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人会有这种认识呢?
其实这恰恰说明,人类通过对事物的观察,比如种子从土地里发芽生长,比如人死后丧葬埋于土地等等,本性地认为人就是来自于土地,最终也要融化于土地。
至于人类到底起源于何处,之前已经讨论过这个话题,因为涉及面庞大,且不是本书的重点,所以暂时搁置,待有时间单独行文,再与诸君一同探究。
日期:2022-10-24 17:13:12
(续上)
关于女娲的传说,其实还远远不止“造人”这一件,其中最为惊天动地的大事,便是“女娲补天”。
根据西汉《淮南子·览冥训》记载,远古之时,相传撑起上天的四根天柱倾倒,从而致使天空撕裂出巨洞,而九州大地裂毁,大火蔓延不熄,洪水泛滥不止。女娲作为创世神,不忍人类遭受如此大难,于是炼出五色石以补天空,折神鳖之足撑起天的四极,灭大火平洪水,这才使得人类恢复正常生活。
关于导致这次天塌地陷的原因,其它古籍中的记载有所差别。
《论衡·谈天篇》和《三皇本纪》记为水神共工与火神祝融交战,共工用头去撞世界支柱不周山,导致天塌地陷;《淮南子·天文训》记为共工与颛顼之战;《淮南子·原道》记为共工与高辛氏之战;《雕玉集·壮力》记为共工与神农氏之战;《路史·太昊纪》记为共工与女娲之战。
不管是什么样的记载,最终要表达的都是古人对于女娲补天丰功伟绩的赞扬,对女娲这样的民族始祖的崇拜。
自从“女娲”这个名字在《史籀》中出现之后,“女娲”的事迹才在后世的《礼记》《山海经》《淮南子》《汉书》《风俗通义》《帝王世纪》《独异志》《路史》《绎史》《史记》等典籍中出现,而且神话色彩越来越浓。
在这些典籍中,女娲的名字有很多,娲皇、灵娲、帝娲、风皇、女阴、女皇、女帝、女希氏、神女、阴皇、阴帝、帝女等,所代表的都是女娲,可见后人对她人文始祖地位的历史认同,同时也体现了她在上古神话中的崇高地位。
日期:2022-10-24 18:34:43
(续上)
中国文化的根基里一直是男权思想占据主导地位,那么为什么会将女娲定义为女性的人类始祖,并加以膜拜呢?
抛开神话传说,翻看中国历史的发展就能知道,中国远古社会大体上可以分为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两个阶段。
我国境内发现最早的原始居民,是生活在约一百七十万年前的云南元谋人,他们会用天然火,还会用简单打制的石器,生活以采集和狩猎为主。当时的自然条件十分恶劣,他们要随时提防洪水猛兽的袭击,于是他们少则十几、多则几十个人聚在一起生活,这就是原始人群。
直到三万年前左右,在北京周口店出现了山顶洞人,他们已经学会人工取火,开始采用磨制和钻孔技术来制造石器和骨器,这个时期估计就是“燧人氏”所生活的时期。
山顶洞人过着氏族公社的生活,氏族是原始社会时期人们按血缘关系结成的社会组织。在氏族内部,人人平等,共同生活,共同劳动,共同分配劳动果实,有公共墓地等。
日期:2022-10-24 21:25:24
(续上)
氏族公社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又分为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两个阶段。
距今六千年前,我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母系氏族公社进入到繁荣阶段。
此时的人类没有固定的性伴侣,所以男女可以自由交合,这种情况甚至发生在母子、兄妹之间,所以就算伏羲和女娲真是兄妹俩,这在当时都不算是事,这是最原始的动物习性,唐朝李冗根本不必为圣人讳。
实际上,在世界各地的神话传说中,这种看似乱伦的男女关系时常发生,特别是希腊神话中,更是乱得没谱,“大地女神”盖娅给宙斯带的绿帽子可不能以个位数来算,所以大可不必遮掩这种原始社会的“不文明现象”。
男人办完事之后就不再管后续事情了,所以万一女人生了孩子,也是由她自己抚养。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种族以母系血缘来确定亲属关系,女性在氏族中起支配作用,有着绝对的话语权。
这就是母系氏族公社,浙江余姚的河姆渡氏族和陕西西安的半坡氏族,就是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
伏羲和女娲所处的年代,大体应该在这个时期。为了展现曾经有过的母系氏族公社历史,后世极力推崇女娲这样一个女性部落首领,实际上体现的是一种历史传承。
随着历史的发展,男人在氏族中占的分量越来越重,无论从力量还是速度,男人都要强于女人,特别是狩猎等维持生计的活动,主要也是依靠男人,所以逐渐的男人开始在氏族中起到了支配作用。
大约距今四五千多年前,我国黄河流域的一些地区开始进入父系氏族公社阶段,人们开始按父系血缘来确定亲属关系。
山东泰安的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典型反映了父系氏族公社阶段的情况。
所以结合人类社会的真实发展,对于上古神话传说的演变,国学大师钱穆曾经做过精辟的分析:“中国古代历史传说,极富理性,切近事实,与并世其它民族追述古史之充满神话气味者大不相同。如有巢氏代表巢居时期,燧人氏代表熟食时期,庖牺氏代表畜牧时期,神农氏代表耕稼时期。此等名号,本非古所本有,乃属后人想象称述,乃与人类历史文化演进阶段,先后符合。此见我中华民族之先民,早于人文演进,有其清明之观点与合理的想法。”
日期:2022-10-25 07:42:31
第四章 炎黄子孙(1 老黄牛精神)
如果要将上古硬性的划出个分水岭,那么应当以五千年前,也就是公元前3000年左右开始划分比较合适,因此从此刻开始,才算中国原始人类进入到了一个相对文明的时代。
文明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华文明大约从一万年前开始起步,一直到五千多年前,这个漫长的阶段都是文明的探路阶段。
这五千年的特色表现在出现了许多属于文明范畴的新要素,如陶器的发明、原始村落的形成、原始农业的萌生、人们从聚族而居到城市雏形的应运而生等等。这些崭新的要素,为中国正式跨入文明社会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我们经常说的,中华文明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实际就是说的从公元前3000年左右,也就是从炎帝、黄帝时期开始的。
而从炎帝、黄帝时期一直到夏朝建立之前,这大约有一千年的历史,而这一时期可能是文字、青铜、城市、礼仪的生成期,是通过战争手段产生“天下共主”的伟大时代,是中华文明的起源期。
从考古学上看,与这一时期相对应的文明有黄河流域的龙山文化,长江流域的良渚(zhǔ)文化和石家河文化,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四川的三星堆文化等,可以说在中国广阔的大地上,同时出现了多种文化形态,这说明中华文明是多源的,而不是古时儒家体系所倡导的单源的、一脉相承的血缘关系。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