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远征---欧洲中世纪十字军东征记述》
第13节

作者: andyty2009
收藏本书TXT下载
  希腊人的皇帝,在这个时候是亚历克修斯.科穆宁,拜占庭帝国的伟大皇帝之一。他在1071年帝国所遭受的曼奇科特惨败,以及一系列的内战之后开始执掌政权。正是这位皇帝挽救了帝国在小亚细亚的一些残余的利益,也是这位皇帝带领军队抵御了诺曼人的入侵,同样还是这位皇帝,向罗马主教写了一封信,请求西方派出军队到君士坦丁堡,帮助他们抵御土耳其人。

  这位皇帝在这些数目庞大的十字军抵达他的首都的时候,还是相当踌躇满志的。他已经为帝国建立了一个相当牢固的经济基础,并且完全有合理的自信去寻求恢复帝国在小亚细亚地区失去的疆域。他拥有善战的军队,并且他自己还是一位手法高明的外交家。他了解土耳其人,以及他们在内部的相互争斗。
  看起来每一件事,都在鼓励这位皇帝自此后从长期的被动防守,转为积极的主动进攻。而教皇将这些法兰克斗士们送到这里无异于锦上添花......如果不是雪中送炭的话......他还拥有这些来自西方的,忠诚的,野蛮人,作为强助。
  只是实际上他将会,大失所望。
  亚历克休斯与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正规军团的首次接触,发生在他和沃曼多伊丝的修之间,也就是前面提过的那位法国皇帝的弟弟。
  紧随修之后的,是布永的戈弗雷,戈弗雷是在12月抵达的,接着立刻就和亚历克休斯之间出现了抵触。部分原因是:戈弗雷的手下在希腊人的地界上表现恶劣,经常在市场中与当地人发生冲突,而在君士坦丁堡的大街上,希腊人和法兰克人之间相互猜忌,关系紧张。隐修士彼德率领的那支平民十字军刚从这里经过不久......相信每个人都还记得这只十字军队伍同希腊人之间的问题。现在不得不说的是,戈弗雷的人也没对这个问题产生多大的良性帮助。这些人自大傲慢,而且要求颇多,并且他们不明白,希腊人为什么不直接把这座城市送到他们的管制之下?

  而首领们之间的关系,也差强人意。
  亚历克修斯实际上是用相当自利的心态来看待这些十字军的,或者说,至少把他们当成了为自己服役的士兵,而这群士兵的目标,那就应该是为拜占庭帝国恢复原有的版图。但是他很了解这些拉丁人,也知道他们更愿意把他们攻占的地盘归到自己名下,于是他试图坚持让这些十字军们发誓对他效忠,并且要发誓,不论十字军们光复了哪一块原属帝国的地盘,甚至是帝国在几十年前就失去的地盘.......都要将其归还到帝国的手里。

  我们现在知道,这位皇帝的算盘到底有多响了。
  这个实在不是一般的响。
  我们也能想到,戈弗雷对此是绝不情愿的,我想如果能设身处地的从这些西方贵族的角度上想一想这件事的话,每个人都会同意,皇帝的要求,或许对他自己的帝国来说合乎情理,而对十字军来说,实在只能感受到,自己正在被赤裸裸的利用。
  没有人喜欢被人利用的,即使的确提前怀有急人所难的良好心愿。十字军当然也不喜欢。
  十字军是场民众运动,所以出征之前,西方和东方之间的高层并没有做什么预先的磋商,或者官方交流,但是显然这件事情又是不能不做的,尤其对于皇帝来说更是如此,所以他必须在君士坦丁堡--十字军出征前的最后一站,开出他的价钱,表明他的立场......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他基本上是在漫天要价,西方佬们一不小心就“被”奉献了。

  这里要补充的一点内容是:中世纪的欧洲,尤其是西欧,领主们在自己领地内的权力是相当大的,比较牛的领主,基本上是不大在乎国王的权威的。在很多时候,这些爵士们就是自己领地的国王,虽然在名义上他们仍然效忠于他们的国王。按照西方学者的一句评论:国王对其统领下的领主们的影响力,是要看情况的,也要看运气。
  基本上我们在欧洲历史上是看不到皇上疑其不忠,于是降旨某侯或者某将自尽,某侯谢主隆恩后自己进小黑屋里喝药,或者斩喉,接着家产被充,家人被流放成官家婢奴,甚至干脆夷九族......这种事的。
  所谓君叫臣全家死,臣全家不得不死。
  所以我们就能够理解,西方的领主对于东征过程中可能夺取的领地,是怀抱着很大的热望的,我们基本上可以认为,领地差不多就是领主自己的家族财产。如此一来我们都能知道,亚历克修斯的价钱开的有多高,条件有多苛刻。
  这样我们也就更容易审视,在之后不久的东征路途中所发生的一系列事件的内在原因。


