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金融经济的眼重看历史》
第20节

作者: 谁是谁非任评说
收藏本书TXT下载
  很多人认为宦官所受到的教育和见识有问题,宦官只生存于宫廷,但是我们要反过来想一下,对于苦读的贫寒仕子,在边远地区,所受到的教育和见识又有多少?宦官虽然有大量的人是从事体力劳动的,但是对于司礼太监这一些人,在宫廷所接受的教育,所见到的世面,均是之外人所不能比拟的,而且这些人从多少万的阉人中脱颖而出,必定有过人之处。

  另外一个解释就是宦官是刑余之人,人性是扭曲的,这点对于每一个阉人的心理肯定是存在的,但是对于能够爬到专权的高位的人,必定是有着超人的控制力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幸,一个成功的人均应当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心理影响,因此宦官的心理问题肯定有影响的,但是这样的影响有多大是需要探究的,能够爬到高位的宦官控制自己的心理的本领都是超人的。

  宦官问题的还有一点就是宦官没有信仰,因为宦官自己成为宦官在中国文化中已经不能被接受了,自己后世没有香火,当然就要极度的享受今生,宦官的问题再一个重点就是权力的继承问题,宦官没有后代的,就算过继,由于不是宦官也无法继承应当属于宦官的权力,所以古代通行的世袭是做不到的,如果自己的权力没有与自己明确血缘关系的继承纽带,那么自己的行为就没有限制,从不考虑给后世继任者留下什么局面,只要满足自己的欲望就可以了,也没有后代需要自己负责任,人伦的基本责任是缺失的,因此专权的宦官均是穷奢极欲的。但是这样的理由造成普遍的无一例外的宦官专权黑暗,似乎还是有欠缺的,因为穷奢极欲的管仲、张居正等人可是开创时代的贤相啊!

  所有这些都是从宦官的个人因素来说的,而我们的社会也确实是有通过学习和自身修养的提高而脱离凡尘达到较高的境界的,更主要的是我们的历史唯物主义让我们知道这个历史不是个人就能够创造的,所以这里我认为要摒弃个人主义的分析,更多的从体制上找问题。
  我个人从读史的心得对于宦官问题的认识是:宦官的问题是价值评价问题,即对于宦官的好坏和升迁的评价标准上,这是一个体系和系统的问题,实际上宦官体系的权力产生也是很有意思的,表面上看是皇帝的个人喜好,而背后如果没有宦官整体的努力和支持,一个小宦官根本就不可能接触到皇帝,哪来的皇帝的宠信?宦官在宫廷中早已经形成了他自己的体系了,老宦官以师傅的身份带徒弟,再让这些徒弟伺候皇子和皇帝,那十岁左右开始能够跟着皇子的小太监,将来皇子继位后能够专权,实际上在他10岁时跟在皇子身边开始,就已经成为了宦官系统的一个棋子了。

  宦官的价值评价是极其低层次和道德的,因为宦官都是伺候人的,对于宦官的要求是满足主人的意愿而不是自己创造,宦官的晋升也是依靠服侍人服侍得好,依靠揣摩和溜须拍马,依靠裙带关系和利益交流,依靠献媚、谎言和排斥异己,而不是依靠自身的才干和业绩,在这样的体系下,一定是把人性最黑暗的方面展现出来,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没有任何的道德底线。纵然可能有某个宦官有不同,但是整个体系他是脱离不了的,他的权力基础和羽翼均无法离开宦官体系,他只能服从群体的意志,否则他就必定灭亡。所以说宦官的问题,是一个群体的问题,只能是抛开个人,看群体的特征。

  一个群体的水平的高低,关键在于他的价值评价体系,因为群体的每一个成员均遵从这样的评价体系谋求在群体中的地位,低层次低道德的评价体系,产生的群体的代表人物一定是恶劣的。
  而宦官的专权,本身的专权者就是在宦官这样的评价体系中产生的,他专权后又把宦官系统的恶劣的评价体系推广向整个官僚体系和全社会,造成全社会以这样的体系标准来行事,社会不黑暗才怪呢!
  所以说宦官专权就一定黑暗的关键是宦官的评价体系,是一个系统的、制度的问题,而不是专权宦官的个人问题,因此才造成只要是宦官专权,就无一例外的黑暗。而我们今天要争取光明的未来,也要从评价体系上做文章,让真正的好人能人成为领袖,从政治上到学术上都需要如此。
  日期:2008-06-21 20:53:30
  汽油涨价了,贴一个对于汽车节油的分析帖子:

