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染刀锋八十年——残唐五代史》
第23节

作者: 英雄旗主
收藏本书TXT下载
  朱温闻言大喜,连声道:“天降奇人,独资我成就大事!”随后,朱温派出大量心腹,投往郓州,朱氏兄弟不知是计,照单全收,不但对朱温这些心腹厚礼相待,还纷纷给他们安排到了重要岗位工作。
  朱温见时机成熟,一面上奏朝廷,称朱氏兄弟破坏行规,出高价挖墙角,是典型的不正当竞争手段,要求监管部门从严、从速、从重查处。又一面写信给朱瑄,要他把叛逃的士兵送还汴州。朱氏兄弟出高价买来的士兵,当然不可能再给朱温送回去,又因为刚帮了朱温一个大忙,在回信时,言语上十分不逊。
  朱温要得就是这个效果,当即于光启三年八月,以大将朱珍、葛从周为统帅,出兵攻占了天平军的属地曹州,随后又上奏朝廷,传檄诸道,称自己是很遵纪守法的,本来不想兴兵,这次之要所以出兵攻打天平军,完全是因为受到了朱氏兄弟的强烈迫害,是一种被逼无奈的结果,虽然自己一贯热爱和平,从来也没想过打仗,可是除了这么做以外,一点办法都没有。

  朱温这一手十分的厉害,属于典型地得了便宜还卖乖,从中完全可以看出他不但具有过硬地军事素质,同时还具有极为高明的政治手腕,这一点在其后的汴、晋之争中显得尤为重要。晋军主帅李克用其实也算是那一代的极为出色的人物,要单以军事才能来说甚至还要在朱温之上,但这个人的性格却和朱温恰恰相反,做起事情不考虑后果,想干就干,早年任云中防御使时就有过因为部下的拥立而杀害主管领导的行为,后来又因为王重荣的事情,竟然带兵把僖宗赶出了长安,给自己造成了极为恶劣地政治影响。

  反观朱温,虽然他同样也是一刻没有停下自己扩张的脚步,却总能为自己找到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甚至可以将自己装扮成一副受害者的模样,用来博取舆论的同情和各方的支持。所以在朱温彻底撕去伪装之前,唐朝政府一直都将他看作是可以信赖的武装力量,是可以依靠的地方势力,对他的一切行动都大力支持,这也是朱温能在很长时间内压上李克用一头的主要原因之一。

  再说朱氏兄弟见朱温带兵来攻,当然也不可能坐以待毙,随即合兵奋力反击。这时曹州已破,两军相向而行,于濮州东部的刘桥相遇,双方一场大站,郓、兖兵大败,被汴军斩杀数万人,朱瑄、朱瑾在手下拚死力战下,仅以身免,惶惶逃回郓州。
  十月,朱瑄命其弟朱罕带步、骑兵数万援救濮州。此时,朱温已亲临濮州战场,听到此消息后,便命朱珍急攻濮州,自与葛从周迎击朱罕,两军相遇于范县,一场恶战后,将郓州兵打得溃不成军,朱罕也被擒斩首。到了十月初七,朱珍攻破濮州城,刺史朱裕单骑逃往郓州,自此,天平军所辖四州已被朱温攻下一半。
  朱温本着痛打落水狗的精神,对敌人毫不手软,命朱珍继续进军,东征郓州。这时天平军连战连败,形势极为严峻。但这个朱瑄也不是好惹的,自知此时力敌汴军难以取胜,只好灵机一动,生出一条妙计,命手下朱裕给朱珍去信,诈称愿降,并约朱珍半夜攻城,由自己作为内应。
  朱珍连战连捷,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对狡猾的敌人失去了最基本的戒心,竟然心以为真了,当晚便带兵杀到郓州城下。朱裕假作内应将城门打开,放汴军入城,接着又将城门关上,然后伏兵四起,对汴军围而杀之。至此朱珍方知中计,但为时已晚。汴州军深夜中了埋伏,乱作一团,任人宰割,毫无抵抗能力。朱珍拼死力战,才冲出城外,慌忙带残部逃往濮州,随后撤回汴州,不久后,曹州也为朱宣复得。

  朱温这一次征讨天平军,历时两月,先胜后败,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因此与朱氏兄弟结下深怨,以致双方于其后十年间征战不断。但是,朱温在这一战中非常有效地打击了天平、泰宁军的有生力量,不但使其在短期内元气大伤,无力再战,更向中原其他藩镇展示出汴军强大的军事能力,所以在这之后,邻近藩镇内乱或彼此产生争斗时,往往都来汴州向他寻求庇护或要求他主持公道,朱温则趁机名正言顺地出兵干涉,从中渔利不少。


