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病人袁世凯——辛亥百年,世事新说》
第11节

作者: 临川之笔2009
收藏本书TXT下载
  此书“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观点后来成为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但幕后推手林则徐却并不希望以改革者的面目出现在镁光灯下。他经常叮嘱友人,不要将他写有对比中西差距的私函给第三者看,后来在陕甘和云贵总督任上,也绝口不提改革。因为公然承认天朝上国比“英夷”落后,在当时的舆论环境里,是要冒天下之大不韪的。
  因此,对林则徐的评价,蒋廷黻(音同福)一语中的:宁可让主持清议的士大夫睡在梦中,让国家日趋衰弱,也不肯牺牲自己的名誉去与时人奋斗——林文忠无疑是中国旧文化最好的产品。
  更令人羡慕的是,林则徐死得非常及时,死在了赴广西镇压太平天国的路上。要是命硬,晚死俩月,完美形象在某党那就过不了关了。

  新旧交替的时代呈现出的是一幅古怪的画面。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军主帅僧格林沁由衷地称赞英法炮火:丈余壕墙,竟可穿透;
  湘军悍将胡林翼见西方汽船溯江而上“迅如奔马,疾如飘风”,因之“变色不语,勒马回营。中途呕血,几至坠马”;
  李鸿章的幕僚冯桂芬曾建议将举人和进士的功名授予外国工匠。
  而另一方面,章太炎的老师俞樾曾不止一次地愤然抨击那些虽仍在读儒学经典,却孜孜以求西学的官员。
  同治帝师、理学名臣倭仁更是不容置喙地指出,“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如果将镜头聚焦于华洋杂处的上海,跟拍一个用群众演员即可胜任的角色,这种变革时代给个体所带来的困惑、紧张甚至愤恨便不言自明。

  1861年,一个来自内地的路人甲,偶然到上海的跑马厅观赏“夷人”特有的娱乐活动——跑马。在他有限的人生经验里,摩肩接踵的公众场合绝对应当是妇女的禁区。但令他错愕的是,跑马厅内竟然“士女云集,举国若狂”。于是,该路人甲愤怒道:“这是个疯狂的世界!”
  事实上,真正疯狂的是跑马厅外的世界。
  这是一个万马齐喑颠倒黑白,把潜规则当规则使最后人人无视规则个个成为赌徒的世界。
  这个世界用接二连三的事实不厌其烦地告诉你:我是黑色的,比黑洞还黑。
  道光年间,安徽巡抚王植宠信一个叫陈七的门丁。陈七因此身价暴涨,阖省官员,无不趋附巴结。
  一天,池州知府仇恩荣设宴款待下人,一个姓方的来完了,仇知府不乐意,问知刚刚从省城回来,便道:“为什么待了那么长时间?”
  方童鞋回答说:“这次是去祝贺王巡抚喜得贵子,谁知巡抚衙门的‘门公’陈七也生了儿子,所以不得不去祝贺,是以回晚了。”
  仇知府严肃道:“巡抚大人生儿子理应拜贺,但他的门丁生儿子也跑去祝贺,岂不可笑?”
  方童鞋理直气壮道:“全省的文武官员都去祝贺,没去省城的也托人登门送礼,有何可笑?”

  仇知府发现自己OUT了,只好打哈哈道:“大家吃蛤蜊,吃蛤蜊!”
  比陈七更给力的是张七,这些七们把大伙的心情搞得乱七八糟,才有了“车船店脚衙”的“最不受国人欢迎之排行榜”。
  张七错就错在他得罪的人喜欢玩笔杆子,将道光咸丰年间的官场猛料在《道咸宦海见闻录》一书大曝特曝。于是一不小心,便遗臭万年了。
  咸丰十年,袁世凯出生那年,张集馨到福建当代理省长(署理布政使)。张七是时任闽浙总督庆瑞的门房。
  在那个门房收红包不是新闻不收红包才是新闻的时代,张门房还是比较锐意改革的。估计因为看不惯那套“意思意思不好意思”的欲拒还迎,张门房定下规矩,红包当场拆封过秤,银两不足者请自觉打道回府。
  张集馨走马上任后,去见庆瑞。行规他懂,红包也备了,却因为过秤的时候少了6分(一两的百分之六),被张门房不留情面地掷出。

