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对中国军事影响最巨大的一场战争——被遗忘的往事:海湾,第一场高科技》
第16节

作者: 河流林川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1-09-18 21:07:16

  让大家久等了!这几天事务繁忙,因此没能抽出空来发正文。
  马上进入正题,继续发正文。
  29
  第六节问其缘何准如此,为有电侦打前行

  1月19日,多国部队空中力量继续打击伊拉克C3I通讯及指挥中心,不过这一天此类任务已经下降到了24个,数量只是战争第一天此类任务的40%。这反映出第一天对伊拉克C3I通讯及指挥中心进行斩首式的精确打击收到了充分的成效,伊拉克仍在运作中的C3I通讯及指挥中心数量不断下降。战争开始的前三天多国部队空中力量的辉煌战果,不但反映了多国部队作战飞机部队的强大战斗力,而且也首先来自于战前大量而准确的情报收集,为空中力量了解伊拉克军事部署、防空体系构成、防空雷达和导弹阵地位置、C3I通信和指挥中心所在位置,从而进行打击,提供了清晰而详实的指导。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多国部队的侦察系统是这场威风夺目的空中进攻战役里默默无声的幕后推手,它们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1990年8月2日伊拉克侵占科威特后,美国空军就紧急调集了大量侦察机型迅速飞到海湾战区,一些侦察机部队到来的时间甚至比很多战斗机部队还早,反映出美国中央战区总部空中力量指挥部对侦察业务的极度重视。大量具有先进侦察手段和强大侦察功能的侦察机云集海湾,从1990年8月7日起就开始对伊拉克和科威特执行大量侦察任务。这其中,擅长不进入目标国境内就能够实施侦察行动的RC-135电子侦察机就是重要一员。

  RC-135是美国空军最先进的战略电子侦察机之一。主要执行通信侦察和雷达侦察使命。RC-135的雷达侦察使命是利用机上装载的各种大型雷达侦察接收机,在平时侦收潜在威胁雷达的电磁辐射信号,查明其技术参数,如雷达频率、波段和方位等,收集到的敌方雷达的频率、波段等技术参数进行存盘、分析,以供本方针对性研究电子战手段,也可做为存储信号输入本方电子战设备,以备战时开展识别和干扰之用。在战时则要查明敌方各种电子设备的类型、数量、配置、部署及其变动情况,通过威胁识别作出告警,并引导本方野鼬鼠飞机对敌方的雷达实施毁灭性打击。RC-135电子侦察机实际是在波音707机体平台改装发展而来的,机体平台的性能非常成熟,也与美国空军大量装备的C-135运输机和KC-135空中加油机平台同源,这样美国空军可以获得高度通用的大型运载平台和维护以及备件保障体系,有效的降低单件装备的价格和使用成本。并可充分利用空军拥有的大量现成同一型机体平台,灵活改装部署,延长已经稍显过时、但机体寿命仍很长的C-135和KC-135的使用寿命,做到物尽其用。RC-135外形基本与波音707相近,但是其头部鲜明的“猪鼻”形整流罩使它与波音707客机清楚的区别开,在这个巨大的黑色整流罩内装有大量电子天线,可配合机内众多的电子侦查设备,对广泛频段的无线电信号进行识别和监听。机上通信信号侦察系统可侦察音频、视频、电传、电报等信号,在1万米高度可侦测到最远达600~800公里距离范围内的电台,并可对其进行定位。尤其是可以对敌军经常使用无线电联络手段的C3I通信指挥中心进行准确的发现和定位,可以发现一些伪装隐藏良好、通过拍照侦察手段不易发现的C3I目标。所侦测到的电子信号自动存录,并通过压缩打包发送传给地面站或返回基地降落后进行处理。对一部分可以破译密码的信息情报,它还可以通过监听手段直接掌握,并及时报告给地面指挥官。正因为RC-135具有独特的电子侦察设备,所以它最大的好处就是在执行侦察任务时无须进入敌国领空或者过于贴近敌国领空活动,不易提前走火,更可以在双方尚未开战的时候方便隐蔽的对敌方开展战略侦察活动。

日期:2011-09-18 21:50:10

  30
  RC-135与民用波音707客机同源,还带来了一个好处,其在雷达反射信号上和外观上更接近普通民航客机。而不像战斗机那样从外形上就具备鲜明的军事色彩,从而在表面上降低了对尚未开战的敌手的敌意。如果敌方对其不太了解,RC-135就可以频繁的贴近敌方领空进行侦察,这就为RC-135的侦察活动带来了巨大便利。电子侦察机的出现,使空中侦察活动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改观,由于其根本不需进入敌国领空就能对敌方有效侦察,也就意味着在未开战情况下敌方也不便于直接在领空外将其击落。而且电子侦察机本身无武装,不直接从事空袭活动,所以飞到其他国家周边时表面上敌意较低,对方也确实不便于将其在领空外击落、首开战端。电子侦察机利用这一点,可以和平年代在他国领空之外进行有效的侦察。

  电子侦察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空中侦察局面,它时效性强、针对性强,可以弥补卫星侦察的不足,不但可以战时使用,在和平年代更可派上大用场——美国电子侦察机的惯用伎俩就是在他国领海线附近打“擦边球”,大肆盗取他国军事机密。美国常到中国领海附近进行侦察的EP-3C就是另一种著名的电子侦察机。美国电子侦察机有时甚至故意侵入他国领空,做出充满敌意的挑逗活动,挑衅他国主权,以诱使他国防空系统作出反应(例如平时隐蔽不开机以避免发出电子信号被对手侦察的战备雷达和防空导弹火控雷达开机甚至锁定电子侦察机),然后乘机窃取他国雷达的频率、功率、防空反应时间等重要军事情报。如果是战时,火控雷达开机锁定电子侦察机,就很可能击落电子侦察机,电子侦察机一方来不及分析对方电子信号、找出针对性的电子战措施。然而在未开战时期,对方不能真的在自己领空以外开火击落电子侦察机,电子侦察机就能以身作诱饵,用“苦肉计” 厚着脸皮骗取对方电子信号,回去后供己方分析研究之用。这使得电子侦察机在和平年代成了威胁最大的侦察类型。应对电子侦察机的威胁,已经成为新的技术条件下重要的反侦察内容。

  在海湾战争之前的“沙漠盾牌”和战争之中的“沙漠风暴”行动中,美军共向伊拉克周边部署了9架RC-135侦察机,每天不间断的平均保持同时有2架在伊拉克周边飞行。每架飞机一次侦察时间为12小时,对伊拉克进行不间断的侦察监视。美国空中力量在海湾战争开战前就对伊拉克C3I通信指挥中心、战略防空体系中的雷达和防空导弹阵地进行了准确而详尽的定位和信号搜集,为开战后准确的打击和有针对性的电子干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除了在战前进行情报收集,在战斗进行中RC-135还可以向E-3预警指挥机和E-8联合监视指挥机提供情报支持,以便空中指挥决策。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