日期:2010-08-09 21:52:32

  随着其他各路十字军的陆续抵达--波西蒙德,雷蒙德,还有其他人。宣誓效忠这个事情就变得越来越紧迫了,当然这是对皇帝而言的。
  十字军的有些首领,特别是诺曼人,根本就对这个要求不屑一顾。另一方面,图卢兹的雷蒙德愿意就这个问题,至少谈一谈。于是亚历克休斯改变战术,他和这些贵族们单独达成协议,而每一个协议都带着不同的特色和条款。
  如果说在这些特色里还能找到同色的话,也许你早已想到了,那就是十字军必须要将帝国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而在十字军这边,至少其中的一些领袖意识到,他们必须得到帝国的支持,否则很难穿越安纳托利亚,更别说一路进入耶路撒冷,但是他们也不想提前就放弃他们以后可能会攻陷的领土。
  于是希腊人和拉丁人之间,开始坐在皇帝的算盘两边,讨价还价。

  在领袖们的算盘震天响的时候,十字军军队正扎营在君士坦丁堡的城墙外面,这让城里的居民深感不安。并非所有人都有钱支付他们要购买的给养,而一大部分人都觉得,希腊人简直就是在漫天要价。
  关于漫天要价这件事,其实我们很容易就能搞懂。首先这样一支庞大军队的给养需求,意味着庞大的消费力,如此造成物资短缺是很正常的,中世纪的物产能力也绝对比不上今天,所谓物以稀为贵,涨价就在所难免。
  另一方面,给养需求属于绝对的刚性需求,这个比住房需求还要紧迫的多,还要刚性,我们都明白当一群人饿的全身发抖的时候,出钱买食物应该会很大方的。希腊的商贩们也不可能不明白这一点,更主要的是,除了这个村,根本就没有这个店,不想饿死你就只能在我这里买......这个是真正的卖方市场,所有的卖方市场都不可能不伴随着暴利。

  加上希腊人和拉丁人之间的不和......我们都明白希腊商贩们的刀,肯定痛宰的很过瘾,这也算出了口恶气,或者某些人可能还能将其yy到爱国主义的高度......同时又大赚其钱,何乐而不为呢?对吧?
  对,就这么干。
  如此这般,我们就可以对当时君士坦丁堡的物价总体水平,有一个心领神会的了解。当然,帝国的统计员......如果当时有的话,可能会发表报告说,自十字军兄弟们开到本国首都以来,首都的cpi只同比上涨了3%,因为我们必须也要看到,在食品等必需品出现轻微上涨的同时,吊灯和家具的价格实际上还有明显下降......
  无论如何,当十字军们只能在这里买,并且只能在这里用高价买的时候,相应的抵触,是不可能不发生的。
  所以骚乱发生过不止一次,而骚乱的结果是:皇帝下令,这些西方佬只能一次进城一小队人,并且必须在帝国军队的押送监控之下......

  几个星期之后,亚历克修斯开始想方设法的要把这些烦人的东征军团打发走,并且要赶在这些野蛮人对他的首都形成实际威胁之前。最后,他不得不对他那个山响的算盘做些折中,以便于缓解都城正在面临的强大压力。
  事情在这个时候已经相当难看--在一个很著名的历史事件中,坦克雷德实际上在一场激烈的争吵中,同皇帝的儿子发生了肢体冲突。显然皇帝再一次意识到,面对这样一群脾气暴躁的家伙,最安全的办法是把他们尽快送到博斯普鲁斯的对岸。
  这一幕我们似曾相识,在对付彼德率领的那一拨人的时候,这位皇帝就是这么做的。
  而那一拨人的绝大多数都没有再回来。
  事情来到这一步,好像开始有了一个微妙的转变:如果说我们以前可以为皇帝假设那个相当理直气壮的问题--为什么现在对抗穆斯林变成了我自己的事情?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