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桑百年---为您讲述那段离我们并不遥远的历史》
第6节

作者: 京城老九
收藏本书TXT下载
  翰林院的工作是很清闲的,而且上班是弹性工作制,只要完成手头工作就可以回家歇着,如果没活儿连去都不用去,不用打卡,也没人查岗。(至都中本无官事,翰林尤可终年不赴衙门。)
  工作虽然清闲,但林则徐可没闲着。
  因为他上班没多久,就赶上了天理教进攻皇城事件。
  虽说事件很快就被平息了,但朝廷上下对这件事的总结和讨论持续了很长时间。众大臣纷纷就此上奏皇帝,总结教训,陈述利弊。

  还是小京官的林则徐当然参加不了这样的讨论,但满怀抱负的他,经常阅读邸报,留心大臣们的奏疏。
  顺带说一句,邸报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说汉代就有了。内容大致包括朝廷重大的决策、人事变更、各地军政信息和摘录一些大臣的重要奏章等等。
  根据信息的汇总和自己的分析,林则徐认为粮食问题是导致天理教起义的直接原因。这两年北京、河南、山东等地持续大旱,导致多地粮食歉收,朝廷却没有相应的举措,再加上土地兼并横行,官场贪墨日重。造成了本就不堪重负的京畿附近的农民更加无以为继,从而引发了这场天理教起义。
  初涉官场的林则徐明白,此时的他官微言轻,有些问题对他来说更是属于政治红线,不能动,也不敢动。所以他潜心研究水利漕运问题,开始撰写《北直水利书》,希望能够以此解决粮食问题。至于他认为的那些可能触及政治红线的问题,林则徐终其一生也没有向他的皇帝提出过建议,即使在他的心中已经有了答案。
  就这样,林则徐在翰林院踏踏实实的工作了七年。期间出了两趟差,担任乡试考官。还在会试中充当过一次考官。
  怀才就像怀孕一样,终究是要被发现的。
  ---王立群
  林则徐的才能就被他的老师曹振镛发现了。
  曹振镛是何许人也?
  林则徐在参加会试的时候,时任工部尚书的曹振镛是主考官之一。自科举考试创立之日起,考官和考生就形成了约定俗成的师生关系。考试结束后,成绩优异的林则徐就引起了曹振镛的注意。在林则徐正式入职翰林院不久后,曹振镛就被调任吏部尚书。三天后,升任体仁阁大学士,太子太保。大学士是清朝文官的最高官职,正一品。至于太子太保,虽说从品级上看是从一品,也没有实际的权利。但这类的官职是清代的加官或赠官,属于身份的象征,是清代官员们梦寐以求的荣誉加持。

  到了道光朝,曹振镛更是不得了。在道光继位后对军机处改组的时候,曹振镛被任命为军机大臣,后来作为平定新疆张格尔叛乱的功臣之一,被晋封为太傅。
  太师、太傅、太保就是传说中的三公,正一品。在世的时候被封为太傅的,纵观清代一朝也没几个。后来的曾国藩和李鸿章也是在去世后被追封为太傅的。按史书的说法,曹振镛“恩眷之隆,时无与比。”
  既有能力,又得到领导赏识的林则徐,终于得以在政坛上崭露头角。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林则徐升任江南道监察御史。御史大家都清楚,主要的工作就是对各级官员的监督和弹劾,而且是不受地域限制的,一般情况下即使弹劾有误也不会获罪。虽说只是从五品,但能量却是很大的。
  林则徐上任不久,就上疏对水师副将张保的任职提出了建议。
  张保,又名张保仔,也算得上是个传奇人物,在大陆不太出名,但是在香港有很多关于他的传说,还以他为原型拍了很多影视作品。之所以说他传奇,是因为他做官前的职业很特殊,在海上做没本的买卖---海盗,而且是大海盗,引用当时官方的说法是“海洋巨寇”。
  张宝海盗团的实力很强,在广东、香港、澳门等沿海地区还跟葡头牙人干过仗,后来被朝廷招安。据说招安的时候,张保麾下有一万四千多个弟兄,二百七十多艘船,一千多门火炮。都说同行是冤家,招安后的张保对前同行们毫不手软。在几次剿灭海盗的战役中,屡立战功,直至做到了从二品水师副将,驻守澎湖岛。
  林则徐的这道奏折,其实不是针对张保个人的,而是以张保为例,认为这些被招安的人出身不好,恶习难改,尤其像张保这样的,虽然没犯什么大的错误,但常年吸食鸦片,一身强盗习气。让他驻守澎湖岛,孤悬海外,说不准以后会干出啥事来。所以建议嘉庆皇帝对所有招安人员的品级进行限制,谨慎任用。
  嘉庆看过奏章后深以为然,并对这个新任的御史提出了嘉奖。至于张保就比较悲催了,终其一生也再没升过职。
  受到表扬的林则徐再接再厉,一个月后又上了一道疏。这道奏疏使林则徐和他在历史教科书上的对头琦善产生了第一次重要交集。
  在林则徐上疏的前一年,年仅29岁的琦善刚刚接任河南巡抚。巡抚是清代省一级的最高领导,又称“抚台”,品级是从二品。但为了保证封疆大吏在辖区的权利和地位,清朝制定了总督和巡抚的加衔制,一般的巡抚都加兵部侍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衔。也就是赋予了巡抚在辖区内的兵权和对各级官吏的纠察权。在这两个加衔里,副都御史衔是正三品,侍郎衔是正二品。也就是说,一般的巡抚实际上是正二品官衔。还有不一般的,像琦善的任职地区河南,以及山东、山西等几个地区的巡抚还兼着提督衔,而提督是从一品。

  不到三十岁的琦善就跻身至一品的行列,不得不说他的官运实在是太好了。可能正是因为之前的运气太好,刚到河南的琦善就摊上了倒霉事,赶上了洪水爆发,致使马营坝决口。好不容易把缺口堵住了,仪封又决堤了。这下事大了,本来决堤就属于重大事故,这还接连决了两个地方。从古到今,这类事故的责任都得由当地的最高长官来承担。于是,连巡抚位子都没坐热的琦善被嘉庆免职,以主事衔留在当地继续主持河堤修复工作,也算是让他戴罪立功。但是这个功很不好立,因为工程进展缓慢,让他一筹莫展。

  琦善没办法,林则徐有办法。

  林则徐发现工程之所以迟迟不能竣工,主要是因为负责采购筑堤材料的承包商趁机囤货,企图抬高工程材料价格导致供货迟缓。于是上奏嘉庆,建议饬令当地官员严查这种囤积居奇的行为,限定以正常价格购买材料。嘉庆采纳了林则徐的建议,工程进度得以恢复正常。
  后世很多人都提出,林则徐与琦善的交恶就是源自于此。客观地说,林则徐的这道奏疏主要还是对事不对人的,而且在林则徐上疏前,琦善就已经被撤职。虽说这道奏疏可能让主持工程的琦善丢了些面子,但能让工程迅速竣工,使他从倒霉的修堤工作上脱身,也算是帮了他一把。没过多久,琦善就被嘉庆调到山东做了按察使,第二年接任了山东巡抚,继续做他的封疆大吏。所以要说琦善因为这件事就恨上了林则徐,我觉得有些牵强。

  至于林则徐,因为他连续提出的这两个建议让嘉庆大为赞赏,在随后的京官考核(京察)中被评为一等,受到了嘉庆的亲切接见,并记名道府用,一个月后,实受浙江杭嘉湖道。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