日期:2008-8-16 10:11:55

  (29)
  从郓州撤军后不久,朱温集兵于宋州,准备赴蔡州攻打秦宗权。然而,临近的魏博军部将罗弘信发动兵变,囚禁了魏博节度使乐彦祯,并杀害了朱温派往魏博筹粮的部将雷邺,乐彦祯之子乐从训败走内黄县,遣使向朱温求救。
  魏博军镇,下辖贝、博、魏、澶、卫、相六州,地域广大,兵力强劲,是当时一大著名军镇,其镇南部与朱温辖境相连。早在中和三年二月,魏博军发生大乱,杀节度使韩简,拥立大将乐彦祯为留后,不久乐彦祯被朝廷正式发表为节度使。乐彦祯当上节度使后,虽然对内残酷剥削压迫,对朝廷也很不恭敬,但在处理和朱温这个强邻的关系上,手段还是比较灵活的。早在朱温攻黄巢时,他就以军粮三万斛,战马二百匹相助,所以跟朱温的关系搞得一直还算比较好。

  当时朱温正准备出兵讨伐秦宗权,因感军粮不足,所以派遣部将雷邺带着一万两白银去魏博筹粮,没想到恰在这个时候,魏博发生了变乱,雷邺既然死了,那一万两白银自然也就没有了,所以当朱温接到乐从训的求救信后,不禁心如刀绞,想着那一万两白花花的银子说没就没了,出身贫寒的朱温再也按耐不住他内心的愤怒,当即命都指挥使朱珍点齐兵马,出兵魏博,而他自己也亲自带兵移帐滑州,发誓要报这万两白银之仇。

  但在此时,罗弘信已经赶在朱温之前擒下了乐从训,并连同他的父亲乐彦祯一并斩首,又遣使带着大量的金银钱币,粮食器物送到朱珍营中,要求同汴军修好,朱珍不敢自专,派人将罗弘信的使者送往滑州,请朱温亲自处理。
  朱温见丢了的那一万两白银不但原封不动地送了回来,还平白无故地多了不少,感到很欣慰,又觉得罗弘信这个人很懂事,那一腔的怒火也就随之消掉了。正巧这时河阳的张全义被围,也向朱温求救,朱温感到这又是一次扩充势力范围的好机会,所以当即同意了魏博方面的请求,转而出兵河阳。
  当时在河阳相争的两方是河南尹张全义和河阳节度使李罕之。这两人和朱温一样,都是黄巢旧将。张全义曾任黄巢朝中的吏部尚书,充水运使。黄巢兵败后投了河阳节度使诸葛爽,被表为泽州刺史。李罕之也是黄巢手下大将,但在黄巢入关前就投靠了淮南节度使高骈,被高骈表为光州刺史。光州与蔡州相邻,秦宗权攻光州时,李罕之不敌逃走,也投了诸葛爽,被诸葛爽任命为河南尹,东都洛阳留守。中和四年,李克用在上源驿遭了朱温的暗算,带兵途径洛阳,李罕之竭力巴结,把李克用照顾得非常到位,二人也因此留下了一段感情。

  诸葛爽死后,其子诸葛仲方年少,河阳大权落入大将刘经手中。刘经对李罕之有所忌惮,所以起了杀心,率兵攻之,结果被李罕之打得大败。此时张全义因不满刘经专权,所以便与李罕之联手,但没想到这一回却反被刘经打败,只得分别退守泽州、怀州。不久,秦宗权的部将孙儒攻陷河阳,赶走了诸葛仲方,自任河阳节度使,张李二人又联手对抗孙儒。

  第二年,朱温取得了汴州大捷,秦宗权的精锐之师损失殆尽,消息传来,孙儒军心不稳,张全义与李罕之趁机发难,更请李克用派兵相助,孙儒不敢孤军自守,慌忙弃镇逃回蔡州,河阳、洛阳则落入二人之手。其后。李克用又表荐李罕之为河阳节度使,张全义为河南尹兼东都洛阳留守。两人本来都是黄巢旧将,又共经患难,如今又都如愿以偿。于是便歃血为盟:永同休戚,生死相依。

  但这种盟约在残唐五代那种乱世中,可信度基本为零。光启三年六月(887年),河中军发生内乱,大将常行儒带兵攻杀了王重荣,立王重荣之弟王重盈为节度使,不久后又被王重盈所杀。李罕之趁机想占河中,遂出兵攻占了绛州。当时因为一直以来李罕之对河南府所求无度,引起了张全义的强烈不满,但也不敢发作。王重盈便趁机暗结张全义,要除掉李罕之,张全义表示完全同意。

  文德元年(888年)二月,李罕之尽发其部攻打晋州,内部十分空虚,张全义则趁机起兵,乘夜偷袭河阳。李罕之毫无防备,被洛阳兵一口气连夺三城,李罕之靠跳城墙步行出逃才得以幸免。其后又跑到河东向李克用求援。李克用念及旧情,便于当年四月,以康君立为南面招讨使,率李存孝、薛阿檀、史俨、安以俊、安休休五员大将,出兵助李罕之收复河阳。张全义据城固守,不久城中粮尽,张全义只剩下一匹马,也拿来杀了济军。在这种情况下,张全义便将自己的妻儿送往汴州为人质,请朱温出兵救援。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