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七大宰相风云录——治国之路上相权与皇权的爱恨情仇》
第14节

作者: 行光唱史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1-08-07 19:15:51

  五、天下初定,李斯出策巩固帝业
  这次调整方针的建议受阻后,李斯贪禄保位、不思进取的劣根性便彻底地暴露出来了,他开始一味地顺从始皇,一味地歌颂始皇,并转而支持北伐,策划南征,主修阿房宫。事实上,就其当时的地位而言,他已位极人臣了,即便有功也不可能再图发展,只要能得皇帝欢心,他便可持禄固宠,何乐而不为呢?
日期:2011-08-07 22:29:18

  1、议定帝号
  公元前221年4月的一天,赢政招集文武百官,会聚咸阳宫,设酒庆祝大一统国家的建立。一时间,宫廷里觥筹交错,万岁之声呼得山摇地动,烛光高照,笙歌欢奏,群姬起舞,可是这动人心弦的热闹场面却感动不了李斯,他坐在席位上陷入了新一轮的沉思。

  的确,经过十年的努力奋战,秦完成了扫除割据的任务,可是如何巩固这空前的成果呢?
  李斯正在沉思的时候,忽然听到秦王说:“寡人以微小之躯,兴兵诛乱,依赖祖先神灵保佑,诸侯国王都俯首就范,终于得以安定天下。如果寡人称号不改变,不能体现巨大的成功,也无法使声名传于后世,请诸君商议寡人的新称号!”
  赢政的话音刚落,李斯立即从文臣之列中走了出来,他可不想在这个时候落在别人的后边。李斯向秦王上奏说:“启禀陛下,臣等认为过去五帝统治的地方仅仅千里,现在大王兴举义兵,平定天下,这是自古以来没有的事,五帝也没法办到。古代曾有‘天皇、地皇、泰皇’,而以泰皇最尊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称泰皇,发布命令称‘制’或者‘诏’,陛下自称为‘朕’。”
  秦王基本同意了李斯的上奏,说:“李廷尉说得不错,古代确有三皇,且泰皇最贵,但如卿所言,上古还有五帝,且功劳都不如寡人大,寡人一统天下,功过三皇,德盖五帝,当称‘皇帝’。其他就按廷尉的意思办。”
日期:2011-08-08 09:11:02

  更新一段,努力工作~~~~~~~~~~~~~
  -------------------------------------------
  当上丞相以后,李斯进一步辅佐始皇策划、制定了一系列诏命和法令。
  为防止六国旧部死灰复燃、东山再起,令全国险要地方,凡城堡、关塞及原来六国构筑的堤防等,统统毁灭,使欲反叛者无险可据,无塞可依,难于作乱;将天下划分为三十六郡,每郡设置郡守、丞尉、监御史,由中央统一管理。

  为防止百姓反叛,令民间原有的和缴获六国的大量武器全部上交,不准私留。当时的兵器多为铜所铸,地方的郡守县令把从民间收缴上来的兵器都运到咸阳。始皇命人熔毁兵器,铸成十二个大铜人,陈设在咸阳宫门外,用以象征自己统一天下的丰功伟绩。
  为防止豪富大户聚众造反,令各地的豪门大户迅速迁居国都咸阳。这样,既使他们远离家园,失去世代居住和统治所奠定的威望的基础,又便于朝廷就近监督他们的言行,使其不能相互勾结、暴乱。
  另外,秦国统一前各侯国都有自己的法律、制度、货币和度量衡单位,为了便于统治,李斯规定今后统一实行秦国的法度、货币和度量衡制度;废除六国原来的文字,统一使用秦国的“小篆”。
  然后,李斯随同皇帝巡行天下,宣扬皇帝的神威,并在山水形胜之处刻石颂扬秦皇功德。
日期:2011-08-08 09:12:33

