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话太宗——皇二代的千秋家国梦》
第19节

作者: 日月重开
收藏本书TXT下载
  武帝后汉朝再次与民休息,昭帝、宣帝朝又创造了后世称赞的“昭宣中兴”。不过再往后,积弊也终于达到临界位置,开始出错。首先是昭帝朝大司马大将军霍光专权,到了可以废立皇帝的地步。然后是元帝朝大司马王莽专权,甚至篡位为帝,改国号“新”,使汉朝的国祚中断了15年。
  但汉朝气数未尽,这时建立新朝显然是天庭的一次管理失误,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失误,《西游记》第十四回有详细解释:“这山旧名五行山,因我大唐王征西定国,改名两界山。先年间曾闻得老人家说:‘王莽篡汉之时,天降此山,下压着一个神猴,不怕寒暑,不吃饮食......’”可见王莽篡汉时孙猴子正在大闹天宫,由于这样的重大突发事件,天庭自顾尚且不暇,更遑论人间。王莽想必亦是趁乱走脱的妖仙,他在人间造成了一次令人瞠目结舌的社会大跃进。王兄比秦朝更奔放,秦朝过于急躁的废除了分封建国便导致亡国,王莽直接跃进至全民选举。当选为皇帝后王莽又搞土地改革,又搞废奴运动、民权运动,反正都是毛主席、林肯才该做的事。虽然这些行为有助于他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或者经济学奖之类的个人荣誉,但无疑将埋葬他的政权。

  汉室已经很有经验,汉光武帝(刘秀)依照当年大家推翻秦朝的格式推翻新朝,实现了“光武中兴”。但过得百年,外戚、宦官开始争权,外戚头子何皇后之兄大司马将军何进和司隶校尉袁绍密谋调并州刺史董卓带兵进京诛杀宦官“十常侍”,结果被十常侍察觉,先行诛杀何进。但董卓还是带兵入京,诛尽宦官。是不是觉得这几个人名相当熟悉?对,马上进入三国演义了。再后来丞相董卓、曹操相继专权,曹操之子曹丕继为魏王、丞相,旋即篡位称帝。大汉王朝终于走完了他漫长的生命,自汉高帝元年起,至汉孝献帝延康元年(前202年~220年),剔除其中新朝的15年,共计408年,不过一般认为两汉不是一个朝代,不能合计,则西汉212年,东汉196年。

  日期:2012-05-28 09:38:38
  汉王朝的终结并非来自外敌,亦非天灾,而两次亡于篡臣。这是不可避免的,是文明形态进化到秦汉一个自然的历史阶段。
  秦汉行政体系的主要特征是三公九卿制,三公中的丞相总揽行政;太尉有时也称大司马或大将军,总揽军权;御史大夫一般视为丞相的副手,主管察举人才;九卿则分管九个具体业务部门。应该说这是一个非常合理的直线矩阵式组织结构,但丞相、太尉职权太重,很容易架空皇帝。汉代的社会基础也支持权臣篡政,虽然秦汉走出了严密的世袭贵族社会,但门阀仍在社会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汉初的重新分封便是对先秦分封建国制度的一种妥协。虽然法理规定所有国民都是属于国家(皇帝)的公民,但中国的人口规模也决定了皇帝不可能直接管理每一个人。哈佛大学梅奥教授通过著名的“霍桑试验”证明:人都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学所谓的“理性人”,正式组织中包含着非正式组织,并且发挥着重要作用。汉代门阀贵族可以以血缘为纽带,形成家族利益集团,通过大量占据正式组织——朝廷的官位,在其内部建立起强大的非正式组织——家族势力。当这个非正式组织的势力超过了正式组织实力时,便形成篡权;超过势力和道义总和时,便可以篡位。

