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壶烧酒聊先秦》
第58节

作者: 介鸢
收藏本书TXT下载
  在灭掉了昆吾氏后,商汤士气前所未有的高涨,此时正是向夏桀发起致命一击之时,于是商军将矛头一转,从西向东压向夏都斟鄩。
  日期:2022-11-13 14:10:55
  (续上)
  昆吾氏只是商汤的一个主要竞争对手,灭夏才是他的终极目标。
  为了这一天,商汤不知道盼了多少个日夜了,虽然实力上处于碾压的态势,但是他还是不敢掉以轻心,战前做了充分的准备。
  为了提高军队的士气,商汤召集三军召开了隆重的誓师大会,并在会上发表了讨伐夏桀的文辞激昂的檄文,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汤誓》,后被收录到《尚书》中。
  在大战前进行誓师,这已经成为惯例,比如夏启的《甘誓》、商汤的《汤誓》、周武王的《牧誓》等,都是为了鼓舞将士奋勇杀敌的有效手段。
  只见商汤激动地说道:“众人听真:不是朕敢于兴兵作乱,而是因为夏桀犯下了太多的罪行,是上天命朕罚之。朕听说有人抱怨说放弃农活而征伐不对,可是夏桀有罪啊,朕畏惧上天,不敢不去征伐。你们或许会问:‘都说夏桀有罪,那他到底犯了什么罪?’那在这里,朕就明确告知大家。夏桀加大徭役,耗尽了夏的民力;又重加盘剥,掠光了夏的资财。夏的民众不敢明争,只能以怠工相抗衡。他们又恐于夏桀的淫威,所以隐晦地诅咒说:‘这个太阳什么时候灭亡,予宁愿助汝一臂之力!’夏桀的德行已经到这种地步,所以朕必须去讨伐他!希望汝等和朕一起来奉行上天降下的惩罚,事成之后朕必重赏。汝等不用怀疑,朕绝不食言。但话又说回来,若汝等抗朕的命令,那就是朕的敌人,届时定斩不赦!”

  在这里有必要科普一下商王的自称问题。
  商王的自称比较多,从甲骨文中可见的有“朕”“予一人”“予小子”等,而刚刚的一篇《汤誓》,便有“朕”“台小子”“予”“予一人”等多种称谓。
  “朕”这个字在秦朝建立前就是“我”的意思,当时不管是王公贵族还是平民百姓,人人都可以用,后来秦始皇规定“朕”这个字只属于他自己,自此之后其他人就没有使用权了。
  《离骚》中有“朕皇考曰伯庸”,意思是我已去世的父亲字伯庸,周初周公旦在他的《康诰》《酒诰》中有“朕其弟”,意思是我的弟弟,“朕”这个字就被屈原和周公旦都用过,可见秦朝前人人可用。
  “予一人”,可谓是见于史料的最早的帝王自称,始见于《尚书·商书》里的《汤誓》。
  商王对于自己“予一人”的称谓,后世有研究表示,是商王谦虚的表现,为了显示自己与他人之间没有区别,正所谓“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他也只是所有人中的一人而已。
  不过这一自称并不经常使用,只用在商王发表诰命等比较肃穆的场合时。
  “予小子”,这是商王在先王去世之后,服丧期间用来自称的名字。
  《礼记》中就记载了商王太甲曾说的话:“予小子不明于德。”
  这里的“予小子”便是指的他自己,跟它类似的还有“台小子”。
  如此看来,商王自称众多,为方便理解,日后用到时统称为“朕”。
  日期:2022-11-13 15:07:40

  (续上)
  在这段《汤誓》中,夏朝百姓诅咒夏桀的原话是:“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
  百姓将夏桀比喻成太阳,这并非夸赞,而是夏桀不知廉耻的自我标榜。
  夏桀曾将自己比作太阳,让百姓像歌颂太阳一样歌颂他。
  相传夏桀曾做过一个梦,他梦见天上出现了两个太阳,一个在东边,一个在西边,两个太阳互殴,最后西边之日战胜了东边之日。
  “西方日胜,东方日不胜”,这一结果让夏桀欢欣雀跃,原因就是他一直将自己比作太阳,而夏都斟鄩在商都亳的西边,如此说来,岂不是自己灭商势在必得?

  因为有这样的思想认知,夏桀才会有此前一直对商汤放松警惕的表现。
  “时日曷丧”,这个成语出自这里,意思是表示誓不与其共存,形容痛恨到极点。
  誓师,讲清楚了出兵的原因,披露了夏桀的罪恶,明确了奖惩规定,从而使军威振奋,将士们纷纷摩拳擦掌,都想立下这不世之功。
  就这样,公元前十六或十七世纪的某一天(因过于久远,夏商周断代史提供的年份不可信),商与夏最终在“仓皇”这个地方摆开了阵势,双方进行了一场决定历史走向的一战,史称“仓皇之战”。
  “仓皇之战”的名气实际上是跟华夏与蚩尤的“涿鹿之战”、商与周的“牧野之战”不相上下,因为这场战争的胜负直接决定着一个时代的更替,所以可以想象的到,双方一定是全力以赴,因为败的一方自然清楚结果会怎样。
  当双方都是全力以赴的时候,那么实力强的一方便会占有相对的优势,此时商的实力要强得多,虽然夏桀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但终究抵挡不住,节节败退,最终惨败于今山西省永济市有娀氏旧址。

  说来不知是不是巧合,这有娀氏本是商祖契母亲简狄的母邦,夏桀败于此地,是否也是冥冥之中预示着改朝换代为天命所归?
  成语“仓皇出逃”“仓皇失措”,最早就出自这一战,但是“仓皇”所指何地,至今没有定论。
  日期:2022-11-13 19:09:01
  (续上)
  估计夏桀打死也不会料到,他梦中“西方日胜”的谶语,却最终没有应验在他身上,这天下有德者居之,又岂是他一个梦所能决定?
  又或者,他对自己定错了位,他本为“东方之日”。
  从商汤灭夏桀的路线来看,商军是先攻取了夏都斟鄩西面的昆吾国,然后由西向东攻伐的夏桀,这么看来,商才是那个“西方之日”,上天给的谶语并无问题。
  不管怎么说,夏桀惨败是不争事实,为了避免战败被杀,他率夏朝残兵仓皇而逃,此乃天赐良机,商汤自然不能放过,于是紧追不放,结果双方又在鸣条(一说今山西省安邑市,一说今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一说今河南中部)这个地方大战了一场,最终夏军全军覆没,夏桀也被活捉。
  后世认为“鸣条之战”是夏朝败亡的关键战役,而实际上之前的“仓皇之战”才是使夏军军心动摇的根本一战,此战为“鸣条之战”夏桀的惨败奠定了基础。

  商汤心怀仁德,认为杀死夏桀会激怒夏后氏的遗民,于是将他放逐于历山(一作“鬲山”),也就是当年舜在那里耕种的那个历山,今山东济南千佛山。
  当时山东属于东夷部落所在地,因为有过后羿和寒浞的叛乱,所以夏跟东夷诸部是世仇,商汤这招借刀杀人之计过于阴险。
  夏桀当然知道商汤不怀好意,所以他不敢在历山久留,于是一路南下逃到了南巢之山,也就是今安徽省巢湖市境内的一座山上,最后终老于此。
  到此为止,夏朝灭亡。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制政权夏朝,从夏禹开始,共传十四世十七任后,最终败亡于夏桀之手,即便是加上中途太康失国那近一百年,夏朝历时也就五百年左右,相比较之后的商朝和周朝来说,确实存在的时间短了点。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