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金融经济的眼重看历史》
第18节

作者: 谁是谁非任评说
收藏本书TXT下载
  还有必须要说明的是:流寇采取上述的方式作乱,是不受自然灾害、政治压迫等等因素的影响的,流寇为了自己的合理性总是把他们的行为归结为压迫和自然灾害,但是实际的情况是流寇发生后就如肌体的癌症,流寇是不自己从事生产的,而被流寇肆虐的地方生产也受到极大的破坏,流寇的人数在不断的扩大,所需要的物资也越来越多,他们和传销一样必须不断的扩大抢劫的范围和规模,所以他们的发展是如游牧民族追逐水草一样,矛头总是指向没有灾害的富足地区的,只有那些地方才有东西可以抢劫,而被流寇洗劫后,再富足的地方也成为了人间地狱,所以这些自然灾害、政治压迫等等不一定是流寇产生的原因,但是一定是流寇产生后的结果,本末不能倒置。

  在古代朝廷,能够认识到流寇危害的总是少数的有识之士,但是到了一个朝代的末期,官僚体系不断扩大,官僚的斗争日益激烈,这些有识之士总是淹没在党争之中,尤其是对于人数不多的流寇,就如李自成只有18骑后,崇祯就把军队调走了。这样就给了流寇发展的空间,所以这些流寇可以发展起来,就如病毒总是有的,只是在人体免疫弱的时候发病。

  所以不管流寇在历史中怎样写,他们的基本问题大家要明白,因为流寇这些人,比如朱元璋,后来成为国家的统治者,对于他们的行为,能够有春秋笔法式的记录就已经很不错了。
  日期:2008-06-16 17:50:38
  想做事不妨再读一读《西游记》
  中国的四大古典名著,实际上指导人的行为处事的现实意义是非常强的,话权谋要看《三国》,走江湖要看《水浒》,齐家要看《红楼梦》,而做事要看《西游记》。但是近来《西游记》的社会意义越来越小,已经逐步童话化了,成为了小朋友的读物,而其中的实际内涵,却绝非小朋友所能够理解的。
  《西游记》实际上是以虚拟的神话世界来说明现实的道理,把说理放到神话中,避免了现实中的影射和对号入座,避免了文字狱,他能够成为名著而传世,绝不是简单的妖魔鬼怪的看乐子。
  《西游记》的主线是写孙行者的成长,先从他幼年的受教育开始,他的好学、探索、悟性构筑了他成功的基本条件。然后就是他有了本领得不到发挥,就不安分,就要被招安,孙行者的闹天宫这就如现在的闹学潮,以前的举子给政府的压力也很大,所以有过多次的公车上书(举子赶考可以有驿站公车使用,故别称公车,举子云集时闹事也总是一个朝代的大政治事件)。

  孙行者的闹天宫是风光无限,事后就要付出代价,被压500年,直到有事情做才有了一个取经的机会。
  在取经过程中,有无能的上司(唐僧),但是这个上司会念你的紧箍咒;有嫉妒的同事(猪八戒),时常给你下绊子又离不开他,要处好关系,还有做事的苦力(白龙马)和不尽人意的助手(沙僧),现在就是这样的一个团队,还要把事情干好。
  干事的过程中肯定有阻力,各方都要挤占你的资源,就是吃唐僧肉了,这些妖魔鬼怪都有来头,你必须找对根源,看是谁的关系,原来孙行者不在眼里的太上老君,他的童子、畜牲青牛(相当于司机、轿夫)就可以让你吃苦头,孙行者打败的李天王的义女你也不能擅自处理,要找对人,这里教你了很多办事的门道和技巧。闹学潮你可以是王,天王老子都不怕,但办实事时小鬼都不好对付。

  最后还要告诉你极乐世界也不是一尘不染,必要时也要行贿才能够取得真经,让你没有幻想。
  这些春秋笔法写出来的道理,只有自己有了阅历才能够体会出来,就如安徒生的童话,也是被喻为老人的童话,例如写《卖火柴的小女孩》,背后是写人被冻死的濒临死亡的感觉,孩子是看不懂的。现在重读《西游记》才真正的体悟其中的奥妙。
  日期:2008-06-17 20:10:02
  以前别处的帖子,对于当今有点意义。
  央行限制第二套住房贷款的背后是什么?
  现在央行出台限制第二套住房的贷款,好像是为了银行的风险,而且央行的宣传也是这样说的,但是实际上是这样吗?
  首先从风险的角度,如果买房人有多套住房,只要不是套数过多,有二三套住房的情况对于银行实现债权,是最好的情况。因为贷款人有多套住房,在贷款人无力支付的情况下,银行就有条件选择便于执行的房子进行偿债,债权的实现就有更好的保障。同时,按照中国的司法制度,生存权是第一位的,若买房人只有一套住房,那么银行等债权人在执行债权时就必须附带的解决他的居住问题,这样的法律要求的结果,实际上银行是无法执行它的房子的,所以对于有多套房子的人,银行贷款的安全性实际上是更高的。

