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利哥说民国,没有更猛,只有最猛》
第3节

作者: 犀利哥说史
收藏本书TXT下载
  经过几个月的战斗,老鼠终于走开了,代价是六万人的生命。
  日期:2011-04-12 23:36:53
  8、N多个第一

  人和动物的战斗刚刚结束,人和人的战斗又开始了。
  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是一群人在战斗;不是徒手战斗,是手里拿着家伙战斗。
  家伙,菜刀吗?
  菜刀,你太out了,那只能叫斗殴。
  拿着真家伙,长枪短枪一起上;不仅射出了子丨弹丨,还创造了历史。

  射出了子丨弹丨,这相信;可创造历史,不容易。
  当然不容易,1911年打响的第一枪,可以创造历史吗?
  这个可以,真的可以。
  为什么要说第一,因为1911年有许多个第一,光1911年就有三个1,千年一遇啊。
  第一枪,地球人都知道,不就是武昌起义吗?

  错!地球人都错了。第一枪不在武昌,而是在一个寂静、偏僻的大山深处。
  犀利哥感慨不已,100年了,你还是默默的守在大山深处,毫不张扬,毫不贪功,别人将功劳写进教科书;你却将功劳埋在黄土中。
  现在革命成功都100年了,不用那么低调,站出来吧。向世人证明,你才是第一个让子丨弹丨飞的人,虽然只飞了一会儿。
  有个问题,人都去了100年了,怎么站出来。
  犀利哥用的是回叙拟人手法,现在哥就是他的代言人;他不做大哥已100年,我只想做大哥一会儿。
  日期:2011-04-13 10:38:32
  9、打响第一枪的恍惚哥
  在湖北和四川的交界处、崇山峻岭间,有个不起眼的小城,不起眼的小城住了个很起眼的“奇人”-----温镜澄。

  为什么“奇”?
  奇人之奇只是因为他喜欢看书,经史子集,百家讲坛;禁书、不禁的书;值得看的经典、不值得看的地摊书,统统都看。家里的看完了,就找隔壁的借,隔壁的看完了,再找隔壁的隔壁…………
  温镜澄将书当作猎物。每当书贩子经过,他都会第一时间饿狼似的扑过去,眼里泛着绿光,一头扎到书堆里。用餐时间到了,和书贩子一道回家,免费招待伙食,当然书还是要还给书贩子的。
  一个点滴时间都花在书本上爱学习的好孩子,有什么奇怪的?这只能说明当地人精神文化素质的增长远远跟不上温镜澄读书的速度。
  当地流行一句俗语:想找生孩子的男人,难;想找温镜澄没看过的书,难上加难。

  奇人不仅读书,各方面都奇人一等,温镜澄17岁那年就将新娘迎娶回家。
  17岁,那还是学生哥啊。可温镜澄书都读完了,他除了结婚生子还能干嘛?
  其实温镜澄醉翁之意不在酒,新娘是陪衬,新娘的爸爸才是主角。
  Oh my god,温镜澄喜欢男人?
  当然不是,他还是喜欢书,新娘老爸是首屈一指的藏书家。

  盖上我的盖头,带上你的书本,新娘和满箱的书来到了温家。当然,晚上没看书,直接进了洞房。
  从此温镜澄有了更多的时间与书为伍。看着看着,会心之处,拍桌子叫好。夫人吓了一跳,以为丈夫发“颠”了。劝他为了下一代多注意休息,劳逸结合,养好身子骨,自己正酝酿要个小宝宝呢。
  温镜澄继续拍着桌子:“不读天下书,焉知天下理。”
  书读多了,说话都文绉绉的。不过犀利哥要提个建议:和老婆交流完全可以口语化,有助于培养夫妻感情。
  日期:2011-04-13 11:23:09

  10、打响第一枪的恍惚哥
  结婚之后,温镜澄什么事都不干,天天窝在家里读陪嫁过来的藏书。一天、两天;一年、二年。老婆有点不高兴了,“读书是件好事,我不反对;可是你要学以致用,变废为宝,用知识武装头脑,创造财富”。
  温镜澄还在那儿摇头晃脑:“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老婆终于忍无可忍,大声怒吼:“把颜如玉拿开,我只想要黄金屋!”
  女人的怒吼有时候真得很管用,温镜澄要寻找黄金屋去了,虽然他是一百个不乐意。可没办法,家里藏书结婚公证过,版权归老婆所有。要想继续看书,只能乖乖听话。
  黄金屋在哪儿?在考场。读书人只能通过科举考试改变命运,找到一家老小的黄金屋。

