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染刀锋八十年——残唐五代史》
第53节

作者: 英雄旗主
收藏本书TXT下载
  李存勖斩杀李克宁之后,在晋军中数起威严,随即开始整饬军纪,早年李克用十分骄纵手下士兵,据载:“初,武皇(李克用)稍宠军士,蕃部人多干扰廛市,法司不能禁。”也就是当兵抢了老百姓东西,老百姓连个说理的地方都没有。李存勖从小爱读春秋,颇识大义,知道军民之间应该是鱼和水的关系,而不应该是土匪和老百姓的关系,所以有心改变晋军的不良风气,于是任命大将李存璋为河东马步都虞侯兼军城使。虞侯,就是军中的执法官,都虞侯这个官职大概相当于现在的总督察,专管军容军貌。

  李存璋也是个很负责的干部,上任后“弭强盗,务耕稼,去奸宄,息幸门”,做了很多有益于社会治安和改善军民之间关系的工作,“人皆称其干材”,将李存勖交待下来的整风任务开展的如火如荼。
  然而,整风工作虽然好,但在这个时候,李存勖是没有时间把全部精力放在这上面的,因为此时,虽然来自于内部的威胁已经解除了,但是外部形势依旧是极其严峻的。
  早在一年多前,幽州节度使刘仁恭因抵挡不住朱温的进攻,遂向晋王李克用求援,李克用因为不想眼看着朱温吞并幽州,便派大将李嗣昭带兵攻打潞州以遥援刘仁恭。潞州(州治上党,今山西长治)是连通汴、晋之间的重要通道,汴军驻有重兵把守,很难将其攻破。但当时的潞州的守将丁会,因不满朱温杀害昭宗的行为,仅仅在对晋军抵抗了十多天后,竟然举城投降了。李克用很优待丁会,将他接到晋阳,将最好的府宅赐给了他,使其位在诸将之上,然后派李嗣昭把守潞州。

  象潞州这样的军事重地落在晋军手里,当然是朱温所绝不能忍受的,所以在其称帝后,便于天佑四年(907年)五月,派遣陕州节度使康怀贞率八万大军,会同魏博精兵攻打潞州。六月,梁军抵达潞州城下,遂对潞州发起昼夜不停地猛烈攻势,以期一举拿下这个军事要塞。好在李嗣昭也是一位名噪一时的良将,率众拼死抵挡,这才力保城池不失。

  半个月后,康怀贞见攻不破城池,又想出个狠招,环城筑起夹寨,也就是围着潞州城又筑起一座新城,内以调拨兵马,外以抵御援兵,要活活地把潞州困死。其后,李克用派遣大将周德威倾举国之兵前去救援,但周德威又始终攻不破梁军的夹寨,只得不断派兵骚扰梁军粮道。这一来,双方打成了典型的胶着局面,梁军受晋军内外夹击,不愿出战,而晋军李嗣昭部又被梁军困在城里,攻不出来,周德威也杀不进去,这一战一直打到李克用死也没能分出胜负,就在那里僵持着,只不过时间拖得越久,就对晋军越不利,因为潞州已被牢牢围困了数月之久,一旦粮尽,城也就破了。

  前面也说过,潞州是河东的门户,晋军一旦要是在潞州战败,梁军就可以长驱直入进入河东,那样一来,就算李存勖平息了内乱,也抵挡不住后梁的大军。特别是在此时,几乎握有晋军全部可用之兵的周德威,对李存勖继任晋王的态度还很不明朗,这也是让他万分放心不下的一件事。
  这又到了考验李存勖智慧的时候,但是此时的他,面对着眼前这么严峻的形势,却突然做出一个让所有人都无法预料的大胆决定——召周德威回晋阳。

日期:2008-11-27 4:27:30

  84
  潞州大战半年后,也就是后梁开平三年(909年)正月,朱温迁都洛阳,以养子博王朱友贞为东都开封留守。又于当年三月,传旨西路行营都招讨使刘知俊出兵攻打岐王李茂贞。
  刘知俊,字希贤,原为感化军节度使时溥部将,为人勇武又多谋略,颇为时溥所忌,后于大唐大顺二年率部投降朱温,被朱温授予左开道指挥使,故军中多以“刘开道”呼之。梁军围困潞州后期,朱温因不满李思安久攻不下,便撤去李思安潞州行营都统之职,转命刘知俊接替李思安的职务。但刘知俊当时并不在潞州前线,而是受命屯兵于晋州,所以潞州大败并没有他的责任。

