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利哥说民国,没有更猛,只有最猛》
第15节

作者: 犀利哥说史
收藏本书TXT下载
  虽然不多,蒋定照却很高兴。他将棚屋稍加修葺,取名为“蒋兴发豆笋店”,好歹有了自己的店铺和事业,他希望新开张的店铺能给自己带来好运和快乐。

  不久,豆笋店的少东家蒋社长诞生了。
  少东家果然与众不同,从小就喜欢问十万个为什么?而且别人都回答不了。他最喜欢问,为什么有人富,有人穷,同样是人,差别咋就这么大?
  这些问题涉及到社会、政治、人生,很玄很深奥。社长父母整天头脑里是豆皮、豆笋,根本没时间和他作纯学术的探讨交流。
  没人交流就自己想,越想问题越多,思想也越成熟,蒋社长显示出了和年纪不般配的早熟。
  长辈们看在眼里,喜在心上,因为喜欢问十万个为什么的孩子人生注定不平凡。

  可是大家说好还不算好,必须要请权威专家鉴定。
  日期:2011-04-21 21:08:47
  50、文艺青年的春天
  权威专家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可以预测吉凶,点化人生。它有个专门术语:算命先生。
  算命先生拿了蒋社长的生辰八字掐指一算,口中念念有词。
  说了什么?

  谁都能猜出来。命中注定富贵,须有小磨难;晚年荣华富贵,光宗耀祖。都是些老话、套话,老百姓却百听不厌。
  蒋社长好不容易找到个倾诉对象,抓住算命先生不放,将所平时高难度的思考全部倒出来:“算什么命?假大空,每个人的生命都掌握在自己手中。接着蒋社长来了一段感人肺腑的内心独白: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时,他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上最壮丽的事业——彻底弄清楚人为什么穷,为什么富’。
  可怜的算命先生当场怔住了,小小年纪的蒋社长竟提出了一个有着如此深刻内涵的宇宙哲学命题。
  是啊,算了一辈子的命,总是说着言不由衷的假话,总是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总是不能上升到理论高度。为什么有人富,有人穷?为什么自己一直没富?贫富差距的根源到底在那儿?我为什么不能把生命献给世上最壮丽的事业?惭愧啊惭愧。

  一个小男孩的人生思索彻底唤醒了算命先生久已麻木的心灵。
  他向蒋社长父母拱拱手:“令郎天资卓绝,以后必定成大器。但要想成大器,必须要读书。”
  这次是算命先生的真心话,和八字无关。就是因为这句真心话,算命先生吃了顿免费的午餐。
  从此,蒋社长就背起书包,踩着兄弟们的肩膀快快乐乐的上了学堂。家里太穷,只能供养一个读书,兄弟们只能继续在油榨坊、百货店当学徒。
  蒋社长进入县城最好的“澧兰书屋”读书。他是最穷的学生,却是最好的学生。老师称赞他“资性敏捷,读书过目不忘”。蒋社长开始成为不傻不天真的文艺青年,乡贤屈原是他的最爱。

  除了读书,蒋社长也爱读天下。闲暇时常携几个知己好友,游遍了澧县的山山水水。他常常登上后乐亭,遥想范文正文治武功。慨叹“现今天演竞择,非武力莫能制胜”,从此改名翊武。
  为了配合这意义非凡的改名,蒋社长常常到澧水去中流击水,白天骑马、射箭、技击,晚上三韬六略。
  他和同窗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聛睨一切。当县官的八抬大轿前呼后拥的过来,蒋社长面带冷笑,轻蔑的眼神投之以轻轻的一瞥。
  当项羽看见秦始皇时,要取而代之。
  当刘邦看见秦始皇时,要想成为这样的大丈夫。

  当蒋社长看见不知名的县官,话都不屑说。
  犀利哥又想到了一个附加题,假如时空可以轮换,当蒋社长看见秦始皇时,他会说些什么?
  答案很简单,一句话都不说,直接过去废了他。
  日期:2011-04-22 14:39:10
  51、文艺青年的春天
  蒋社长只想和古人说话,铮铮铁骨的古人。岳飞、文天祥、史可法是他的行动偶像;黄宗羲、王夫之是他的精神导师。
  一些同学参加科举考试,他继续用轻蔑的眼神看这些人,慨然怒斥“奴隶功名,要它何用”。