  经济的眼光看汽车的节油
  现在买汽车,大家都特别的重视节油,汽车的生产销售商们也为自己的汽车的节油不遗余力地宣传着,很多朋友知道我懂一点经济和汽车的常识,总来问我,我也就把自己对于节油问题的认识给大家分析一下,我们这里要仔细计算一下汽车节油相关的各种经济因素。
  首先我们计算一下汽车节油给我们节省了什么,有多少节省,现在一升汽油以6.5块人民币估算,每百公里节省一升汽油,每公里大约节省人民币6-7分钱,我们的汽车按照二十万公里进行折旧,当然汽车可以使用远远超过20万公里,但是我们没有计算其中的修理,尤其是大修对于汽车价值在财务上的增加,所以这20万公司是比较合理的,那么,100公里每节省一升的汽油,相当的价值大约是13000元,也就是汽车的价格相差1万3千元就合适了。这里没有考虑汽油涨价的因素,因为同样没有考虑这1万多元差别的时间折现的净现值,因此二者应当是相当的。如果石油涨价到10块每升,那么每节油1升车价的相差就是2万元。

  但是我们比较汽车的节油,以绝对的节油表现来比较,还是有问题的,因为汽车的重量不一样,一部比较重的汽车当然要费油,因此以汽车的单位重量来计算节油才比较合适,这样的结果我们计算发现日本车的节油就不存在了,因为日本车普遍的质量比较轻,我的宝马跑车的重量为1925公斤,在高速公路上匀速100公里每小时跑得时候100公里实际耗油才8升,与号称7个油的1400公斤的日本车比,发动机的效率哪个高是很清楚的。

  汽车质量轻的不仅仅是功能的缩水,最主要的是安全性的问题,有一点物理学常识的人都知道质量大的物体在碰撞上占优。以单位质量或重量来计算耗油,是中国业界不愿意的,因为国内的所谓经济性车的节油,也就是节油在重量轻上,这是有利益驱动的,而厂家的节油宣传,也是非常夸大其中的经济价值的,因为中国所产的汽车,均为经济性车,肯定耗油低,但是这个低耗油也不是真正的,也不能按照单位重量的耗油计算。

  我们买车,如果是经济性的代步,当然耗油很重要,但是当我们买20万而不是10万的车时,车价翻倍了,我们支付这样多的价格的目的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安全和舒适,如果我们此时再为了节油而让车商把能够安全和舒适的东西给省略了,我们追捧这样的车不就成了舍本求末?
  还有一点很重要的是说车的性价比,而实际上这样的性价比也是相对的,因为每个人所追求的性能不一样,这性能在他的心中的价值也不一样,有人追求的就是一个代步工具,而有人需要车给他带来商业信誉,在中国没有信用体系的情况下,很多时候车就是一个人或公司的信用体现,而还有的人更看重安全,现在出了死亡事故,也就是最多赔50-100万元,当你有几百万以上的身价时,安全就比什么都重要了,所以所有的顶级车均以安全为第一,同时如果您是这样的考虑,实际上大奔的性价比就远远高于捷达,但是对于一个代步的人,就是倒过来的。

  因此我认为节油的经济价值是可以计算的,这个价值对于每个人是不一样的,同时把节油宣传过头,唯节油是选,实际上背后是有厂商的利益驱动的,消费者是被中国汽车行业所忽悠的,而历史上日本车在世界的成功,最开始也是依靠节油的市场策划,从营销的角度上讲,这样的策划及其成功,因为消费者有经济分析能力的人是太少太少了。

  日期:2008-06-24 14:19:18
  二十四、历史上刑讯逼供的制度错案多吗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