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案现场》
第23节

作者: 叉叉打叉叉
收藏本书TXT下载
  长发及腰,年龄应该不到三十岁,生前应该是一个很漂亮的女子
  陆川并没有直接用油印拓印指纹,经过浸泡的尸体会有浮肿。

  如果不经过处理,拓印下来的指纹纹路之间的间隙会放大。
  就像将指纹整个放大了一定倍数,这会给后期的比对造成不小的困难。
  打开现勘箱,陆川开始对尸体的手指进行处理。
  但是在此之前,陆川需要跟法医进行沟通。
  毕竟现勘只有对尸表进行勘察的责任和权利,要想直接动尸体,必须经过法医的同意。
  “王法医,尸体经过浸泡,手指浮肿,我需要对手指进行一定处理,但不会对尸检完成影响,您看……”

  王长江是刑侦支队资深法医,从实力上来讲,和刘国栋的技术水平相当。
  但是,在地位上来说,就没有刘国栋高了。
  行动组和刑警中队一般求不到法医身上。
  在整个刑侦支队,法医可以说是最清闲的岗位之一。
  和门口报刊亭送报纸的大姐有一拼。
  “没事,”王长江摆摆手:“尸体表面没有其他伤痕,死因应该就是机械性窒息。”
  “小沈,你帮小陆,先对尸体进行拍照,固定解剖前尸体形态,然后小陆再采集指纹。”
  “好的,老师。”
  声音甜美,清脆,对方的笑容也很吸引人。
  刑侦支队警花之一,沈妍。
  陆川的学姐,两年前入警。
  两人原本在学校的时候就认识,毕竟一个知名校花,一个知名校草,肯定有交集。

  “麻烦师姐了,改天请师姐吃饭。”
  “好啊,到底哪天,我可等你咯。”
  沈妍笑起来很甜,给阴森的解剖室带来了一丝活力。
  “就明天吧,明天咱们两个专业估计就不会太忙了。”

  尸体情况简单,解剖工作今天就能完成,现勘的工作今天也差不多了。
  明天正好吃饭。
  沈妍拍照很快就结束,接下来陆川上场。
  打开现勘箱,陆川取出一根五厘米长的钢针。
  然后准备了一个纸杯,将钢针缓慢插进尸体的指甲缝内。
  深度较浅,只有一厘米左右。
  沈妍和王长江以前也见过刘国栋他们采集尸体的指纹,但也就是清洗手指之后,直接拓印就完了。
  没像陆川这么复杂。
  “陆川,你这是……”
  王长江老神自在,尽管好奇却没有开口,懂事的沈妍瞪着大眼睛好奇道。
  “这钢针是空心的,能够一定程度上排除指甲内的体液,消除浮肿,让采集的指纹更加容易比对。”
  说话间,钢针的尾部已经滴出浅黄色液体,手指肚也渐渐干瘪。
  沈妍一脸惊奇的看着陆川操作,偶尔啧啧称赞。
  陆川的心情也很愉悦,这就跟孔雀开屏是一个道理。

  采集指纹就是那扇羽屏。
  陆川的操作很快完成,然后截取了头发和指甲,用作DNA检材。
  接下来,沈妍和王长江忙着解剖,出具验尸报告。
  陆川回到实验室,先是通过仪器提取DNA信息。
  DNA信息的提取不像常人想象的,将检材直接送进某种仪器,然后就能得到DNA信息。
  所有的DNA检材都要经过预处理,然后才能提取信息。

  痕检的专业术语叫做纯化。
  以前,刑侦支队进行DNA提取有很多种方式。
  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液态提取和固态提取。
  但是在十年前,上边发明了提取纯化DNA的试剂,这统一了刑侦上提取DNA的手段。

  也大大降低了DNA信息提取的难度。
  陆川在大学的时候就学习过,这一个多月也看过刘国栋他们操作仪器。
  虽然一些疑难杂症无法搞定,但是一般的DNA提取还是没问题的。
  对检材进行处理后,陆川开始准备比对指纹。
  海州市公丨安丨局的指纹库和全省都是联网的。
  这也是省厅过去几年大力推动的一项工程。
  随着科技进步,居民信息完善,越来越多的人被采集指纹。
  在一些派出所,甚至有这方面的指标,一年必须采集多少指纹。
  所以很多去派出所办事的人,会经常碰到先采集指纹,完了在办事的情况。
  陆川虽然没有过硬的指纹比对分析能力,但是他指纹采集的非常标准。
  系统能够自行进行比对。

  陆川忙活的时候,幸福水库现场的打捞队也有了成果。
  秦勇最担心的情况没有出现。
  水库里没有第二具尸体,打捞队伍捞上来的是一辆电动车。
  这个就是现勘的工作范畴了。
  刘国栋已经对电动车进行了初步检查。
  “秦队,电动车后轮轴承内发现了搅进去的长发。”
  带着三层手套的刘国栋拿着一截麻绳:“麻绳是在电动车后座上发现的,很可能是捆绑尸体的工具。”

  “先把电动车拖回支队,现勘这边要做详细的检查。”
  面对很有可能是抛尸工具的电动车,秦勇给予了高度重视。
  “任强,你们组对附近的村民进行摸排。”
  “孙军,你们负责排查附近的监控摄像,尤其是三天前的监控要重点关注。”
  “是!”
  孙军是行动一组组长,两人领命后随即开展了工作。

  秦勇眉头深皱,直接坐上车去市局汇报。
  水库沉尸,而且最少已经过去三天,案件的侦破难度,在理论上来说要比张文命案大的多。
  当然,具体情况还要看走访调查和摸排的情况。
  也有不少命案,直接就在群众摸排的时候就破了。
  毕竟杀人这种事,除了极少见的系列杀人案,很难有人有积累经验的机会。

  就比如杀死张文的张敏路。
  虽然把现场收拾的很干净,但是那颗燃尽的烟头还是出卖了他。
  而根据张敏路的口供,他当时是在擦拭现场的时候抽的烟。
  而且也想到了,烟头如果留在烟灰缸内会成为证据。

  所以他只在烟灰缸里弹了烟灰,烟头也自己收了起来。
  可是他在抽完第二根烟的时候,把烟头扔进了垃圾桶。
  百密一疏,这才是常人。
  滴水不漏,都是能人。

  而这个社会上,绝大多数人都是常人。
  就好比会所里的少爷,大多数都是手上功夫,或者嘴上功夫厉害。
  真有天赋异禀的,去某豆谋职赚的可能更多。
  即便赚的不多,伺候的对象成色也大多比较高。

  刑侦支队。
  陆川已经完成了死者DNA信息的提取,指纹比对也已经完成。
  正在给刚刚回来的刘国栋汇报。
  “死者叫王琳,女,海州本地人,26岁。”
  “叮!”
  “基础任务完成:宿主较为完美的提取了浸泡尸体的指纹信息,完成了死者身份确认。”
  赶巧了,上个月死者刚刚补办过身份证,所以在指纹系统里留下了指纹信息。
  刘国栋对陆川这么快就确认了死者的身份有些惊讶。
  “浸泡过的尸体,采集的指纹会有些膨胀,系统比对没这么容易吧?”

  刘国栋以前也接触过侵泡尸体的指纹。
  这种指纹提取不难,但是比对就很有难度。
  因为尸体浮肿的原因,拓印的指纹膨胀,这就要对指纹进行二次调整。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