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屌丝逆袭手册》
第3节

作者: 罗大拿
收藏本书TXT下载
  比如,男方社会地位高,经济条件好,这满足了女方经济方面的期望,她可以依仗男方的高收入去追求时尚。而女方呢,年轻漂亮,没有家庭负担,这满足了男方的虚荣心、审美需求以及经济考量。假设一下,如果男方是个农民工,女方会“爱”上男方吗?如果女方是个丑女,家庭负担又很重,男方会选择女方吗?
  日期:2012-06-26 14:14:58
  我们必须要面对的一个事实是,从古至今,百分之九十九的婚姻,建立之初,是没有“爱”可言的。再告诉你一个真相,“爱情”这个玩意,根本就是子虚乌有,在心理学上是不存在的。爱情的实质是人在进入生殖期以后,在性激素刺激下而产生的一种生殖冲动,是一种彻头彻尾的生理反应,跟男人的勃起反应是一样一样的。
  所谓的“一见钟情”,事实上就是两个生殖冲动极其强烈的人,偶然碰到了一起,因为共同的生殖需求,双方会很快找到共同语言进而产生共鸣(我称之为激素共鸣),接下去俩人会无可救药的坠入了所谓的“情网”,也就是开始了恋爱。但是研究表明,因一见钟情而产生的婚姻,最后大多数是以悲剧收场。由此可见,“爱情”这个东西,确实是不存在的,或者说真正意义上的爱情,不是你原先理解的那样。神马海枯石烂,神马地久天长,全都是扯蛋。

  当然,我不否认恋爱的过程是快乐的,是令人愉悦的,这也是事实。但是,恋爱的愉悦,也是建立在激素控制之下的,医学研究已经证明,恋爱中的男女,大脑中会大量分泌内啡肽,这种激素可以极大的缓解痛苦,使人产生愉悦的感觉,但同时也将大大的降低人的智商,使人的观察、分析、推理、判断、决策等理性思维发生暂时退化。

  为什么很多人说,人一进入恋爱状态就变成了傻瓜呢,原因就在于此。用生理冲动代替理性思考,不变成傻瓜才怪!
  日期:2012-06-26 14:56:19
  所有婚姻的最初阶段,就是生育合作社,就是经济共同体。不过请不要误解,在此我无意挑拨你的夫妻关系,更无意拆散你的家庭,我只是在讲述事实真相。虽然我们建立婚姻的最初动机是为了生殖,不过,随着时间推移,婚姻双方会通过沟通、理解、妥协、接纳、依恋等一系列步骤,最终建立起一种“爱”的关系。“爱”是一个家庭的纽带和基础,没有爱,只有大房子,只有豪华汽车,只有成功的事业和花不完的钞票,那是不能称之为“家”的。

  那么,“爱”究竟是什么呢?这是个非常洪大的命题,有史以来,整个人类的文艺作品,对“爱”的歌颂和探讨,一直都是主旋律。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从不同的层面,对爱的本质进行表述。这一部分非常重要,请务必认真阅读,以便深刻理解,因为“爱”是人类成长和前进的最根本的、也是唯一的原动力,只有理解了“爱”的本质,你才能真正的理解自我、他人,以及我们生存的世界。

  日期:2012-06-26 14:57:24
  首先,爱是一种态度。当你对某人或者某个事物的态度,达到无条件的接纳、不求回报的付出,不计代价的给予时,那么就可以说你是在“爱”某个人或某个事物。但是,做到以上三点的同时,还必须规避两点:爱不是无限度的满足对方要求,更不是无原则的迁就对方过错,否则就是“溺爱”,实质上溺爱是对人的一种极大伤害。
  真正的爱是付出,是给予,而不是索取,不是获得(当然,爱的过程中你必然会有所得)。当代社会,有太多的人,把爱当成一种借口,以爱的名义向别人索取,要求别人满足他们的私欲。这是对爱的歪曲和亵渎,也是人对自己的毁灭。比如,当今的执政者不就是这样吗?打着爱国、爱人民的旗号,无限度的压榨人民血汗,索取人民的财产和尊严,其借口不就是为了建设祖国、为了更广大人民的利益和幸福吗?事实上呢,我们看到的真相是,执政者捞够了钱后,都把家人送去了美国。他们这种爱国爱人民,完全是为了满足自己私欲的借口。在这样的一个社会中,无数人的心理被“九年制义务洗脑”与“新闻联播”所扭曲,包括他们对爱的理解和表达。