  3、倡焚诗书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实行郡县制,统一文字、度量衡,对刚建立的秦政权的巩固起了重大的作用。但是在各个阶层中思想还极不统一,对秦国以什么样的理论作为思想基础,在认识上还存在着很大分歧。
  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年),这场决定雌雄的斗争终于爆发了。这年冬季的一天,秦始皇在咸阳宫里举行盛大宴会,七十多个博士(掌管书籍和备皇帝咨询的官员)上前祝酒。
  博士仆射(博士中的首长)周青臣称颂始皇说:“从前奏国方圆不到千里,全赖陛下神明,平定了海内,统一了天下。陛下把原来各诸侯国的领地作为郡县,天下人人安乐,不再有战争的祸患,丰功伟业,可以流传万世。自古以来,没有任何人能比得上陛下的威德啊!”始皇听罢,笑逐颜开,喜不自胜。
  但就在始皇喜滋滋、飘飘然的兴头上,博士淳于越却上前进谏说:“臣听说殷、周两朝统治了一千多年,都封子弟和功臣作为朝廷的辅翼,如今陛下享有天下,而子弟却无一人被封,一旦朝廷发生变故,靠谁来相救呢?做事不效法古代而能统治长久的,我还从来没有听说过。现在周青臣又当面阿谀奉承来加重陛下的过错,不是个忠臣!”
  此时,李斯己达到人臣之极致,实现了青年时代的人生理想。郡县制本是由他提出来的,现在8年过去了,竟有人跳出来唱反调,算老帐,分明有将矛头指向他的意思,为了身家利益,也为了国家前途,李斯感到有必要阐明自己的看法,澄清是非,统一认识,于是他毅然走出文臣班列,说:
  “五帝的制度不相重复,三代(指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制度也不相因袭,但却都能做到天下大治,这完全是时势变化发展的结果。如今陛下创立千秋大业,建树万世之功,这当然也不是那一班愚儒所能够理解的。淳于越说的,都是夏、商、周三代的事,已经过去那么多年了,有什么值得效法的呢?
  如今天下太平,法令统一,老百姓就应该好好地种田做工,读书人也应该努力学习现行的法令制度。可是,现在就是有那么一些读书人,总觉得现在的制度没有古代的好。他们这些人到处造谣惑众,利用古书上的记载来攻击现行的国家制度。这种情况不禁止,陛下的威信就会一天天下降,乱党的声望就会一天天提高。因此,臣下建议,除了秦国的史书以外,应该把列国的史书,还有私人收藏的《诗》、《书》和诸子百家的著作等等统统烧掉!”

  秦始皇按照李斯这一建议,颁布了焚书的命令。各郡县的官吏接到焚书的命令,马上派遣了许多士兵,去挨门挨户地收缴、搜查书籍。在差不多的时间内,全国各地到处都点燃了焚书的烈火。秦国史书以外的好多历史书,民间收藏的《诗》、《书》和诸子百家的著作,还有其他许多珍贵的古籍,就这样全都变成了灰烬。作为这一事件的主谋者李斯,永远也逃不脱其历史罪责!
日期:2011-08-08 13:45:29

  4、联姻皇室
  国家的空前统一,权力机构的有效运转,大规模的土木兴建,对外战争的空前胜利,凡此种种无不给人增添喜悦,本来好大喜功的秦始皇更是被空前巨大的胜利所陶醉。可是这表面的繁荣景象,并没有挡住谋略家李斯敏锐的视线,他发现了隐藏在帝国背后的空前危机。所以他常常惊恐不安,有意调整方针,并在对北伐匈奴的御前会议上慷慨陈辞,主张罢兵养民,充实国力,暂缓对外战争,没想到此议遭到秦始皇的当头棒喝。

  这次调整方针的建议受阻后,李斯贪禄保位、不思进取的劣根性便彻底地暴露出来了,他开始一味地顺从始皇,一味地歌颂始皇,并转而支持北伐,策划南征,主修阿房宫。事实上,就其当时的地位而言,他已位极人臣了,即便有功也不可能再图发展,只要能得皇帝欢心,他便可持禄固宠,何乐而不为呢?
  然而,李斯毕竟不是一个头脑简单的平庸之才,他不愿眼睁睁地看着帝国之舟迎着暴风雨向暗礁上瞎撞。这样在保官与保国这个大问题上他的思想便展开了剧烈的矛盾冲突,为此他常常彻夜不眠,伤透脑筋,经过仔细的设想,他终于有了自认为是一箭双雕的好办法。
日期:2011-08-08 16:15:29

  一天,朝会完毕,百官告退后,李斯悄声对始皇说:“陛下洪福齐天,子女满堂,现在个个都长大成人,可是他们却没有尺土寸地,心里未免对陛下有怨言,陛下应对诸子女多加疼爱,以安其心。”

  始皇说:“朕政务缠身,无心关怀子女,确实不太合适,幸亏丞相提醒。依丞相之见,该如何调整父子关系?”
  李斯说:“诸位皇子都已到了婚配的年纪,陛下江山要传之万世,就应当尽早安排皇子婚事。这样既可显示父子亲情,又可使后世有人。”
  李斯此言无非要秦皇子娶李氏女为妻,以沾上皇亲国戚之名。秦始皇听了,略作思考后,说:“婚姻历来讲究门当户对,丞相劳苦功高,子弟不俗,才干绝伦,那就以丞相之女配寡人之皇子,寡人之公主配丞相之子,如何?”
  此语正中李斯下怀,他赶快拜倒在地,称道:“愚臣不才,能与陛下连姻,实在三生有幸!”
  不久,李斯的几个儿子分别娶了始皇的公主,李斯的女儿也都出嫁始皇公子。此举使李斯把家与国的矛盾化解了,通过这种联姻,秦国实质上也是他家的一部分。接着李斯又安排长子李由为三川郡守,负责秦都东大门的防守。
  有了与皇室的关系,又有了在外负责军政的地方大员,李斯算是地位稳于泰山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