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话太宗——皇二代的千秋家国梦》
第40节

作者: 日月重开
收藏本书TXT下载
  崔翰等将按太宗留下的阵图列阵以待,但辽军又不是人工智能,岂会不根据你的阵型调整自己的阵型?宋将登高观察后觉得宋太宗设计的这个阵型并不适于此战,若不变阵很容易战败,但如果擅自变阵又是违诏用兵。其实以前将领们从未遇到过这种情况,在通讯不发达的时代,皇帝必须放权给前线将领,由他们根据实情临场指挥,不可能事事请示。但宋太宗发明参谋本部和阵图制度,所有战术都由事先议定,擅自改动就是违纪,朝廷还会派出监军,监督将领不要违诏。不过所幸这次监军是李继隆。李继隆是开国元勋李处耘之子、宋太宗明德皇后之兄,尽管曹彬被誉为宋初第一良将,但那主要是因为他的仁厚,论战略战术其实李继隆才是第一。李继隆见诸将犹豫,表明如果变阵失败,愿一力承担,强烈要求主将变阵。

  有了监军的支持,崔翰果断变阵。又是一场经典的以步制骑,宋军各兵种密切配合,大破辽军,斩首一万零三百级、马千余匹,生擒将军三名,俘虏三万余人,军器甲仗不计其数。韩匡嗣丢弃主帅旗鼓,连夜逃遁。
  满城之战让宋军士气复振,但宋太宗心里很不是滋味。你想,他御驾亲征就大败亏输,而将领擅自改变他设计的阵型却大获全胜,这让伟大的军事家情何以堪?
  日期:2012-06-14 13:46:43
  此后数年,辽景宗也两次御驾亲征,意图收复关南三州。宋军将领科学指挥,屡次大败辽军,最后辽景宗郁郁而终。但这些仗都是将领打的,不是我宋太宗自己打的。甚至有一次宋太宗亲赴前线,走到中途辽景宗已经败走了。这不行,为了亲自大胜一场,宋太宗多次向朝廷提出再伐幽云,但总被朝议否决。直到雍熙三年(986年),在多位好战分子的支持下,宋廷终于通过了再伐幽云的决议,史称“雍熙北伐”。

  这一次宋太宗设计了新战略,分三路向幽州推进,还准备了一支海军从后方登陆,伺机合围。虽然为了避免再次被箭射到,宋太宗没有亲征,但出兵前亲自召开参谋本部会议,拟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曹彬率十万主力由东路稳重推进,吸引辽军主力,西路和中路则趁机从太原和飞狐(今河北涞源)进攻,最后全军会攻幽州。这个方案看起来很合理,而且开战后实施得也很顺利,东路军吸引了辽军主力,西路、中路势如破竹。但东路军的前锋李继隆猛得超出了方案预期,才几日便阵斩辽帝国奚宰相萧贺斯,连下数城。太宗得报连忙传令曹彬约束部将持重缓行,按预定方案配合另两路军进度进军,东路军才暂驻涿州。

  另两路也取得辉煌战果,看起来非常吓人。但耶律休哥不吃你们这一套,他非常清楚宋太宗的战略设计,冷静的制定了对策:集中全辽兵力全力保卫幽州,其它州县任你攻取。西路、中路不必理会,只是不停的用轻骑兵袭扰东路军粮道,待东路军不堪其扰而撤退后,另两路自然不成气候。
  耶律休哥,你可真是光义的尅星呐!
  东路军人数庞大,补给本来就困难,遭到轻骑袭扰无法保障,曹彬只好率军退回雄州就粮。宋太宗得报大吃一惊:“岂有大敌当前,反而退兵就粮的道理!”传令曹彬立即进军。
  曹彬非常诚恳的向宋太宗解释了前线的实际困难,没粮道怎么进军?宋军重步兵方阵虽然正面作战强于辽军,但耶律休哥扬长避短,充分发挥骑兵机动性专袭粮道,体现了极高的战略纵深防御技巧,后勤压力巨大的宋军大兵团不能在此情况下轻易推进。休哥曾成功使用这个战术击败过宋军,曹彬深有体会。
  但宋太宗不管这些,他只管他设计的方案就必须实施。
  曹彬对宋太宗说:“耶律休哥又像上次一样,不和我们正面接战,而是反复用轻骑兵袭扰我们的后勤补给线,再这样下去,我们又会像上次一样输掉。是的,这次会输掉你的底裤。”

