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对中国军事影响最巨大的一场战争——被遗忘的往事:海湾,第一场高科技》
第26节

作者: 河流林川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1-09-26 20:29:28

  53
  返航的过程中,特里尼上尉从预警指挥机那里得知了自己编队的柯尔克和威廉姆斯两架战机安全无恙,他们原来是被E-3预警机调遣到北方去防范原本当诱饵的第一个伊拉克编队回马一枪了。当时E-3预警机发现第一组那两架米格机在调头向战场空域接近,为防止全部精力正用于攻击的皮茨和特里尼编队受到偷袭,预警机当即调遣编队里的三、四号机(即柯尔克和威廉姆斯两架F-15C)脱离原编队前去迎击。然而伊拉克米格机发现美机调头向自己飞来之后,马上头也不回的转头开加力逃跑,根本不顾仍在与美机激战的米格-25。柯尔克和威廉姆斯没有获得任何空战的机会,当然也没能获得战绩。

  特里尼上尉和皮茨上尉都处在一种高度的兴奋中——他们清楚的知道:自己击落的是一架米格-25战机!在此之前,美军还从来没有在实战中遇到过米格-25,双2.5性能和苏联铁幕保密所造成的种种神秘的传说让这种战机极富神秘性,美军对这种战机也十分忌惮。这次空战是美军在历次战争中首次击落米格-25,也是米格-25在各次战争里有迹可查的第一次被击落,皮茨和特里尼打开了一个新的纪录。战争进行到第三天,美国空军F-15已经击落过伊拉克空军的所有主力战斗机型号,从米格-29、到米格-23、幻影F1、米格-21,以及米格-25,均成功的有所斩获,丰富了自己的战绩。

  而一向自诩飞行员素质高于美国空军的美国海军航空兵和他们的F-14战绩却大为逊色,直到1月19日还没有击落纪录。在与美国海军航空兵竞争了多年的美国空军看来,这真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情。自从流传甚广的所谓“美国海军的F-14以20:0成绩在模拟对抗中大胜美国空军的F-15”传闻后,人们纷纷议论“美国海军航空兵的飞行员和飞机技术水平看来都大大优于美国空军,毕竟要上航母的飞行员和飞机都是最精英的”,美国空军一直如鲠在喉,恼火不已。今天在真刀实枪的战场上,美国空军终于证明了自己就是美国空中力量的老大,出了一口恶气。

日期:2011-09-26 20:57:42

  54
  回到地面后,参加了这场空战的四名美军飞行员均表示了自己的看法,他们对这个敌手娴熟的技战术动作感到非常诧异。通过前两天的空战,58中队已经对伊拉克空军的技战术水平已经相当摸底,但这两架米格机的飞行员真的让他们感到非常诧异。皮茨上尉是一名参加过多次红旗军演的老牌飞行员,在和平时期的演习中他发射的每一枚导弹几乎都可以击落一个战果,然而这一次居然用了 5 枚导弹才击落了第一架“狐蝠”。那架“狐蝠”飞行员的表现让他高度称赞,认为这是整个战争期间伊拉克空军中都极为少有的优异表现。而且这场空战是整个海湾战争里极为罕见的有攻有守的空战,海湾战争里绝大多数状态下的空战模式都是美军攻、伊军逃。如果不是因为苏制战机的雷达电子设备操作繁琐、自动化程度低、反应慢问题,其实米格-25在第一次漂亮的转向反攻里本来甚至有先敌开火的机会。但是后来进入近距缠斗后,机动性不佳的米格-25就只能忙于应付,再无开火的良机了。

  另一位从始至终参加了这场空战的老牌飞行员特里尼上尉更是直言不讳的表示:  “看他们战斗的方式,他们是全伊拉克空军里最优秀的飞行员。我认为,他们根本就不是伊拉克的飞行员。伊拉克人在这种交火状态下绝不可能活下来——我们的战术、武器和训练就可以证明这一点,但是这两个家伙在交战前和交战时的技战术令我印象极为深刻,我时常这么怀疑:——他们根本就不是伊拉克的飞行员!”

  同一编队的四名飞行员都赞同特里尼的说法:那两个驾驶米格-25与美国F-15激烈周旋了这么久的家伙,从技战术水平到战斗意志,都与伊拉克空军完全大相径庭。这两架米格-25面对4架F-15C还敢采取攻击动作的战斗意志,和第一组两架“米格-29”匆忙比划了一下不成功的诱敌动作后就一溜烟逃离战场的作风,从各方面看也完全格格不入。而且那两架“米格-29”后来稍微做了一下返回战场的姿态、还没与美机真正接触就掉头北逃,也十分清楚的体现了伊拉克空军整体的作战意志和精神风貌。

  这两架米格-25的飞行员的确与一般伊拉克飞行员绝对不同。特里尼上尉甚至明确推断:
  这两架米格-25的飞行员很可能就是留在伊拉克空军中负责带教训练米格-25战机飞行员的苏联教官,因为见伊拉克空军技战术素质太低了,所以只有亲自上阵。除了苏联教官,伊拉克空军里根本不可能有技术这么出色、斗志如此强烈、而且胆量如此大、以2架米格敢于挑战4架美机、近乎鲁莽无畏的飞行员。
日期:2011-09-26 21:56:28

  55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