兵们作战。
  他深知平壤已到了危急存亡的关头,故部下劝其换掉引敌注目的冠带时,左宝贵凛然道:

  穿朝服,就是要让士卒们都看到我。敌人注目,又有何惧?
  战斗渐趋惨烈,城头上,伤亡官兵越来越多。左宝贵接替一个阵亡士兵操作哈乞开斯37mm机关炮,对准日军扫射,自己也身重两枪。
  左右“劝其暂下,宝贵斥之”。
  人正打得酣畅淋漓,怎么可能下?就跟你玩《使命召唤5》,端着汤姆森冲锋枪在硫磺岛突突鬼子,你妈却喊你吃饭,杀的脸红脖子粗的你会存盘退出吗?
  于是,部下感奋,拼死抗敌,局面一度有所扭转。
  突然一炮弹飞来,将机关炮击碎,铁管从左宝贵肋下贯穿。

  即使如此,仍不退,裹创再战。终于又一弹飞至,左宝贵倒地不起。
  将士趋前视之,见其腹部被炸出一个大洞,犹能言语。
  左宝贵望着硝烟弥漫的天空,思绪回到了三天前。
  战前会议上,叶志超召集众将,表示要暂避敌锋,以图后举。除聂士成外,多数将领附议。左宝贵愤然道:

  大丈夫建功立业在此一举,至于成败利钝不必计也!
  言罢即枕戈待旦,并密调亲兵监视叶志超,防止其逃遁。
  大战在即,将领们见日军来势汹汹,都主张弃城逃走。左宝贵怒骂道:
  若辈惜死可自去,此城为吾冢也!

  天空中传来久久不散的回响,“此城为吾冢”,左宝贵践履了自己的承诺,含笑而终。
  傍晚,平壤下起了倾盆大雨,双方休战。
  叶志超见玄武门失守,下令趁雨夜北撤。
  逃跑也就算了,问题是叶志超竟派人通知日军,说我军准备撤退,望勿开枪,真是蠢得让人心碎。
  晚上八点,暴雨如注,清军蜂拥出城,遭到日军伏击,尸积如山,道路为之埋没,溪流因之变色。淮军精锐死伤殆尽,余者一哄而散。
  从此,中国军队在朝鲜半岛消失。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