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对中国军事影响最巨大的一场战争——被遗忘的往事:海湾,第一场高科技》
第12节

作者: 河流林川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1-09-09 15:37:04
  20
  伊拉克对生物武器的追求和研制,可以追溯到1970年代。美国中央情报局准确的知道伊拉克已经能大量培养炭疽热孢子和肉毒杆菌毒素,而且还在研制培养其他恶性病毒的活性制剂。伊拉克已经在几个地方建立起了与生物武器有关的研究设施和生产设施。位于伊拉克中西部纵深的所谓萨曼帕微生物研究所和塔基实验中心其实就是生物武器研究设施,而拉迪菲亚和阿布古莱亚两地的所谓医药制剂工厂实际就是生物武器制造厂。此外,伊拉克全国不同地区还有18个特殊的冷藏仓库,这些仓库从一开始就秉持着特殊的设计要求,建筑布局和设备设施有很多特殊之处——那就是保存生物武器所用的特殊仓库。这样,萨达姆一旦需要使用生物武器的时候,就不必冒着空袭和泄露的双重巨大危险而临时长距离把生物毒剂从拉迪菲亚和阿布古莱亚两地运输过来,而可以在附近的18个仓库之一就近取用。对这一点,美国中央情报局掌握的情报很可能是准确度非常高的——因为连美国的著名大报《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都报道了伊拉克发展生物武器与美国某些秘密机构之间的关系。

  对于伊拉克的核武器研究设施和研究达到的水平,美国中央情报局和国防部情报局的情报都不是很详尽,并且存在一些分歧。战前美国只能确定两个与核有关的伊拉克设施和地点,对伊拉克的核武器发展到何种程度更不够清楚。其中,最有名的当然就是位于巴格达市区的伊拉克原子能委员会。美国情报部门已知其包括PC3工程总部(实际用途是核武器研制的监督管理),拉西迪亚工程设计中心(实际用途是离心分离机工厂),国家计算中心(实际用途是核武器和其他尖端武器的计算支援和研制),地质勘测研究所(实际用途是负责伊拉克境内的铀矿开采和提炼)。这无疑是一个重要目标。然而,更引起美国国防部情报局注意的,是伊拉克神秘的图韦莎研究中心。图韦莎研究中心位于伊拉克首都巴格达郊区附近,它由一个庞大而保安森严的建筑群组成。战前美国侦察卫星已经反复对图韦莎中心实施了照相侦察和地理测绘。在图韦莎中心高大的围墙内,共大约有90座不同用途的建筑物,其中一部分建筑物显然有特殊的用途。图韦莎中心内部的建筑物之间有宽阔的道路联系,某些建筑物之间显然有生产流线上的联系。守卫严密的大门前站岗的士兵都来自伊拉克秘密丨警丨察而非普通的保安或丨警丨察,都说明图韦莎中心负有不希望外人窥伺的神秘使命。通过各种情报渠道,美国国防部情报局的专家初步判定,图韦莎中心的80号、85号建筑是同位素分离车间,63号、65号建筑是离心分离机车间,90号建筑是黄饼浓缩车间,5号、9号、10号、15号建筑是裂变工厂。美国国防部情报局判断,位于巴格达市区的伊拉克原子能委员会实际是核武器开发监督管理机构所在地,和一部分相关工厂和设计支援所在地,实际以行政功能为主。而图韦莎中心更有可能是真正的生产中心和试验中心,主要的科研机构也在这里。美国中央情报局还从几个叛逃的自称是伊拉克核武器计划参加人员那里得知,“图韦莎中心的确是伊拉克核工业和核研究的真正中心,那里的规模和神秘程度远超外人想象,那里工作的都是伊拉克国宝级核物理科学家和工程师。萨达姆对他们给予极高的待遇,收入和住房接近伊拉克副部级官员,投入科研经费十分惊人,要求他们必须在1990年9月之后四~六个月内拿出伊拉克的原子丨弹丨来,而且他们的工作成果也已经极度接近原子丨弹丨起爆”。美国中央情报局信誓旦旦的声称,伊拉克已经聚集了足够的浓缩铀以开始生产第一颗原子丨弹丨,伊拉克的核野心早已暴露无遗,紧迫的时间处在让多国部队和伊拉克赛跑的阶段。根据中央情报局来自那几个叛逃的所谓伊拉克科研人员的说法,图韦莎中心的科研人员同时受到萨达姆政权严密的监视,他们的家人实际被扣作人质,在科研工作中的稍有失误就有可能受到枪毙。所以图韦莎中心的科研人员都会非常卖命的工作,伊拉克核武器的研制进程绝对会非常快。不过美国国防部情报局对中央情报局那些骇人听闻、震人心魄的报告颇不以为然,认为那只不过是伊拉克叛逃人员为了提高自己身价而胡乱瞎编、邀功请赏的做法,而中央情报局一向最喜欢这种哗众取宠的东西。美国防部情报局认为,伊拉克的核武器研究离原子丨弹丨起爆还有很远的距离。不过不论怎么说,这个目标都必须被消灭。美国中央战区总司令部从战前就把图韦莎中心列为最需要打击的重点目标之一,目标编号C11。

  1月19日,多国部队空中力量加强了对图韦莎中心、原子能委员会、萨曼帕和塔基生物武器研究中心、拉迪菲亚和阿布古莱亚两地的生物武器制造厂、全国各地区18个生物武器冷藏仓库、费卢杰、萨马拉和摩苏尔附近被怀疑的化学制剂工厂和哈拜尼亚、巴士拉等被怀疑化学武器仓库的打击。执行相关任务的多国部队飞行员们在领受任务时,被告知这些任务的重要性,被告知他们所将要做的事情将挽救几十万人的生命。这使得飞行员们执行任务时都带着强烈的使命感和战斗精神。这一天,多国部队空中力量实际执行的对上述目标的空袭任务达到了78个,是第一天此类空袭任务的2倍,是第二天此类空袭任务的5倍,掀起了第一个打击伊拉克核生化目标的高丨潮丨。

  日期:2011-09-11 19:47:09
  21
  伊拉克做为一个刚建国时还不过是个农业游牧业国家,国内工业基础极差、尤其是发展化学武器的基础化工业极为薄弱,是如何能够发展起如此巨大的化学武器生产能力的呢?又是怎么能逃过国际监管体系的呢?
  虽然这其中的层层奥秘在海湾战争时期还不广泛为人所知,不过其内幕终究在历史的长河里露出了端倪。2003年3月6日,英国新闻类报纸发行量前五名的《卫报》刊发了一条震撼性新闻: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