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染刀锋八十年——残唐五代史》
第25节

作者: 英雄旗主
收藏本书TXT下载
  然而,在这个时候,虽然大宦官杨复恭在名义上还担任着左神策军中尉、观军容使这个中央禁军的最高官职,但是实际上这支军队已经没有了,实际情况也就是杨复恭成了光杆司令,已经没有军容可观了,这也为昭宗从宦官集团手中夺回兵权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这件事情还得感谢黄巢和田令孜。在黄巢攻入长安前夕,田令孜带着僖宗匆匆而逃,身边只带了五百神策军。当时戍守在关中的数万神策军因为找不到统属,乱作一团,所以凤翔节度使郑畋也就趁机将这数万神策军招致麾下。这样一来,原来的那支神策军也就不复存在了。
  田令孜到了西川后,又开始重新组建神策军,招募新军五十四都,共五万四千人,神策军军势又起。然而,到了光启二年(886年),田令孜用这支军队跟王重荣争夺盐利,结果被王重荣和李克用的联军打得一败涂地,只好裹着僖宗二次逃跑,这支军队再度灰飞烟灭,田令孜重建中央禁军的计划到这个时候也就彻底失败了。在这其后,僖宗命杨复恭代替了田令孜的所有职务,使他成为了中央禁军的领军人物。然而,杨复恭拿到手中的兵力有限,威望又更有限,所以也使他不可能成为像田令孜那么强势的人物,所以昭宗就在趁机其后重组禁军时,分了他手中的兵权。

  这里还要说一下昭宗和杨复恭的关系。按唐朝惯例,诸王不得参政,但昭宗在僖宗逃往成都时,由于百官未集,人手短缺,所以当时作为皇七弟的昭宗才有参与朝政,“握兵中要”,虽然说在那个时候他也就是占个位子,大事小情都没有他作主的份儿,但正是从那时开始,他和杨复恭有了接触,而且关系处得还非常不错,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杨复恭才力排众议,一手将昭宗扶上皇位。

  这也不奇怪,因为这两个人都恨田令孜。杨复恭作为杨复光的弟弟,在田令孜得势的时候一直受其排挤,所以对他心怀怨恨。而昭宗在跟着僖宗向成都逃亡时,因走得太急,连匹马也没有,当时他只是个十几岁的小孩,鞋都跑丢了,累得口吐白沫,刚想躺在地上喘口气,就被田令孜赶过来抽了一马鞭,催他继续赶路。昭宗当时惹不起田令孜,只得忍气吞声,但这口怨气却一直积在心中,这也让他和杨复恭找到了交好的理由。

  然而在昭宗被杨复恭扶上皇位后,却非但不感激他,更对杨复恭的专权行为十分地憎恨。这是因为昭宗自幼好读书,深明宦官专权祸国的道理,再加上从小到大,在皇宫里目睹的这些宦官的霸道行为,从根本上就对所有的宦官绝不相信,这其中当然也包括杨复恭。
  昭宗深明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道理,所以在继位之后,马上就在京师开始大规模募兵,人数达十万人之多,重新组建起一支庞大的中央禁军。而此时的杨复恭虽然是左军中尉兼六军十二卫观军容使,名义上总领禁军,但这支军队却不是他一手创立的,所以也不听他的指挥,而是由昭宗自己掌握了更大的话语权,这样一来,禁军的大权就由宦官集团重新回到了皇帝手中,这是在整个僖宗一朝都从没有出现过的局面,形势对昭宗来说是非常的有利。

  十几万的大军,本身来说就是个使人震骇的数字,而此时的昭宗,毕竟还是名义上大唐帝国内的最高领导人,还有很多忠于他的朝臣,还有很多支持他的地方势力,如果他能有效地指挥他的军队,利用国内诸侯间杀伐不断的大好时机,打赢两场大仗,重塑天子威严,那么他就很有可能一扫中唐以来皇权的颓势,达到他内除宦官、外平藩镇、重振大唐雄风的目的。