  而对于地方的管理,自秦汉废除分封以来,中国的公共管理者便孜孜不倦的追求着一个目标——实现中央对地方的全权管理。秦朝郡县制是人类公共管理科学史上划时代的一步,汉袭秦制,并在中央和郡两级之间增设了州这一级,全国共分十三个州,更符合国土和人口规模的实际。州的长官称州牧,多数时候中央还会派出刺史,监督执行该州的行政权力。刺史不对辖区拥有任何独立主权,只是中央派驻在地方的管理者,体现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辖。但由于交通和通讯的落后,地方难免会形成相对独立,而身居刺史职务的人利用贵族门阀的非正式组织,趁机培植私人势力,形成地方上的事实独立。《三国演义》就是一部刺史们展现事实独立势力的大剧,最终导致汉帝国的事实分裂,而至终结。

  正是由于中央和地方官制上都还存在着时代无法避免的根本缺陷,皇帝的权力一点一滴的流失到权臣手中,最终走到内有权相专权,外有刺史独立的地步,也就到一个朝代终结的时候了。不过客观的说,汉朝四百年的决策运行并没有出现明显的人为失误,只是经历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汉朝的卓越贡献在于第一次奠定了稳定的中华帝国,从此,一个从形式上和思想上都高度统一,形神兼备的汉民族登上了历史舞台。他的后人无论分分合合怎么乱搞,中国人都始终保持在这个相对固定的框架之内。所以,汉文帝,他不仅仅是汉朝的太宗,也是整个中华帝国的太宗。他手中握住的不仅是刘汉一家一姓之龙颈,他定下的方向更成为中华民族前进的总体指针。

  现代中国人品评祖先的王朝,很多人喜欢把自己作为某一个朝代的粉丝,并热衷于贬低另外的朝代来陪衬自己喜欢的一朝。唐粉和宋粉相互攻忤,明粉和清粉更是掐得你死我活,但却鲜见有人贬低汉朝。那正是因为——
  汉朝,他的国号成为了一个伟大民族永远的名字。
  汉军,他的精神成为了中国人心灵最深处的图腾。
  此之谓——汉并天下!
  日期:2012-05-28 19:14:17

  第三篇 魏晋南北朝,一笔风花雪月的烂账
  一、茶几上摆满了杯具
  有人说,你把秦二世和汉文帝放在一起比,不厚道。我说这是没办法,他们确实没什么可比性,无非都摊上个二世主之名。但岂止是汉文帝,后面还有唐太宗呢——我是说连唐太宗都要被其他太宗比得来自惭形秽,无地自容,连滚带爬跌回棺材,羞辱一下你胡亥小朋友又算多大回事儿呢?
  不过说真的,写到本篇我心情有点乱,不知道该怎么继续写。所谓魏晋南北朝,有人说这个时代是真名士自风流,既有祖逖闻鸡起舞,中流击楫的豪迈长歌,又有王羲之的龙飞凤舞和陶渊明的淡泊明志。你还可以和曹刘一起青梅煮酒论英雄,烫一壶杜康,听一曲《广陵散》,然后和竹林七贤一起去……去干什么?去滥交么?这根本就是一帮烂人,文人无行的鼻祖,他们所谓的释放人性,其实就是西方的纵欲主义,烂到极端。秦二世是历史长河中一个小小的杯具,而这个时代哪里才止产生了一个杯具?它简直就是一个茶几——上面摆满了杯具!

  不是我偷懒,实是古语有云,说是读史到凄凉处,不忍卒读。我现在就是这种状态,每次一提到魏晋南北朝这段茶几的历史,我就不忍卒读了。
  要不……要不您自己去看《三国演义》吧?可以看新《三国》,唐诗宋词点缀的台词很优美。
  可是……《三国演义》也只讲到三国,也就是所谓的“魏”,后面的两晋南北朝怎么办呢?难道我要推荐您去看《晋朝那些事儿》、《南北朝那些事儿》的白话中国历史山寨系列?
  唉!算了,还是我帮您卒读一下罢。
  魏晋南北朝。好,我们就从魏开始。
  日期:2012-5-29 10:59:00

  二、头破血流得精彩纷呈的三国时代
  中国历史上哪个时代故事最多,人气最旺?毫无疑问,答案是——三国。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