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利哥说民国,没有更猛,只有最猛》
第4节

作者: 犀利哥说史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不过说一千道一万,要想救人,必先自救,身子骨要紧”!
  岳父也劝了,“一衣之衣难遮天下身,一口之食难糊天下口”。
  不愧是藏书家出身,这这言文说的,既对偶又押韵,还有极丰富的内涵。
  日期:2011-04-13 20:06:54
  12、打响第一枪的恍惚哥

  岳父的话终于唤醒了恍惚哥久已恍惚的心灵。自己衣服再多,再怎么脱,哪怕脱光了,还是温暖不了所有排着队的穷人;自己再怎么具有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还是不能让人间处处开满幸福之花。
  为什么会这样?恍惚哥陷入了深深的恍惚之中。岳父怕他老是恍惚想不开,劝他到外面走走看看,开阔开阔眼界。
  正巧这年四川省开办“通省师范学校”,恍惚哥想报考这所新式学校,试试自己的实力。
  那就出发吧。
  等等,恍惚哥没盘缠;老办法,找岳父借。

  恍惚哥不愧是天才,卷子交上去了,考官很满意。不过越看越奇怪;答卷不用正楷却用狂草写;再看姓名,温而厉。
  琢磨了大半天,既然温柔,为何又要严厉,到底对谁温柔,对谁严厉?都是难解的谜啊,列在第二等。
  其实考官是个细心的好人,如果列在第一等,就要上交省里评阅,卷子有太多和谐的字眼,惹出麻烦可不好。
  感谢这位不知名的考官,他挽救了不久的传奇,留下了日后的第一枪。
  第二等也不错,大家给恍惚哥祝贺。他叹了一口气:“一生未售屠龙计,万里又思汗马功。” 很不满意。
  不满意就回去吧,可是盘缠花完了,怎么办?
  听说附近涪陵的县官是个科举中人,平时喜欢舞文弄墨,好结交文士。写封信表扬表扬他,顺便要个红包。

  恍惚哥将这么多年的感慨、郁闷主要是恍惚一骨脑抒发出来,洋洋洒洒,一气呵成。最后写道:“瞩李瞻韩,今日犹扬眉于盈尺;平欧振亚,何时可吐气于大千。将自己比作李太白,还要“平欧振亚”,大手笔、大气魄。
  小地方的县官没见过世面,立马就给恍惚住了,更给震住了。太有才了,好不容易有个人表扬我,还是李太白第二。
  他亲自到旅店拜访,亲身实践三步曲。
  第一步,送书,原创的梨花体,公费出版,限量典藏签名本。
  第二步,送盘缠,往返路费外加慰问金。

  第三部,包船,亲自派人护送到家。
  除了书,恍惚哥都接受了,因为他鄙视公费出书,就如同鄙视公款吃喝一样。
  县官又没说,他怎么知道是公费?
  不用说都知道,听说过有自费出书的领导吗?
  回到家乡后,恍惚哥终于明白了,世间不平事不是靠脱衣服能解决的,也不是在家里恍惚就能明白的。书看得再多,也就是为了应付考试;自己要闯出去,到广阔的天空,大有可为。
  从此之后,家乡再也看不到恍惚哥的身影了,他有空就往外面跑。

  恍惚哥广游川黔湘鄂,观名山大川,访草泽豪杰;从新军学造丨炸丨弹、兵器;又从武师学剑术,每天三更闻鸡起舞,舞完后总是要向院中的枣树连砍三剑。
  岳父赞道:“人若有志,泰山可移!”
  犀利哥在这儿要对岳父提出严重警告,这句话说得不妥,很不妥,非常的不妥,不应该鼓励恍惚哥的行为,。
  练剑可以,三更起来吵着别人也没多大关系。但是不应该砍枣树,更不应该砍三剑。热爱生活,培养志向,请从一点一滴做起;请从爱护花草做起;枣树是用来看的,用来吃的,用来呵护的,不是用来砍的。
  日期:2011-04-13 20:38:32

  13、打响第一枪的恍惚哥
  眼界开阔了,道理明白了,身体强健了。下一步,该做什么呢?
  占山头,找兄弟。
  不管干什么首先要宣传,恍惚哥在家乡成立了“风俗改良会”,他找准一切机会,在人多的地方进行宣传。
  什么场合人多?

