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桑百年---为您讲述那段离我们并不遥远的历史》
第7节

作者: 京城老九
收藏本书TXT下载
  道是清代省以下,府以上的一个行政单位,官职名称为道员,又称“道台”,正四品。从职能上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专管省内某一项事物的巡道,比如有管盐的、管粮的、管水利的、管军备的等等各种道;还有一类是分守道,负责省内某一地区的行政管理。杭嘉湖道就属于分守道,隶属于浙江省,下辖杭州、嘉兴和湖州三府。
  林则徐连升三级,开启了他后半生的地方官生涯。

  日期:2022-05-23 12:43:53
  外放浙江
  现在的人们提起林则徐,首先想到的就是禁烟。而真正让林则徐在清代政坛脱颖而出的是靠他的治水功绩。
  自古浙江就是富庶之地,宋代词人柳永的一首《观海潮》更是尽显这三吴都会的繁华。可踌躇满志的林则徐到任后却有点懵圈。他在下乡考察的时候发现,这传说中的“鱼米之乡”竟然如此破败,水利年久失修导致连年粮食欠收。

  有句老话形容浙江,“七山二水一分田”,耕种面积本就有限,水利建设的缺失和灾后治理工作的失当,自然会产生粮食逐年减产的恶性循环。而有些当地官员不思治理,甚至联合土豪恶霸大开“花会”(当时的一种赌博方式),导致当地百姓苦不堪言。
  虽然“烟柳画桥,风帘翠幕”的美景犹在,却哪里还见得到“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的兴盛景象,更谈不上什么“竞豪奢”了。
  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就在林则徐了解完当地实际情况,准备“点火”的时候,朝廷那边发生了一件大事。
  嘉庆驾崩,道光继位。
  刚登基的道光和刚上任的林则徐一样,都锐意进取,希望创出一片事业。在接连布置的几项政府重点工作中,有两项就是明令各地方兴修水利,防止灾患和整顿吏治,惩治贪污。
  道光的“火”和林则徐的“火”烧到一块去了。

  本来就想大干一场的林则徐,有了政策的支持,更能放开手脚。他先是凭借多年对水利研究的理论支持,大力兴修海塘。
  经他修复的海塘,不仅比原来的更高,而且用料更为严格(新塘采石,必择坚厚),并在外围增添了桩石,使其更为坚固。
  随后取缔“花会”,严禁“花赌”, 凡是发现有官员徇私舞弊的严惩不贷。
  就在林则徐干的风生水起的时候,他却发现周围同事对他的态度慢慢发生了变化,自己逐渐地被当地的官场孤立了,甚至出现了诽谤他的流言蜚语。
  其实这也不难理解,为官清廉的林则徐,在兴修水利,严惩“花会”的时候肯定会触动一些人的利益。最主要的是,这是他第一次外放做地方官。在京城翰林院的时候,也就是编纂书籍,做做学问。做御史就是写写奏折,打打嘴仗。而地方官就不同了,方方面面牵扯的利益太多,明枪暗箭防不胜防。经验不足的林则徐也确实是在一些事上用力过猛,已至哪得罪人了自己都不知道。
  偏偏在这个时候老家来了  ,彻底击垮了本就不堪重负的林则徐。
  父亲病危。
  林则徐刚到杭嘉湖道的任上,就给家里写信,打算接父母来杭州养老,结果只有母亲来了,父亲故土难离没有前来。从赴京上任,到现在已经八年没有见过父亲。林则徐接到家书心急如焚,立刻向浙江巡抚帅承瀛辞职(开缺)。
  虽说在地方受到了同僚的排挤,但帅承瀛很清楚林则徐的能力和为人。可惜到任时间不长,还没来得及过多的接触,就收到了他的辞职报告。
  本想在任上有所作为的帅承瀛,当然不希望这位能干的下属离开。于是建议林则徐不要辞职,请几天假,回家照顾老人,然后再回来继续任职。因为一旦辞职,帅承瀛就得向朝廷提出开缺,免除林则徐杭嘉湖道的职务,另找别人来任职。但林则徐坚持辞职。帅承瀛无奈,只好同意。随后,林则徐带着老母妻儿匆匆回了老家。

  在回家的路上,妻子生下了他们的第二个女儿林普晴。这个女儿长大后嫁给了林则徐的外甥,晚清名臣沈葆桢。
  而父亲的病,来得猛,去得快。到家后发现父亲已经快痊愈了。
  虚惊一场。
  按说父亲的病好了,林则徐应该回京城请求起复。但此时的他已经对官场心生厌恶。他想不明白,同样是为朝廷效力,自己做的事,上对得起国家,下对得起百姓,为什么得不到同僚的理解和支持。于是找了个借口,说自己病了,继续休假。

  日期:2022-05-24 11:39:19
  治世能臣
  林则徐本想在家踏踏实实的待段时间,调整下状态,把那些想不明白的事捋清楚,然后再为未来重新做个规划。
  不过他发现自己根本就踏实不下来,还是因为那个最实际的问题,没钱。
  在京城上班的最初几年,他的子女相继出生,每年的俸禄根本就不够开销。只能靠卖字和去书馆兼职教书来补贴家用,据说还接受过老领导张师诚的接济。好不容易外放了四品道台,养廉银多了不少,却只干了一年就辞职回家了。再加上他为官清廉,虽然做了十年官,但几乎没攒下什么积蓄。
  父母看着儿子待在家里无所事事,就天天在耳边念叨,催他赶紧回去上班。还说了两个让林则徐难以反驳的理由。第一,家里没实力让他啃老(家无担石之储);第二,不回去当官还能干啥(居乡无可为生)。

  道光二年(1822年)在家待了半年多的林则徐终于决定回京补官。当然,除了生活所迫外,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自己经世报国的理想还未实现,不甘心就此放弃。
  清代对官员的管理制度是非常完善的。像林则徐这种因故辞职,之后又申请回来上班的情况,有个名词叫“坐补原缺”,意思是说,按惯例什么时候等你病假前所在的岗位空出来,你再补上。所以当初帅承瀛劝林则徐请假别请辞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不过有惯例就有特例,林则徐就属于特例。
  别忘了林则徐还在北京当官的时候,就有一个十分欣赏他的老师曹振镛。这时候的曹振镛已经做到了武英殿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太子太傅,可谓是位极人臣。
  在林则徐辞职回家的那段时间,曹老师就经常在道光面前推荐这位学生。道光也了解林则徐为官时的表现。特意召见了林则徐,并对他之前的工作予以了肯定。还打破惯例,不必等原来的杭嘉湖道空缺,只要浙江道一级的职位空出来,林则徐就可以立刻上任。

  能得到皇帝的肯定和破格任用,林则徐当然是感激涕零,也更加坚定了那颗忠君报国的决心。
  回到杭州等着补缺的林则徐,还没等到职位,工作就先来了。被帅承瀛委派做乡试监试,主要负责考场纪律和后勤调度。
  工作还没干完,林则徐就接到了任命,被派往江苏任淮海道。本来想着乡试结束后就去上任,结果被帅承瀛留在浙江做了三个月的代理盐运使,协助整顿浙江盐务。
  道光三年(1823年),林则徐来到淮南道上任,刚过了半个月,估计人都没认全呢,任命又来了,升任江苏按察使。回来上班也就半年多,就连升两级,从正四品升到了正三品,正式迈入了省级领导的行列。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