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金融经济的眼重看历史》
第36节

作者: 谁是谁非任评说
收藏本书TXT下载
  还有一点宋与汉不同的地方,就是汉武帝时期汉朝统治已经经历高祖、吕后、文帝、景帝再到武帝多代,统治根基极其坚固,而南宋就不同了,是北宋灭亡后新创的王朝,皇帝也不是马上取得的皇权,支持皇帝的是地方豪强们,这些地方豪强们需要一个领袖来抗击金对于他们自己的地盘的经济利益的劫掠,所以在金兵南下的时候,他们可以支持赵构,但是要北伐收复失地,在经济上没有他们的好处,利益上要他们支持付出,这样的事情就会有豪强的一致反对,汉武帝能够征集到的战争资源,南宋的赵构是绝对做不到的,汉武帝能够做到的耗费中国一半的人口,到了隋炀帝时期就已经造成隋朝的灭亡,而隋朝时马上得到的江山,隋文帝统治20年太平盛世,隋炀帝征服南陈是是军队的统帅,所以赵构的权力远远比不上杨广,所以即使不说岳飞的没有胜算,也是速胜不可能,消耗战南宋没有这样的经济支持是打不起的,长期战争对于宋是极为不利的,因为农耕民族与游牧渔猎民族的战争成本也是根本不同的,宋朝与金的议和和撤军,本身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但是我们就是讲理论的时候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是一到具体事例,就全都是在上层建筑层面上说事了。

  日期:2008-07-26 21:19:55
  三十、对于岳飞的反思(上)
  岳飞的问题近来热起来缘于我们修改历史教科书,把岳飞从民族英雄的行列中剔除了出来,具体的解释说岳飞是由于抗金,现在金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但是具体的问题我个人认为远远不像大家想的那样的简单。
  岳飞的问题,实际上是很复杂的,首先就是岳飞是否能够在战争中取胜,由于岳飞的撤军和当时战场的优势,大家都一致的认定胜利就是唾手可得,但是如果你了解军事的运输和作战半径的限制,就知道问题不简单了。
  我以前就说过,北伐与南征的问题,古代作战一样有一个重要的作战半径的问题,这样的半径可以以一头牛拉一车粮食和草料,这些粮食和草料足够拉车的牛和赶车的车夫走多远,以这样的距离除以二,就可以大致知道作战半径在哪里了。

  而南宋如果讨伐金,金的起源在白山黑水之间,在黑龙江流域,在隋唐征服高丽的战争,导致隋朝的灭亡和李世民的重大挫败(当时的高丽比现在的朝鲜对于我们不可同日而语,边境威胁非常大,为了与朝鲜的国际友谊,史书上说的少,说直接了就是鲜卑人政权,鲜卑人怎样威胁中原,大家就清楚了,朝鲜的含义是朝贡的鲜卑人,他们的朝贡,是五代以后的事情了),均是由于这样的供应问题,所以宋军在朱仙镇可以大胜,但是战线再一拉长,是否能够取胜,就很有问题。

  而且宋军以步兵打骑兵,问题就更大,战线一旦拉长,战略纵深有了以后,骑兵的机动穿插的优势就显现出来,很容易被骑兵突袭后方,尤其是突袭后方的运输补给线,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战例,比如官渡之战。在古代北京到济南的路程人至少要走10多天,但是骑兵可以2天内到达,这样宋军就必须分兵把守后方,兵力分散继续攻击的能力锐减。

  对于这样的战线和运输补给,岳飞是想学霍去病等人的做法的,所以有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可饮匈奴血的诗句,这诗句可不是简单的豪情壮语,是有实质内涵的,但是对于理学发达的宋朝人而言,这样的野蛮举动是不能接受的。
  另外的一点就是农耕民族对于游牧民族的征服是一个蚕食的过程,是一个旷日持久的消耗战,汉朝对于匈奴的战争取得胜利,是汉武帝耗费了文景之治二代人积累的财富和他本朝增加巨额税负的财富,同时付出了汉朝一半的人口后换取的,南宋在赵构登基后,是一个北宋灭亡后新建的王朝,并且多次被金劫掠,财力远远非汉武帝所能够比拟,应当是根本没有能力支撑这样的消耗战的。

  而且还要说的就是北宋的开国皇帝和他的弟弟,都是在多国混战中统一天下的一等一的马上皇帝,战争水平和经验远远超过南宋的赵构,即使这样他们北伐辽国的时候,也是讨不到什么便宜,北宋也是签署了赔款的条约,这些也是经济因素造成的,但是中国的古代文化中对于经济因素的考虑和探讨特别少,经济根本没有形成学科,所有社会问题更多的是儒家思想和经验积累,理论知识是没有的。