  宋太宗却说:“不,曹彬,你是大宋第一良将,也就是我们的黄金战士。去吧,用事实让耶律休哥明白一个道理:同一个招式对你不能两次有效。”
  宋太宗又提前任命了幽州知府,表明了必胜决心。而曹彬这路是预定主力,手下猛将云集,但现在他们眼见另两路战果辉煌,自己这路却相对较小,攻下几座城还放弃了,每天疲于应付耶律休哥的游击队,早就憋不住了,纷纷在参谋会议上阐述自己的作战思想,大致都是要一鼓作气,直捣敌后。本来曹彬正是以约束部将闻名,但那是约束部将不要杀戮,现在大家是要去立功,你就约束不住了。无奈,曹彬只好率军带五十天干粮,往北推进。耶律休哥呵呵冷笑:“黄金战士,来享受一下我天贵星耶律休哥的星辰傀儡线吧!”

  一路上宋军惨遭骚扰,苦不堪言,艰难推进至涿州时后路已被辽军切断,这时偏偏有许多想投宋的百姓来投,后勤补给压力更大。更可怕的是宋军得到情报,辽圣宗(耶律隆绪)和承天皇太后銮驾已经开至涿州,这意味着辽帝国最精锐的斡鲁朵军已集结于眼前。又逢天降大雨,宋军参谋会议上吵声一片,这次主流意见是赶紧撤退。曹彬又约束不住,只好同意保护百姓先撤,十万大军冒雨撤退(逃窜)。休哥一直率军跟蹑,但不急于追杀,一直追至歧沟关(今河北涿州松林店镇岐沟村),在大雨中保持阵型撤退了数日的宋军在渡拒马河时终于出现了少许混乱,有些部队不按曹彬指挥抢着渡河。这点细小的扰动怎能逃过战神休哥的眼睛,辽军就在此刻发起了总攻!失去阵型的宋军遭到背后猛冲,被赶入河中践踏溺死者不计其数,曹彬、米信等主将单骑突围脱走,军器物资堆弃如山。宋太宗精心设计的雍熙北伐再以失败告终。

  高梁河战役宋军虽然溃散,但其实损失不大,而雍熙北伐是经过精心准备后的一次大会战,宋军损失远超高梁河,除李继隆一部全军而退,其余各部包括西路和中路军在撤退时都惨遭辽军追杀。
  战后追究责任,光义被整得灰头土脸。赵普带头上书指责宋太宗战略设计错误,指挥失当。宋太宗虽然承认自己有责任,但坚持称自己设计的战略没错,是曹彬执行得不好。
  什么是领导?领导就是送死你去,背黑锅我来。现在人家曹彬去送过死了,你却不背这个黑锅?那你当个屁的皇帝呀!全国人民群情激愤,千夫所指。那一刻,光义终于明白:世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他在唐朝当太宗,你在宋朝。
  更痛苦的是光义擅自命令曹彬进退,直接导致惨败。你没有看错,是“擅自”。皇帝还会擅自?是的,若在前代,皇帝不存在“擅自”这个概念,他说什么就是什么,但是到宋朝,这样做就违背了朝廷的运行程序。
  隋唐以来朝廷下发文件就有一套规范程序,有多个审批和监督环节,远非皇帝个人可以一手包办。而宋太宗制定战略、中途向前线发令,都只通过枢密院(军队),而没有让中书门下(政府)的宰执们参与。对此,宰相很生气,你说后果严不严重?宋太宗只好下罪己诏,并对枢密院长官们保证:“以后你们监督我,我再也不敢了。”两百年后,宋孝宗也干了类似的事,绕开政府,勾结主将直接出兵,也遭到严重谴责,差点下课。历史推进至宋朝,皇帝仍然处于权力结构的最顶端,整个权力结构却已改变,基础越来越牢,但顶端的个体已不能代替整体。

  宋太宗在军事领域的诸多理论贡献是现代化军队的重要渊源,但他亲自指挥的战绩又实在有点拿不出手。真正更令光义尴尬的是,两次亲自被耶律休哥踢翻在地后,他不敢再去面对这位尅星,委托李继隆负责对辽作战。而李继隆却多次大败休哥,每次斩首皆以万计,甚至在徐河之战砍断休哥一条手臂,让休哥再不言兵。
  用的是同一支军队,对面也是同一个耶律休哥。人家去次次踢爆他的屁股,你去次次都踢断腿,这说明什么问题?这说明你建设的这支公共军队,包括你的作战思想都很好很强大,但更说明你本人的临场指挥又实在是烂得没底,这样都能输。所以有人评价你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败千里之外”,别嫌刻薄,总比耶律休哥给你取的契丹名字“光义?科学阵型?驴车飞人?输”厚道多了。

  日期:2012-06-16 18:59:29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