  可考试要盘缠,藏书家岳父二话没说借给他。书都被你读空了,考试,我当然相信你。
  果然一考就中,虽然只是秀才;在一个偏僻的小乡村,也足以荣耀,贺客盈门。温镜澄却淡淡的说着文言文:“此君主牢笼术,何荣誉足云。”
  既然能说这句话,温镜澄对功名也不在乎。当地惯例,考取功名要给县官塞个大红包,拜拜山头。
  县官红包等得好焦急,温镜澄却不理这一套。他很干脆,要钱没有,要功名,给你。
  温镜澄又回到家乡,虽然没能带回黄金屋,但是实力已经证明给老婆看了。不过也不能光看书了,温镜澄开垦了几亩荒地,每天种田每天吟唱:“摘了顶子,脱了牢笼,大鹏归山,焉知非福。”

  田间地头,看着哪位农民伯伯在种田就逮着谁,滔滔不绝说开来;用文言文痛斥社会的黑暗,哀民生之多艰。
  人家早走了,他还在那儿心潮澎湃,如诉如泣,如痴如醉。
  看来除了奇,还有点怪。
  既然大家都这样认为,温镜澄就自号“恍惚道人”,还写了一段座右铭:
  “人谓不恍惚,乃终身在恍惚中,惟一切皆恍惚,乃有大不恍惚者存。余之号恍惚,犹恐末逮焉。”

  这叫座右铭吗,简直就是用恍惚造句;左一个恍惚,右一个恍惚,看得人都恍惚;连一向自信能抵御外界任何诱惑的犀利哥最终也给弄恍惚了。
  从此,大山深处,冉冉升起了“恍惚哥”。
  日期:2011-04-13 16:19:57
  11、打响第一枪的恍惚哥
  从此恍惚哥不再种田吟唱,他开始治病救人。
  治病救人?这个也会?
  当然,所有的知识都是书本里的,这么爱读书的人还不懂医?另外,透露个小秘密,恍惚哥的爸爸、爸爸的爸爸、爸爸的爸爸的爸爸都是医生,世代行医。
  恍惚哥幼年就深受熏陶,望闻问切,样样拿手。同时结合多年书本知识和临床实践,治愈了许多疑难杂症,甚至一些绝症也是手到病除。
  从此恍惚哥又有了一个绰号,温神仙,治病救人的神仙。
  但是大家还是喜欢叫他恍惚哥,简约自然、不做作,叫着心里舒服。
  不过恍惚哥不仅仅救人肉体,终结目标是救人心灵。
  他利用一切的看病机会,给病人灌输自己的“恍惚论”。病人本来头脑都不大好使,经他这一恍惚,不由自主恍惚的点点头。每当这时,恍惚哥都兴奋得手舞足蹈,又用“恍惚论”征服了一颗沉睡的心灵。

  时间久了,病人普遍摸出了一个规律。看病可以不给钱,但是必须要和恍惚哥聊天;必须要边聊天边点头,恍惚的点头,最终露出恍惚的笑容。
  还没完,恍惚哥不仅救人的心灵,还要管人的穿着。
  每次出外行医,他总要穿着厚厚的几层衣服。不是怕冷,是怕别人冷。只要看见没衣穿的穷人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他就主动将自己的衣服脱一件下来,时间久了,大家都知道恍惚哥爱脱衣服。
  于是,动人的场景出现了,许多缺衣穷人都排着队在寒风中翘首企盼恍惚哥的到来。恍惚哥的衣服越脱越少,每次回家,自己只剩一件单衣,冻得唇紫脸青,直打哆嗦。
  别人的病治好了,他却倒下了,不是病倒,是冻倒。
  老婆看着心疼啊,一把眼泪一把鼻涕的哭诉:“自从嫁过来我就知道你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百姓的人。你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乡亲对百姓的极端的热忱。这是什么精神?这是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这是人间的春风!”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