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对中国军事影响最巨大的一场战争——被遗忘的往事:海湾,第一场高科技》
第18节

作者: 河流林川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1-09-19 20:26:50

  31
  除了RC-135电子侦察机以外,美国还在沙特阿拉伯和土耳其等地建立了39个地面无线电侦听站,调集了8个地面电子侦察营,外加5个地面电子侦察连,对伊拉克众多电子信号进行日夜不停的截获和侦察。另外波斯湾海上游弋的美军一部分舰只也具有一定的电子侦察能力,形成了一个从太空、空中、海上、地面结合的立体化电子侦察网络,为空袭前搜集。不过比起地面无线电侦听站,RC-135具有一个独到的优势:

  RC-135电子侦察机可以在伊拉克领空边界线附近肆意打“擦边球”,有时故意做出侵入伊拉克领空的举动和其他充满敌意的挑逗活动,以此诱使伊拉克防空系统作出反应,乘机窃取伊拉克电子信号的秘密。这一点功能上,固定的地面无线电侦听站是做不到的。
  正鉴于电子侦察机在美军作战行动中的极端重要性,美国空军RC-135电子侦察机部队的标徽上都自豪的写有这样的口号:“侦察是我的生活,危险是我的业务。” 也正从海湾战争之后,美国国防部国防空中侦察办公室的内部文件就对电子侦察机的地位和任务做了如下定位:
  “《孙子兵法》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美国空军要想为美军21世纪联合部队指挥官们提供全球和战区的战场空中、空间、陆地、水面和水下情报,那么光是凭天上的侦察卫星、空中的无人驾驶侦察机以及敌后的间谍是远远不够的,RC-135是弥补这一不足,整合各种侦察系统的重要手段。”
  除了9架RC-135之外,美国空军还从1990年8月开始,在海湾地区投入了包括6架U-2、4架TR-1、18架RF-4G侦察机在内的完备的侦察机部队。从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后的1990年8月7日到多国部队对伊拉克发起打击前的1991年1月15日,RC-135、U-2、TR-1侦察机对伊拉克执行战略侦察任务共达688架次,平均每天进行侦察达4.3架次以上。RF-4G侦察机对伊拉克执行战术侦察任务共达718架次,平均每天达4.5架次以上。而伊拉克始终浑浑噩噩,加上伊拉克空军能力较差,始终未采取任何清晰有效的制约措施。

日期:2011-09-19 20:49:41

  32
  这正是伊拉克方面反电子侦察能力低下的表现。海湾战争爆发前,面对将近五个月的美国电子侦察活动,伊拉克方面始终雷达照常开机,无线电台照常通信,不注意隐蔽各级指挥所电子信号,保密语音通讯系统欠缺,无线电密码更换也不机警。最主要的问题是伊方出于原来两伊战争等低技术战争的认识水平,既不认识电子侦察的危害严重性,也根本不了解电子侦察机的技术性能,甚至经常根本不掌握电子侦察机的行踪。伊拉克军队自身的做法,正是被美国电子侦察机反复得手、最后摸底摸到透彻的原因。

  实际上,美国的电子侦察手段虽然先进,但是对抗方法还是有的。即使对于伊拉克这样反侦察设备陈旧、技术落后的一方来说,也还是有行之有效的反电子侦察监视手段的。这就是必须从控制信息源,干扰敌信息探测入手:
  一. 控制信息源。针对敌电子侦察机的性能、特点、活动规律,可采取“定”、“控”、“避”的控制方法。
  “定”,即:加强无线电管理,制定统一的反侦察联络文件,规定在什么时间使用,使用多长时间,什么时间返回原频;对电信沟通时机、时长和功率进行规定;对雷达开机时间、使用频宽和天线方向进行规定;对本方产生电子信号的次数、延续时间、使用频谱、传送方向和功率大小进行规定,以降低信息源被发现的概率。
  “控”,即:严格控制无线电发射,尽可能保持无线静默,确需发信时,要尽量使用小功率电台,采用条密和短报方法,减少发射功率和无线电信号在空中的滞留时间,减少给敌探测收集的机会。