  刘知俊打仗还是有一套的,接到朱温的命令后,仅一个月,就攻下了李茂贞所属的丹、延、鄜、坊四州,也算是取得了一个比较好的战绩,朱温非常高兴,给刘知俊加官检校太尉兼侍中,封大彭郡王。之后,又命他乘胜攻取邠州(今陕西彬县)。
  当时守邠州的是李茂贞的干儿子靖难军节度使杨崇本,这也是个比较出名的军阀了,刘知俊担心不能取胜,便借口军粮不足,屯兵于同州不肯进军。没想到这一举动,却引起了朱温的猜忌,便在当年五月召刘知俊还朝受命。
  刘知俊接到旨意后刚要起身,突然从朝中传来消息,佑国军(朱温逼昭宗迁都后,改长安为佑国军)节度使王重师还朝后被杀,举族被灭。王重师是刘知俊的至友,去年他们还在一起大败岐军,没想到就这么被朱温说杀就给杀了,这不禁让刘知俊大吃一惊。原来王重师这个人崖岸还是比较高的,不久前朱温派左龙武统军刘悍奉诏入长安,王重师看不起刘悍的为人,所以对他的巴结就不够到位。刘悍则对此非常不满,回去就诬陷王师重暗通李茂贞,阴谋造反。朱温这时候已经老了,正是猜疑心最重的时候,也不调查取证,直接就召杀了王重师,又将刘悍任命为佑国军节度使,镇守长安。

  刘知俊听说此事之后,心中极度恐慌,这时候刘知俊在朝中的弟弟刘知浣又派人送来密信,称他若一旦还朝,必然要像王重师一样,举族被灭,叫他千万不要回来,刘知俊接到信后,更是不敢动身,便大找客观理由,坚决不肯还朝受命。
  这时刘知浣又奏请朱温称愿去同州接刘知俊一道还朝,按说这个举动应该还是很犯猜忌的,但朱温也不知道是不是老糊涂了,居然同意了他的请求。刘知浣就借这个机会,领着家人从从容容地来到了同州与刘知俊相见。刘知俊一见家人到了,也就没有了顾忌,立刻据同州而反。
  刘知俊的反叛对朱温造成的打击还是比较大的,因为刘知俊反后,立刻向李茂贞称降,又派人联络王重师的旧部,活捉了佑国军节度使刘悍,送去凤翔斩首,接着便出兵攻取了华州,又派兵扼守潼关,掐断了朱温入关中之路。消息传来,朱温勃然大怒,遣使责问道:“我向来待你不薄,你为何要背叛于我?”
  刘知俊回答道:“我倒不是忘记了您的恩德,只是害怕会落得王重师那样的下场。”
  朱温有心骗他回来,又遣使传谕道:“王重师那件事是因为刘悍谎报他暗通李茂贞,我因为受了刘悍的蒙骗这才将他错杀,现在追悔莫及。而今刘悍已经伏诛,你还是回来吧!我绝不怪罪于你。”但这个话就是说给鬼听,鬼都不会相信,刘知俊当然不会傻到那个程度,所以对朱温的劝降不予理睬。朱温见骗不了他,便正式削去了刘知俊一切官职,又命山南东道节度使杨师厚、侍卫马步军都指挥刘鄩率军予以讨伐。

  不久后,杨师厚与刘鄩率兵攻克潼关,生擒了刘知俊的弟弟刘知浣,而华州守将又望风而降,刘知俊见此情形,情知同州是孤城一座,难以据守,不等梁军来攻,便率兵西投李茂贞。梁军又兵不血刃地占了同州,随即收复了长安,这场内乱到此也算是告一段落了。
  刘知俊是继丁会之后,梁军中又一叛变投敌的高级将领,而且其反叛的原因是因为朱温擅杀了王重师,这就不可避免地在梁军其他高级将领心中蒙上了一层厚厚地阴影,并使朱温对手下带兵的大将们更加猜忌。但好在这件事结束得还算比较快,所以给梁军带来的实际损失还都在可控制的范围内。然而就在刘知俊反叛彻底平定仅几个月后,也就是第二年(开平四年 910年)的五月,突然从河北又传来一个重磅消息,天雄军(即魏博军,大唐天佑年间复称天雄军)节度使,邺王罗绍威病故,这件事从表面看来,似乎还看不出它的严重性,因为人难免一死,罗绍威就算再得朱温的宠信,也逃不开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然而,让人万万想象不到的是,罗绍威的死,立刻就在河北引发了一系列地连锁反应,继而生出大乱,而这一次大乱带给朱温的打击却几乎就是致命的。


日期:2008-11-28 8:28:12

  84
  前文曾经说过,魏博这一军镇自罗绍威的父亲罗宏信时起,在政治上就紧跟朱温,到罗绍威任节度使后,对朱温更是小心巴结,全力逢迎,不敢稍有怠懈。朱温称帝的前一年,曾带兵入魏博境帮罗绍威铲除牙兵之患,而罗绍威几乎把魏博境内的四条腿动物全部杀光用以犒劳汴军,结果牙兵之患虽然是被铲除了,却也搞得魏博六州全境糜烂,其军威也由此一落千丈。罗绍威虽说对此事是追悔莫及,但并没敢把这种情绪表露出来,反倒是趁朱温讨伐刘守文回师魏州时,劝其尽快篡唐称帝,让朱温深受感动。而这一年(910年)朱温迁都洛阳,罗绍威得到消息后,又尽取魏之良材,浮河而上,为朱温造五凤楼、朝元前殿,非常卖力。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