  还有一点宋与汉不同的地方,就是汉武帝时期汉朝统治已经经历高祖、吕后、文帝、景帝再到武帝多代,统治根基极其坚固,而南宋就不同了,是北宋灭亡后新创的王朝,皇帝也不是马上取得的皇权,支持皇帝的是地方豪强们,这些地方豪强们需要一个领袖来抗击金对于他们自己的地盘的经济利益的劫掠,所以在金兵南下的时候,他们可以支持赵构,但是要北伐收复失地,在经济上没有他们的好处,利益上要他们支持付出,这样的事情就会有豪强的一致反对,汉武帝能够征集到的战争资源,南宋的赵构是绝对做不到的,汉武帝能够做到的耗费中国一半的人口,到了隋炀帝时期就已经造成隋朝的灭亡,而隋朝时马上得到的江山,隋文帝统治20年太平盛世,隋炀帝征服南陈是是军队的统帅,所以赵构的权力远远比不上杨广,所以即使不说岳飞的没有胜算,也是速胜不可能,消耗战南宋没有这样的经济支持是打不起的,长期战争对于宋是极为不利的,因为农耕民族与游牧渔猎民族的战争成本也是根本不同的,宋朝与金的议和和撤军,本身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但是我们就是讲理论的时候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是一到具体事例,就全都是在上层建筑层面上说事了。

  日期:2008-07-29 13:14:37
  中国股灾为什么总比世界来的厉害
  这一年来我们的股市大跌远远超过世界各国,而美国发生了次级债危机,其结果波及世界各国,而中国人民币处于升值预期,同时中国的严格外汇管制,中国的冲击远远小于世界,同时受世界热钱游资大冲击的越南股市,中国嘲笑越南来说自己的股市不错的背后,越南股市在跌了60%以后已经反弹了30%,中国的股市是跌幅不比越南小,反弹还没有,所以中国背后的原因就要反思了。

  首先我们要看到这样的效果是怎样放大的,这背后就是我们强悍的税务部门的功劳,因为我们的税收是只能上升的,如果税收下降,即使是增幅下降,政府的收支就有问题,政府早已经透支了税收的增幅,税收不上来,政府的相关人员的花费和收入要降低,他们不受限制的权力部门怎么能够接受?所以即使是在经济下降时,我们的税收也要快速增长,这样对于企业收入下降而税收增加,怎么样的雪上加霜只有搞过企业的人知道。而中国的名义税率之高有世界第二的说法,只有非洲的小国与中国可比,这样企业要生存在税务上做手脚是很正常的,到了经济紧缩时税务局的严查,就把以前的问题全部当期追缴回来,企业很难活了。而世界各国的做法普遍是减免税收,减少政府开支,但是我们恰恰相反,税收验收的同时,我们还提出了从宽的财政政策,政府的头头们的权利和渔利空间又增加了。

  其二是中国的破产法有问题,企业破产很难,很多应当核销的债务,由于企业不破产,债务挂在帐户上,收不回钱只是账面数字,导致我们的统计出问题,我们应当折抵利润减少缴税的坏账也得不到实现。同时由于应当破产的不破产,淘汰不了过剩的产能,优势企业就得不到快速发展,在经济不好是的过度竞争,导致企业的整体利润下滑,所以马克思的理论过于在乎危机是的损失,却忘记其中的调整和发展的关系,人为阻止了应当发生的调整,但是客观规律还是要调整,人为的结果就是让调整时间更加长,损失更大,中国的股市已经反应这样的问题。

  其三就是统计的问题,我以前的文章分析过,在该破产的企业不破产,税务局把以前的欠税收上来,把名义税率变成实际税率,中国的统计的基础数据就有问题,且不说基层政府的领导为了自己的政绩而改数据,这样的结果就会阻碍中央政府的决策人做出正确的决策。
  最后的原因就是中国的经济政策不是经济问题而是政治问题,中国的领导人为了路线斗争已经造成中国多次的动乱,比如反右、文丨革丨,现在的调控也有类似的影子,或者说有了以前的历史,说直话的人的下场大家都看到了,而要决策者承认错误,这个承认对于决策者面对的也不仅仅是认错,还有政治生命,所以斗争极其激烈,对于中国经济的损害也特别大,中国股市这样了中央决策者也不开会,就是因为开会控制不住居面的会议在中国是不会开的,中国的开会不是解决问题而是宣布决定。

  以上的诸多问题有一件就足以造成一个国家的灾难,而这些因素并存,中国的经济在危机股灾目前肯定会损失世界第一,这是一个体制的问题,要脱离个别人上升到整体基础去分析认识问题。
  日期:2008-07-30 21:11:09
  说一下税收的国民歧视政策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