  地方很多,不能一一列举。
  什么场合人多,情绪又激动。
  这个不好回答。
  恍惚哥很好回答,办喜事和办丧事的地方。
  于是恍惚哥每天必做的一项运动就是竖起耳朵,听鞭炮声,哪儿有鞭炮他就以博尔特的速度第一时间冲向那儿。

  逢到办喜事时,恍惚哥就说一些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天底下将来没有压迫,大家都有衣服穿,不用我脱衣服。说到兴奋处,恍惚哥咧嘴大笑,他笑大家也笑。本来就是喜事,又有好的盼头,这是一片欢乐的海洋。
  办丧事时,恍惚哥就和大伙儿说“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满洲人怎么成批成批的杀汉人。说到动情处,嚎啕大哭,他哭大家也哭。亲人刚去世,心里正堵得慌,又听到这么悲惨的故事,这是一片哭的海洋。
  欢乐着你的欢乐,悲伤着你的悲伤。“风俗改良会”以情感人,以情动人,大家纷纷加入,影响遍及川鄂边。
  看来恍惚哥一点都不恍惚,他玩得不是恍惚,是智慧。
  为什么别人就玩不来恍惚?因为别人玩得不是智慧,是真的恍惚。

  人心调动起来了,改良可以硬一点了。
  于是“风俗改良会”变成了“铁血英雄会”,这名字起的太有男人味了。
  铁血离不开枪炮子丨弹丨,恍惚哥带领大家自制抬炮,将青杆树挖空,装填火药、沙子;从外地买来钢铁,设红炉炼制兵器。
  越来越多的人聚拢到恍惚哥的身边,随着规模的扩大,更名为“湘鄂川黔铁血联英会”,这名字更爷们,遍地都是铁血的英雄。
  是时候了,枪在手,跟我走!

  日期:2011-04-13 22:23:59
  14、打响第一枪的恍惚哥
  宣传够了,人心齐了,枪炮有了,英雄遍地,该要竖旗了。
  所有的铁血英雄们都汇聚到凤池山。
  凤池山位于川鄂交界处,崇山峻岭,地势险要,只有一条小路通山顶,易守难攻。
  1911年1月3日,大旗在凤池山头高高飘扬,上书“奉天承命扫清灭洋温”。恍惚哥整日辗转于四乡招募兵马,士兵一律剪去发辫,佩带白布臂章,外衣前后粉书“国民军”。恍惚哥是理所当然的国民军总司令。
  决定性的历史时刻到了,在高山之巅,恍惚哥举枪在仰望。不是打鸟,是要打出一段铁血传奇。

  子丨弹丨飞出去了,1911年第一颗子丨弹丨飞出去了,铁血来了。
  “出发”!恍惚哥带着弟兄们走进了历史。
  国民军兵分两路,很快攻克大山脚下的黔江县城。
  黔江城炸锅了,都传说恍惚哥带领十八路反王起义。说书的正在添油加醋,突然停住不讲了。原来是恍惚哥亲自在县衙门口设坛讲演,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们大家从此都不恍惚了。”
  国民军总司令部大厅挂着一幅对联:

  云雾漫天看何人重开世界,干戈遍地由我等再握乾坤。横批:开天辟地。
  开天辟地?这么容易就成功了?成功的太容易了,让人有点快感却不敢喊。
  还没来得及享受这种快感,清军围过来了,四个省的清军从四面八方围过来了。
  恍惚哥势单力薄,只有突围。边打边退,边打边散。最后来到了一座山----飞龙山,飞龙山上有座庙----飞龙庙,飞龙庙里没有人,和尚早跑光了。恍惚哥带领几十个兄弟困守在庙里。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弟兄们劝恍惚哥学李闯王暂时转移,东山再起。
  一个人可以走,但几十个兄弟走不了。

  恍惚哥刚刚做了个艰难的决定,点燃了一把火。
  不是烧庙,是将士兵花名册付之一炬。他看着众兄弟,淡然的说了一句:“首其事者当其难,何逃焉”?虽是文言文,可今天听着是这样的亲切,这样的豪迈,这样的不恍惚。
  说完走出庙外,面对清军神色自若:“我温某也,一切皆我所为,不与他人事!”
  1911年度第一句最爷们的话,第一段铁血传奇终结在了飞龙山上!
  从此世上再无“恍惚哥”。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