  说来也巧,在昭宗刚刚组建成这支军队不久,这样的好机会就接二连三地来了。

日期:2008-8-17 8:39:43

  (31)
  昭宗刚继位不久,地方藩镇就连续发生了两件大事,都要求朝廷出兵干涉,这就给昭宗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中央军事实力的大好舞台。
  第一件是原利州刺史王建跟剑南西川节度使陈敬瑄发生争斗,便借口陈敬瑄中断朝廷贡赋,要求朝廷讨伐。事情是这样的,王建在僖宗二次逃跑的过程中,由于对僖宗照顾得非常到位,所以被封为利州刺史,但在他上任之后,他的养父田令孜紧跟着就倒台了。利州就是今天四川的广元市,隶属于山南西道管辖,当时山南西道的节度使杨守亮是杨复恭的养子,当然王建这个田令孜的养子就成了他的重点打击对象。

  光启三年三月,杨守亮多次遣使召见王建,想趁机把他干掉,王建也知道他没安好心,不管他怎么叫,就是不去。这时候王建手下有个谋士,就趁机劝他说:“老大,杨守亮这么急着叫你去,肯定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眼儿,你去肯定是个死,不去也好不到哪儿去,利州四面受敌,咱们又在他的地盘上,他要是派兵打咱们,估计不一定能干过他,倒不如去阆州,那个地方虽然偏点,但是有钱,那块儿不归他姓杨的管了,咱们也就不怕他了。”

  王建一听有理,随即召募了八千士兵,顺嘉陵江而下,夺了阆州,又自称阆州防御使。这个行为实际上是个强盗行为,朝廷并不给与承认,但当时天下大乱,谁也没有精力管这种小事情,也就随他去了,而阆州属于东川节度使顾彦朗管辖,顾彦朗和王建曾一起在神策军中共事过,私人关系还不错,王建到了阆州后,顾彦朗不但不为难他,还给他供应军粮,王建人生地不熟的,当然也不会去惹事,两个人相处得还不错。

  但是王建到阆州的消息被陈敬瑄听到后,有点担心他和顾彦朗合兵算计自己,就找田令孜商量,田令孜一听就大笑道:“贼王八(王建的绰号),那是我的干儿子呀!只是因为杨守亮不能容他,才让他做了强盗,我现在就给他写封信,让他到咱们这儿来给你出力。”说着便写了封信,派人送到阆州。
  王建见信大喜,对左右人道:“十军阿父召我,我得去看望他老人家,顺便找陈太师要一大州,这一辈子也就值了。”说着就高高兴兴地带人上了路。等他走到了鹿头关,陈敬瑄又后悔了,派人守住关不让他进来。这一来王建大怒,当即率军破关西进,连拔汉州、绵竹、德阳,一路打到了成都城下。陈敬瑄遣使责问,王建反驳道:“十军阿父召我来,到了关中又不让进了,这不是逗我玩呢嘛!现在阆州也还给人家了,让我上哪儿去呀!”

  田令孜听了使者回话,也觉得理亏,便登上城楼安慰他,想把王建糊弄走,王建却带着自己的几个干儿子,站在清远桥上剪掉头发,以示跟田令孜决裂,并说:“老爹你太不够意思了,把你干儿子当猴耍,现在儿子是有家也回不去了,只好去做强盗。”说着便指挥军队攻城。其后数月,双方相互攻杀,互有胜负,十二州皆受其害。陈敬瑄因同王建相持不下,便中断了给朝廷的贡赋,而王建则因此为借口,要求朝廷派兵讨伐,顾彦朗也上表朝廷要求免去王建之罪,并移陈敬瑄以保两川和平。

  昭宗刚继位时,就下过旨意要将田令孜贬职流放,而田令孜依靠着陈敬瑄的庇护,对此拒不奉诏。昭宗因当时朝廷内外百废待举,抽不出精力处理此事,也就暂时将这件事情放了过去。此时接到王、顾二人的奏章,昭宗非常高兴,立即将其批准,重申了对田令孜的处理意见,并将改命为陈敬瑄龙武统军,即刻赴任。意见传达到西川后,田令孜与陈敬瑄据不受命。

  昭宗也知道他们不会接受,随即决定出兵讨伐。这件事情的发生对他来说非常有利,不但使他可以趁机报当年田令孜那一鞭之仇,更可以借助这次讨伐西川的机会,压制一下国内藩镇的嚣张气焰,重塑大唐天子威严。
  文德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昭宗命宰相韦昭度为行营招讨使,率兵出征。命山南西道节度使杨守亮、东川节度使顾彦朗助讨,同时割邛、蜀、黎、雅四州设置永平军,任命王建为节度使,充任行营诸军都指挥使。由此,昭宗继位后的第一次中央对地方藩镇的大规模讨伐战争正式打响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