  其二再看一下对于更换住宅的老百姓,在某一个时期多半是要持有二套住宅的。因为老百姓更换新房子,比较合理的情况是把新房买好、装修好,再搬家完毕后再考虑卖掉老房子,那么这个过程老百姓会同时拥有新房子和老房子一段时间,如果限制二套房贷款,老百姓就必须在卖新房子前先卖掉老房子,那么新房子没有下来前让老百姓住哪里?所以这个政策实际上还损害老百姓的利益。

  因此银行所谓的限制二套房的合理理由是不成立的,其背后实际上是部门的经济利益,银行要借此涨价。现在CPI加速增加,中国的实际利率早已经是负利率,多贷款银行吃亏才是关键,而房贷实际上是银行最安全的贷款。
  同时由于外汇又增加了几千亿美元,在被迫吃入美元的过程中银行受到的挤兑,银行没有金融基础的滥发货币已经造成现在的通货膨胀激增,缩减贷款也是银行的重要任务。
  对于房价的高涨,政府希望限制需求,因此限制二套房的购买,也是央行出台这个政策的背景基调之一,但是现在的高房价的涨价动力已经逐渐地从需求的拉动变为通货膨胀的拉动的,相比高涨的股票、猪肉粮油、原材料价格等等,房价的这一轮上涨实际上比率不是很突出的,只是当今老百姓的生活支出最大是房子,让老百姓切实感到支出压力的是房子而已,所以政府当前希望通过抑制需求来调控房价,估计又是竹篮打水了。

  另外央行的调控政策也有在经济上争夺话语权的意味,房地产也是衍生金融的一部份,证券就更进一步了,可以是广义货币,现在股市大牛,证监会对于中国经济的发言权大有赶超央行的态势,现在召开17大,在这样的环境下,央行、证监会、国资委、财政部、发改委、建设部、商务部、统计局、审计署等经济相关部门的争夺还是要有举措的,这些举措就是夹带部门利益的各种政策的出台,央行的这个政策也可以看作是举措之一了。

  日期:2008-06-18 11:39:46
  二十一、历史上剿灭流寇的经验教训
  中国的历史是流寇肆虐的历史,在对付流寇上中国也有丰富的历史经验,对于流寇的研究登峰造极的应当是在岳麓书院的船山先生,走进岳麓书院的大门,看着实事求是的石碑,但是这个石碑不是我们听到说的最多的那个名人,这是朱熹说的,是书院的院训。在这个书院是有人学好了打流寇,有人学好了当流寇,在此书院培养出来的中国的近代名人曾出不穷,均与流寇有一定的关系。

  对付流寇首先要防止流寇的发生,这样的做法首先就是严刑峻法,对于流寇是属于谋反作乱的大罪,不论首从均凌迟处死,并且要株连,这样一来,流寇要杀,不过是自己的命一条,流寇也没有功夫去凌迟,所以在如此重罪的威慑下,很多人会选择被杀死也不会造反了。
  然后的重点就是防止流民和流民的聚集,在古代聚众是非常严重的罪行,比现在的非法聚集要严重得多,无论你是否有理,均要治罪,而且罪足以致死,很多情况形同谋反,例如著名才子金圣叹就是这样掉的脑袋。而且对于当地官吏,如果让流民出境或者进城,也是非常严重的罪行,如果有灾,大批流民就要被控制在指定的区域,由政府放赈赊粥,这一点食物经常是养不活人的,政府需要的是给他们希望,让他们在希望中不再流动,在等待粥食排队中慢慢的饿死。

  再者就是割裂流寇与读书人的联系,对于读书人参与,总是极其严厉,就如曾国藩把接受流寇财物的秀才凌迟处死,留下了曾剃头的外号,流寇如果没有了读书人的支持,没有知识和组织能力,是无法壮大的,而且一般的盗匪没有读书人的点拨,也不会知道如何当流寇的道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