  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蒋社长在大庭广众之下痛哭流涕,边哭边大声呐喊:“祖国啊母亲,我生病的母亲,快快好起来;清狗啊清狗,懦弱的叭儿狗,我要推翻你”。刚刚还围了许多人看这个大街上哭泣的男人,他们手里攥着零钱,准备来倾听流浪歌手那久违沧桑的‘春天里’;一听这话,顷刻散开,这个男人胆子忒大了。
  泪流了,话说了,大家都看见了,蒋社长高姿态的踏上了革命之旅。
  革命也要有路线,按当时的惯例,先去日本淘金,淘来革命的战友、计划、军火。
  蒋社长继续高姿态的踏上了日本之旅。先到上海,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多喝了几两酒。来到海边,遥望看不见的日本,心潮澎湃,人生新的一页即将掀开。蒋社长敞开衣襟,对着大海怒吼:
  海风你吹的再猛烈一些吧,海浪你摇的再澎湃一点吧。

  豪言壮语刚刚说完,回到旅馆就病倒,看来是海风海浪确实太大了,吹着凉了。这一病就是几个月,没办法,暂时留在上海。
  一天,满腔豪情却又无比苦闷的蒋社长再次彷徨在海边。犀利哥温馨提醒:多添点衣服,防止再次着凉。但蒋社长依然敞开衣襟,迎接海风海浪,遥远大海,慨叹着:“难道海那边的精彩注定与我无缘?”
  这时,一个男人,同样满腔豪情的的郁闷着彷徨在海边。他们彷徨的迎面走来。
  只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没能忘掉你的容颜。
  不需要任何的言语,只是眼神的碰撞交,就足以胜过千万次的问。

  你就是我的知己,我愿作你的知己,两个男人成了知己。
  日期:2011-04-22 15:57:50
  52、文艺青年的春天
  这位知己是他的老乡,叫杨卓林。和蒋社长一样,一位愤世嫉俗的热血青年。他们有着相似的家境、相似的童年、相似的志趣;唯一不相似的是姓名,唯一可以忽略不计的也就是姓名,那只是个符号而已。
  杨卓林家贫,经常借邻居家的蜡烛看兵书、演义。夜深人静,读到兴奋处,辄拍案狂叫:“大丈夫生不封万户侯,即赴锋镝死耳,安能郁郁与乡里小儿作生活哉!”
  话说得够气魄,不过蜡烛从此借不到了,严重干扰别人休息。杨卓林也不在乎,反正兵书看的差不多,该是实践的时候了。他投笔从戎,驻守在京津一带,庚子年曾抵御八国联军,手刃数人,自己也身负重伤。

  伤养好了之后,杨卓林遍游大江南北,结交各路豪杰,豪气更为高涨。转了大半个中国后,来到南京,进考入了将备学校。当时盛传两江总督周馥要将金陵狮子山租借给德国,杨卓林听了义愤填膺,老是嚷嚷要杀了卖国贼周老头。
  先是在家里说,后来在外面说;开始是和几个人说,后来是和一大群人说。说说倒也罢了,杨卓林边说还边掏出手枪比划着。
  当然,最后周老头没杀成,天天说谁不知道。杨卓林逃到了日本,潜心学习制丨炸丨弹,准备干一桩惊天之举。
  1906年,杨卓林潜回上海,等待从日本运来的军火。可是左等右等就是等不到,满腔的豪情化为满腔的愤懑。
  自从遇见蒋翊武,两个失意的青年一见如故,他们煮酒畅谈快意的人生,革命的伟业。共同创办了一份报纸《竞业旬报》,把自己的快意统统写在报纸上,给千百万的人看。

  杨卓林始终有一个梦想,炸掉周老头。整天嚷嚷:“死得其所!”
  终于,杨卓林带着丨炸丨弹上路了。路上,他遇见两位老乡,大家热情的攀谈,几句话下来,原来同是革命中人。杨卓林暗自庆幸,我的运气就是好,在海边,大马路上到处遇见革命的知己。
  可惜这次看走眼了,革命者是假冒伪劣,周老头的密探。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