  “避”,即:电子侦察机飞临附近区域时,力求保持无线静默。当敌电子侦察机飞出附近区域时,本方又开始工作;当敌进入本方电磁辐射区时,本方应及时关机,当敌离开我电磁辐射区后又开机工作,与敌打“磨菇”战,使敌难以详细、清晰捕捉侦测到我方信号。
  二. 屏蔽信息源。计算机、雷达、电台、通信站(台)、自动化指挥中心,在工作时要向外发射大量的电磁信号,这些信号有的易被敌侦察接收,被敌破译导致失密泄密。为此,应采取“转”、“罩”、“遮”的方法进行屏蔽。
  “转”,即:在不限制已方使用自由的前提下,在极短的时间内将电信号转化成热能、电能、电磁能及其它形式的能量,使其不至于被侦察捕捉,以实现对信号的屏蔽。
  “罩”,即:在工作的重要电子设备周围建立电磁屏蔽手段或密集铁丝网,将这些信号“罩”在其中,达到电磁屏蔽的目的。
  “遮”,即:在敌电子侦察机探测的主要方向,利用地形、地物遮断电磁辐射,防敌机、雷达、卫星对本方的侦察监视,以保证我方电磁安全;或在本方雷达、指挥所、机场、导弹阵地、舰艇配置地域布撤干扰,设置角反射器、偶极离子云团等电磁屏障,遮断敌侦察监视,使敌无法对我实施有效侦察。
日期:2011-09-19 22:20:52

  33
  三. 改变信息源。主要采取频率捷变技术和加密技术,使敌电子侦察机难以捕捉信息源发出的信号,或收到信号也难以从中获得稳定的信息。当察觉敌进行电子侦察时,应采用增减发射功率,启用隐蔽网,保持无线静默,改变通信手法和电信号特征,防止敌机侦听和窃取及记录信号特征。采取“分”、“变”、“增”等战技术手段,改变信息源。

  “分”即:分散配置通信要素,分散配置电磁源,将大网改小网,小网改专向,分散敌电子侦察力量,增大其侦收分辨难度。
  “变”即:充分发挥本方有线通信的效能,变无线通信为有线通信、专向通信、密语通信及简易通信,使敌电子侦察无处可寻;对重点部位采用多部不同程式电台组成多个不同信道,传输同一信号,以多程式、多信道防敌侦察监视,达到保护我电磁安全的目的。
  “增”即:针对电信号在介质中传播时,其能量随着传输距离增加越来越低特点,增大本方发射源至敌侦察机的距离,增大我电信号的衰减程度,使敌方的探测效果下降。
  四. 干扰敌方的接收设备。即:通过各种侦察手段,获取敌电子侦察机电讯侦察的种类、频率、手段及相关的技术参数,采取多种制假手段干扰欺骗迷惑敌人。
  1、发射假信息。即:利用与敌信息载体相同或相近的频率信号,将大量虚假的电子信号传送给敌侦察机以迷惑敌人;或利用专用设备模拟军用电台、网站、指挥所的电磁频率欺骗敌机,使其真假难辨,无法获取有用的电子信息。
  2、组织电磁佯动。即:构建假雷达,施放假电子信号,设置电子诡计,实施电子技术伪装,组织电磁佯动,欺骗敌侦察。

  3、进行抵近干扰。这是反电子侦察中最关键的举措。即:由本方战机贴近跟踪敌侦察机,阻断其侦察路线,干扰其飞行,使其无法正常开展电子侦察任务。集中若干电磁波束,电磁脉冲,大功率信号对敌实施抵近干扰,覆盖其频率,阻塞其信道,扰乱其程序,使敌方难以接收到清晰可辨的信号,从而使电子侦察任务失败。
  然而,在海湾战争中,基本看不到伊拉克军队采取了任何一种像样的反电子侦察手段。伊拉克军队在海湾战争中的惨败教训,充分说明了一支军队必须不断研究新军事技术和装备、了解敌我双方最新军事技术的发展、来保证自己不断改进新战术、有效应对。一支不真正关心最新军事技术和装备的发展、不能根据武器技术发展来不断采取新战术的军队,是无法打赢现代化条件下的战争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