  前面提到的那对恋人,你能说他们对爱的歪曲,与社会环境没有关系吗?事实上在我看来,这两者有着必然的因果关系。
  日期:2012-06-26 15:12:12
  再比如,现在有很多愤青,自称爱国,谁要是说一句中国不够好,他们就给人家扣上汉奸的帽子。在愤青的逻辑中,当代中国的一切都不容质疑,执政者对人民犯下的一切罪行都是可以原谅的,包括对整个民族心理的扭曲。我说可悲啊,愤青们快死光光吧。愤青的所谓爱国,其实是一种卖国。愤青爱的不是国家,他们是借着爱国的名义,宣泄他们对现实的不满,充分表现他们的自卑情结。愤青,其实就是当代汉奸,就是打着爱国旗号卖国的人,也是最可悲的人。

  请相信,我说这些,并没有跑题。我对政治不感兴趣,但是社会环境,大的文化背景,对一个人内在机制的建立,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所以必须要说明这些问题。
  “爱”除了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能力,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行为心理学派认为,爱的能力是需要培养和学习的,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如果没有获得足够的爱,就很难建立爱的能力。我不这样看,我认为爱是一种本能,是不需要学习的,而且是无差别的,每个人所拥有的爱都一样。
  但是,爱的表达能力和爱的方式方法的确是需要学习和培养的,这一点毋庸置疑。一个在冷漠、暴力的环境中长大的人,即使他心中有爱,他也表达不出来,或者他只能以一种破坏性的方式表达。比如,很多的家庭暴力,其实背后的根源是“爱”,是对爱的诉求,只是当事人在用一种负面的方式表达他的爱。爱与恨,其实是一体的,也是一个硬币的反正面。可能,非专业人士很难理解这一点,不过没关系,慢慢你会明白的。

  日期:2012-06-26 18:59:49
  为什么说人类的爱与生俱来呢?比如,人在婴幼儿时期,对父母和环境的态度,不就是无条件的接纳吗?父母再穷,再丑,再农村户口,再有生理缺陷,小孩子仍然会给予父母完全的接纳和绝对的信任,他们不会嫌弃自己父母任何一方面,这其实就是儿童给予父母的爱。为什么许多人那么的喜欢小孩子?即使是陌生人的小孩,也能激发起我们无限的爱心呢?其根本的原因就是,我们首先从孩子那儿感受到了那种最纯真最无邪的爱,这种爱激发了我们爱的本能。

  记得香港电影《大话西游》里面,曾经探讨过爱需不需要理由这个问题,我认为那个导演简直就是个没人性的白痴。难道他老妈在给予他母爱之前,还要论证一下要不要爱他吗?难道母爱不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吗?当然,不是每一个人都感受过母爱,也不是每一个母亲都有能力把她的爱释放出来,让她的孩子感受到。但无论怎样,母爱是人类最无私最高尚的一种情怀,站在人类繁衍的角度上看,每一个尽到自己职责的母亲,都是伟大的。

  人与人之间,最亲近、最稳固的关系,莫过于“爱”。也就是说,除了是一种态度和能力,“爱”还是一种关系,而且这种关系对人来说至关重要。心理学上所谓的归属感,即来自于爱的关系。两个人之间,彼此持有爱的态度,那么他们就是建立了一种爱的关系,所谓的“彼此拥有”是也。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