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远征---欧洲中世纪十字军东征记述》
第25节

作者: andyty2009
收藏本书TXT下载
  宗主教这个名衔要比主教更高一级,教皇本人也可以被称为宗主教,在东正教中,则把这个地位的人物称为,或者说中文翻译为牧首,简单说可以大概把这个词理解成主教中的主教。在天主教会的结构中,通常一个城市的最高圣旨人员是主教,当然宗主教实际上也是主教,这里把这个人选为宗主教的原因在于,耶路撒冷的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信仰意义。

  坦白说,这并不是一个适当的选择。十字军中的大部分人都喜欢这个阿诺夫,但是他下令禁止对于圣墓的所有一切的宗教仪式......除了拉丁人举行的......另外他对当地的基督徒非常疏远,而且他的道德声誉也不大怎么样。
  至此,耶路撒冷有了它的新的,齐备的领袖,有了新的教会领袖,也有了新的政治领袖。应该说从这种十字军领袖们的集体推选上,我们也可以从一个重要角度透视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的真正含义和本质:起源于虔诚的信仰,并不可避免的跟随着世俗政治动机的远征。实际上这种本质在整个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历程中,都一直在体现。
  从现实意义上,我们也会明白,耶路撒冷,包括安提阿,都不可能没有一个世俗政治领袖,十字军东征是一个艰苦的远征,孤军深入到穆斯林的地盘内,虽然沿路攻城略地,但此时的基督徒们所收复的土地,依然在大面积的土耳其人的包围之中,从前面的还原地图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一点。所以雷蒙德的说法,应该说在信仰上是他所当说的,但在现实政治角度上,是不完备的,戈弗雷的方法则很适当,那么对于戈弗雷这个人物,大家都是怎么看的?我想可能有不同意见,而现代西方对这个人物,也有一部分争议,这个争议据我所知是大部分人对小部分人,大部分人以及传统看法把他视为传奇英雄,当然我们也都看到他的确配得上这个称呼,小部分人对这个人做了很多反思,也有甚者斥之为无赖的,也就是说,单方面赞同雷蒙德的说法,认为戈弗雷的说法实际上是在满足自我欲望。

  我个人怎么看?我个人的看法上面已经多处提及过,不过这个问题,在以后的历史论述中,可能各位还会形成更清晰的看法,或者说会有更多的推敲依据,因为后续部分将会讲述到各个十字军邦国的各自发展历程,其中包括耶路撒冷国。
  至此,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历经1096到1099的艰苦征战,最终取得了奇迹般的成功,它也是所有的十字军东征中,唯一一次达成其预想目标的东征。
  第一次十字军东征记述的主体部分就此结束,这也是这个帖子的第一部分的结束。在接下来的第二个部分中,我们将会看到这次东征所引发的一系列历史影响:十字军邦国的建立以及其相关历史,以及在之后发生的,第二次十字军东征。
  第二部分的相关内容,在我看来会比第一部分更加庞杂,甚至可能无法简单的依照一条时间线来写,要介绍各方面一些具体情况,但我会尽力让这个帖子看起来更符合阅读习惯--时间线始终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
  下一部分的开端,会紧接着这一部分的结束,所以大家不必担心会错过什么应该或有兴趣知道的历史。
  我要感谢所有关注这个帖子的人,是你们的鼓励让我能够保持我的热情和决心,把这个论述进行到现在的阶段。我的确很希望在接下来的历程中,会继续感受到你们的鼓励和支持。

