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战神李定国》
第17节

作者: wmwm1989
收藏本书TXT下载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全军最高的统帅他,本应该暂避锋芒,撤退到一个相对安全的地方继续组织大西军抗敌。就算是想亲临前线观察敌情、鼓舞士气,也应该全副武装,做好自身的安保工作。如此儿戏一般地带着几个人就敢跑到山上观察敌情,这是生怕近在咫尺的清军发现不了自己吗?
  凤凰山下面有一条名叫太阳溪的小河,河对面正是豪格所率领的清军。跟随在豪格的身边的,正是大西军的叛徒刘进忠。张献忠刚爬上凤凰山,就被河对面视力保养得很不错的刘进忠给认出来了。
  刘进忠丝毫不敢耽误,立即指着对面山上张献忠所在的位置向豪格报告:“此八大王也。”
  进军四川之前做足了功课的豪格当然知道八大王代表着谁,在目前战局陷入胶着的情况下,如果能把握住这个擒贼先擒王的绝好机会,不仅可以扭转战局,还可以直接送张献忠归西,从而为大清接下来攻取四川和整个大西南铺平道路。
  机会虽然近在眼前,但是假如不能做到一击必中,一中必死,万一让张献忠逃出生天,那么之前所有的努力仍然没有多大的意义。

  众所周知,女真人本来就是游牧民族,从马背上长大的他们,几乎无人不擅长骑射,作为清军统帅的豪格就从小练就了一身骑射的好本领。
  然而普遍擅长骑射,并不意味着谁都能完美地完成这个任务。毕竟,狙击这种事情,是要讲天分的。
  豪格对自己的能力有非常清晰的认识,他不认为在这个距离上,自己具备一击必杀的本事。
  不过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军队里有这样的人才。
  豪格立即命人找来了军中赫赫有名的神射手——雅布兰。此人虽然在军中职位不高,却有着极其出众的箭法。豪格相信,雅布兰绝对能让张献忠把小命彻底交代在这儿。

  雅布兰顺着豪格指引的方向,选好位置,摆好姿势,搭上箭矢,拉出满弓,屏住气息,单眼瞄准,撒放弓弦,一套完整的射箭动作一气呵成。
  这一箭正中张献忠的胸膛。只见老张应声倒地,鲜血直流,疼得在地上打滚。随从们急忙把他抬回大营医治,已然回天乏术。没过多久,张献忠就因失血过多而死,时年四十一岁。
  张献忠一死,随身太监立马慌了手脚,奔出大营,尖声喊道:“大王已被射死!”
  这种清军奸细一般的行为,给接下来的大西军带来了十分惨痛的损失。
  大西军士兵听到这个石破天惊的消息,阵脚顿时大乱。以鳌拜为首的清军将领瞅准机会,带着部下乘势追击,大西军一百三十多营均被击溃,伤亡数万人,损失骡马一万两千多匹,就此溃败。
  日期:2022-06-23 11:19:16
  在中国历史上,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有无数次,农民起义的头领也有无数个。一般而言,对他们的评价基本上比较固定,即使有争议,也不过是在一些细节方面。

  这其中最特殊的一位,就属张献忠了。
  有人说他是杀人不眨眼的恶魔,是屠杀四川人的罪魁祸首,也有人说他只杀贪官污吏,不杀百姓,是一个受万民敬仰的农民起义英雄。几百年来,到底该怎么评价张献忠,一直都未能有一个相对公正的结论。
  张献忠出生贫贱,幼年时经历了人世间的各种辛酸苦楚,这对他后来个人性格的形成影响极大。他于崇祯三年(1630)九月在陕西米脂聚众反明,立志要杀尽天下不平之人,推翻腐朽的明王朝。此后他率军奋战17年,转战17省。这17年里,他与部下同甘共苦,作战时身先士卒,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取得过很多辉煌的胜利,成为了与李自成齐名的明末两大农民起义领袖之一。

  可惜,他的聪明才智有限,只有小聪明,没有大智慧。他所做出的所有决策,都只是针对眼前局面的处理,缺乏战略眼光和长远考虑,加上身边缺乏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谋士(当然了,李自成也没有),导致他常常无法做出正确的决策。

  比如,当时国内风云变幻,形势多变,他却没能及时看到时局的变化和敌我力量的消长,没能清楚地认识到清朝才是大西、大顺、南明三方共同的敌人。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三方持续不断地内耗,最终反而被清朝占了便宜。等到三方联合起来共同抗清的时候,清朝已经羽翼丰满,大势已去。
  张献忠缺乏战略眼光和长远考虑的第二个表现是不懂得可持续发展的道理。进入四川之前,张献忠部长期流动作战,所有粮食全部来自于打粮,财政收入全部来自于没收官员和贵族的财产。
  这些措施毕竟是权宜之计,在流动作战的时候勉强还可以理解。当张献忠攻下四川,准备把川蜀作为自己的根据地,非但没有改弦易辙,反而变本加厉地继续实施。这就严重激化了起义军和四川官僚百姓的矛盾,川民不拥护大西政权,甚至成群结伙据险自保,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偏偏张献忠又特别迷信暴力,对于此种行为可以说是深恶痛绝,加之又有汪兆麟之流在旁鼓动,遂采取了坚决镇压的政策,越镇压就越反抗,越反抗就越镇压,张献忠到死也没能走出这个恶性循环。
  在明末这个群雄并起、逐鹿中原的历史时期,哪一方要想夺取整个天下,赢得最终的胜利,天时、地利、人和,三个因素缺一不可。谁更能把握时代发展的趋势,谁更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谁更能比其他各方少犯错误,谁才能笑到最后。很可惜,张献忠和李自成这两个明末农民起义的巨头,都不可能成为最终的胜利者。
  日期:2022-06-24 08:36:58
  第四章
  新的契机
  1、向死而生
  值得庆幸的是,在如此惨痛的失败之下,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和艾能奇这四个张献忠的义子展现出了令人惊奇的军事素养。他们并没有慌乱太长的时间,立即收集残部,急速南撤。
  当时的大西军可以说是面临着空前严峻的困难。后面,豪格正带着清军穷追不舍,前面,南明军队正据守着长江天险。稍有不慎,大西军很有可能全军覆没。
  事实证明,张献忠确实很有眼光,他当年收养的这四个义子并没有让他失望。大西军在南撤的途中,遇到了一千多名明军骑兵,定北将军艾能奇一马当先,亲自带着部下冲锋,将其一举击溃。明军败退,大西军一路追杀,追到了重庆。
  重庆城里的明军守将,是曾英。
  曾英,字彦侯,福建莆田人。
  曾英年幼时跟随父亲到成都做官,后来便在此安家。此人颇有些拳脚功夫,又喜欢救人之急,所以追随者很多,时人称之为“曾公子”。
  崇祯十七年(1644),张献忠进军四川的时候,曾英向四川巡抚陈士奇请求拨给他一千人来抵挡大西军。陈士奇根本就不相信这个23岁的毛头小伙,任凭曾英百般请求,陈士奇就是不为所动。
  曾英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干脆给陈士奇来了个“痛哭请兵”,陈士奇不得已,只好任命曾英为守备,给他拨了几百人。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