  考虑到庆瑞说过自己性格刚硬,张集馨为了不给领导留下负面印象,只好强忍怒气,让家人再加一钱(十分),毕恭毕敬地送上,才算摆平。
  日期:2011-03-26 22:19:38
  中国病人袁世凯 19
  清朝官僚系统:
  皇族:分宗室和觉罗。

  命好命坏,全看祖上跟塔克世的关系。塔克世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爸爸,生了五个儿子,这五个儿子的后代就是宗室。而塔克世的伯叔兄弟这些支脉,后代则均为觉罗。
  宗室封爵: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公(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镇国公、辅国公)、将军(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闲散宗室。除军功卓著,经皇帝特恩,亲王之一子可以世袭亲王爵位外,其余王公子孙都要降级袭封。
  当然你会问,这么多级,已然眼花缭乱了,为什么“公”那一级还要分奉恩的和没奉恩的?
  因为“八分”。
  努尔哈赤将爱新觉罗子孙预定为八家,每一旗为一家,八旗宗室按照“八家均分”的原则分享政治经济特权。只有宗室中身份较高者(奉恩辅国公以上)才能享有参与国政的权利,俗称“入八分”。而镇国公往下,则被称为“不入八分”。
  中央文官:

  清朝皇帝多患有受害狂想症,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合计怎么防备汉人。沉疴日久,终于在雍正朝集中爆发。后果就是,内阁这个自明以来的最高权力机关直接被新成立的军机处架空。
  紫禁城里的文华殿和武英殿原本是内阁学士的办公场所,阁臣地位最高时相当于宰相,比如张居正。而对于雍正这类有着天蝎座一般强烈控制欲且精力旺盛的患者而言,他不宰人就算好的了,你还想给他配个宰相?
  于是,内阁学士成了政治局委员,军机大臣成了政治局常委,高下立判。
  清朝皇帝发布的命令分为明发上谕和寄信上谕两种。明发上谕就是诸如“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这类从来只说不做的废话,由内阁学士拟就,皇帝首肯后下发到中央各部。
  而军机处经办的寄信上谕则重要得多,由军机大臣拟给皇帝看,若无问题,皇帝就封起来盖一个“办理军机处”的印。此印一盖,则属高度机密,谁也不能看。比如,有关财政问题,发给江苏巡抚的寄信上谕,就连户部尚书也不能看。

  唐宋时期的上谕是公开的,生效的前提是得有宰相的章,皇帝一人说了不算,君权相权相互制约。而到了清朝,尤其是到了事无巨细地大搞暗箱政治的雍正朝,独裁专制发展到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境界。
  无论正一品的“大军机”(军机大臣)还是正四品的“小军机”(军机章京,军机大臣的属官),都不能和明朝的内阁大学士相提并论,而只是执行皇帝个人意志的私人秘书。
  清朝的六部,吏部(文官任免)、户部(户籍财政)、礼部(外交科举)、兵部(武官任免)、刑部(立法审决)和工部(工程制造),比之明朝,也大为缩水。虽然各部尚书和都察院(中纪委)的左右都御史仍位居从一品的高位,各部侍郎和都察院的左右副都御史位居正二品的高位,但由于尚书满汉各一人,左右侍郎满汉各一人,一共六个堂官,皆可对皇帝密折言事,相互掣肘,谁也无法独大。

  再加上皇帝经常越过六部直接跟地方对话,六部堂官很大程度上成了有名无实的摆设。
  堂官都酱油了,底下办事的也只有无所事事。
  各部下设数目不等的司,司长叫郎中(正五品),副司长叫员外郎(从五品),司员则称为主事(正六品)。
  除此之外,中央直属机关还有:
  理藩院(管理蒙古和西藏等少数民族事务,汉人不得入院任职),长官为从一品尚书;

  内务府(中央办公厅),长官为正二品内务府总管;
  翰林院(社科院),长官为从二品掌院学士;
  大理寺(最高人民法院),长官为正三品大理寺卿;
  通政使司(新华社。上传下达,收受各省奏疏),长官为正三品通政使;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