  谢谢大家。
  -------欧洲中世纪十字军东征记述之第一部:第一次十字军东征 结篇----------

日期:2010-09-20 22:31:52

  第二次十字军东征
  在这个部分的讲述中,我们将涵盖第二次十字军东征,以及十字军邦国的内部历史,时间跨度大概是从公元1100年至耶路撒冷的陷落。当然如果从穆斯林的角度理解这个问题,那么就是耶路撒冷的光复,或者再次夺取。由于耶路撒冷圣城最早是由神自己带领以色列民,以及尤其是大卫王兴起的,所以如果真要区分角度,还有第三个。
  在以色列民夺取应许之地以后,受膏者大卫王,也就是以色列的第二任国王,对于自己住在豪奢的宫殿里,而代表神同在的约柜却放在帐篷里深感不安,于是通过求告要兴建圣殿,圣殿的本意就是耶和华神在地上的居所,神的答复是:万物都是神所创造,神无所不在,所以神不住人手所造的居所,建圣殿大可不必。
  但大卫坚持。于是神又说:你的手经过多年征战,染血太多,要为我建圣殿,可以等到你的儿子。
  所以大卫王遵从神的旨意,一生做王但没有兴建圣殿,却积攒了许多材料,一直到他的儿子作王之后,才把圣殿建立起来,他的儿子就是大名鼎鼎的所罗门王,也就是号称智慧之王的那一位,大概很多人知道的那句话:太阳底下并无新事,传统认为就是出自于所罗门王的手笔,这句话出自圣经的传道书,而传道书的真正作者,目前学界有很多争论,对此不再做太多赘述,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查考相关资料,或者直接翻阅有详尽资料附注的圣经。对于圣经的各种争论历来就没停止过。

  所以对于犹太人来说,耶路撒冷只是被外人夺来夺去,被穆斯林或者基督徒,或者历史上的各类异邦和异教徒。基督降生之后,基督信仰开始在耶路撒冷及周围传播,当时的耶路撒冷以及犹太人居住地在罗马帝国的统治之下,所谓犹太省,因为基督自己既是圣子,又是三位一体的神中的一位,也就是神自己的缘故,所以圣殿以及耶路撒冷显然是基督徒的圣地,而由史以来,基督徒们对于耶路撒冷从来没有表现出任何武力夺取的愿望,原因很简单,因为这是信仰中所无的。至于到了1096年,十字军东征耶路撒冷的原因,我在前面已经讲述过,再次不再赘述。

  第二次十字军东征相当重要,其重要性并不逊于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其原因在于,自此十字军东征就变成了一种规则,规则的意思是,可以重复使用的框架。
  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的历史事件是独一无二的,我们也没有任何理由相信其当时的历史环境会再次重现,但是继任教皇尤金将当年乌耳班的措辞和承诺又重复了一次,并且他把这些内容实际上变的更加正规化,也就是说,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建立了一个先例,而第二次十字军东征则把这种先例变成了惯例。
  第二次十字军东征也显示出,十字军可以成为一种手段,除了用在光复圣城之外,还可以用在别的地方,所以我们对于针对葡萄牙和德国的征讨就不必觉得大吃一惊,但是就此,另一个先例又被开创出来:教皇可以在自己认为合适的时候独立发起一次十字军东征,并且可以指定他自己认为合适的敌人。
  第二次十字军东征将带给我们许多,同第一次东征不同的视点和感受,当然这也会让我们对整个欧洲十字军东征史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对于许多从道听途说的角度上知道十字军东征的人来说,他们说起的十字军东征,常常只是指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或者不知道到底是第几次,甚至......原来十字军东征竟然还有第二次?但这好像并没有影响到其中的一些同学对这段历史进行各种稀奇古怪的结论性的引用或者结案陈词式的论述,或者法官宣判式也许更恰当。

  我认为更重要甚至也许是唯一重要的是,对历史本身的尊重和审视。巴菲特说,在所了解的事实不足以形成结论的时候,就不要做出结论。他这句话是针对投资领域的,但我想在历史领域以及许多领域,这句话依然是明智的。
  接下来我们先看看紧随着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攻陷耶路撒冷之后,又发起的一波十字军东征运动。这波运动在第二次十字军东征之前,至于究竟应该把这一波夹在中间的运动划分到哪里,可能是一个智者见智的问题,也许1.1次十字军东征比较妥当,但我估计有许多人不会愿意接受这个方法。
  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的伟大成就就是从穆斯林手中夺回了圣城,将其作为这次东征的结束我觉得是合理的,那么将这波1.1的十字军放到第二部分来讲述也是合理的,虽然1.1的确紧随在1.0之后。无论如何,我们开始吧。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