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的时代》
第18节

作者: 寒月
收藏本书TXT下载
  可这么干愣着也很傻,陈韶快速搜肠刮肚,也没什么成套的说辞。只能随心说道:“还请祖上知道,我已经考入保定陆军学院。毕业后加入军队,定然保卫国家,守得华夏太平。”
  等陈韶礼毕,妹妹赵沪宁对母亲央求道:“娘,也让我祭拜先祖么。”
  母亲有点不耐烦的答道:“赵家的人拜什么陈家祖宗。要拜,也是去拜你赵家的祖宗。”
  妹妹赵沪宁失望的嘟着嘴,“娘,你也听到了。爹不让我回去祭祖。说亲戚不答应。”
  “哼!南方士绅只会觉得自己了不起,说起来还是一群南蛮子。那些早该扔垃圾堆里的臭规矩顶在头上不放。老三,以后你不嫁人就罢了,若是嫁人,决不能找个士绅家的!”
  妹妹乖巧的表示‘知道了’。母亲也没为难她,让妹妹赵沪宁给陈家祖先上香。
  陈韶没吭声,只是觉得哪里好像不对。仔细想了想,突然明白过了。自己老娘陈馨婷是大周勋贵之家。虽然祖上是云南人,追随高祖太祖建立大周后,定居燕京,一百多年没回过故乡。早和云南老家没了联络。

  陈家自称是北方人,也没什么好说。
  父亲赵淼祖上扬州士绅,爷爷一辈到了上海打拼。开设钱庄,建立起家业。乃是货真价实的‘南蛮子’+‘士绅’。属于老娘最看不起的两个身份集合体。
  这有点搞笑。
  正想着闲事,就听母亲问道:“二小,你昨天是不是不服气?”
  “……是。”陈韶就喜欢母亲这般爽快。只要和母亲说实话,母亲基本是不会因此揍人。
  “你回军校之后,有空想一句话。只有愚者才能真正理解战略。愚公移山,智叟不以为然。你现在还是有点聪明,却不够聪明。若是有朝一日,你能聪明到不用聪明,就能明白我所说的是什么。”

  陈韶只觉得母亲现在所说的话如母亲历来所说,对的不能再对。但是陈韶就是理解不了,就问道:“娘,能不能用我能明白的话来讲。”
  母亲稍一思索,朗声说道:“我乃是你从未见过的人,因为别人向着出口奔跑的时候,我只会勇往向前。”
  说完,母亲转身就走,竟然不再多话。陈韶思忖片刻,突然想起这话好像是母亲一首英文歌曲里面的歌词。
  只是想不起那首歌叫什么……
  “哥,这不是咱娘那首《soldout》的歌词么?”妹妹赵沪宁低声说道。
  1900年9月1日,保定陆军学院开学了。学院门外热热闹闹,前来送学生的车子几乎把学院门前整条街都给堵了。
  学院三年级学生们此时就派上用场了。虽然学员们并不拥有执法权,但是陆军学院院墙外的四条街,被视为准军事区。
  陈韶和同学们佩戴着袖箍,从学院仓库里把据马拖出来拦在路上。这玩意每个学期都得拖出来几回,没啥灰尘。
  将道路入口封上,陈韶等学员就拎着指挥棒,吹着哨子指挥交通。车辆只许出,不许进。
  在陈韶看不到的位置上,保定陆军学院校长宋岚中将观察着今年的三年级生。在这些年轻军人们行动后没多久,街道上的汽车数量快速减少。
  交通情况好转后,学员们挪开少许据马,让行人与自行车能够通行。
  开汽车的家伙中有些人貌似很不满意,呵斥起学员。有涵养的则温言请求给个方便。学员们板着脸继续指挥,并没有被这些权贵唬住。
  宋岚校长看了一阵,转身就走。跟在身边的教务主任心中松了口气,又看了片刻。见学员们是真的无视权贵们的吵吵,严格执行了任务。这才往回走。
  如此场面每年都有几次,军校早就有了充份应对的经验。对于这样的混乱,百年前就有人提出彻底解决的建议。经过商讨,最后还是决定维持现状。这一维持就是一百多年。
  200年来,敢在陆军学院外街道上撒野的人有不少。撒野的人是权贵,这里的学员们难道就是平头百姓么?
  想进保定陆军学院就读,在出身无一例外都是勋贵、军官、文官。光有出身可不够,在考试中更得成绩优异。
  尤其是1870新政后,朝廷取消了科举制度,实施统一高考选拔。保定陆军学院学员入学成绩,都能轻松考入大周第一流的其他院校。20%的优秀学员入学成绩甚至能考入大周最顶尖的学府燕京大学。
  眼前的局面不过是给学员们某个实践机会。让学员们明白,在军事管制区,什么权贵都得听指挥。
  教务主任只是来查看学员们有没有以军人的标准执行任务,外面瞎搞的权贵完全没有进入教务主任考虑之内。

  混乱最**持大半天,到晚上就结束。忙了一下午的陈韶和其他三年级学员们恢复正常军校生活。
  第二星期结束,陈韶完成了十门课程的补考。终于有时间前去参加学习小组的活动。
  大伙欢迎了陈韶归来,战史系的杨四海笑道:“恭喜陈兄创造了咱们学校的历史。补考十门,应当是空前绝后。”
  陈韶哈哈一笑,“一个学期两门不及格就退学。杨兄这么说,不合校规。”

  “陈兄不用自谦,你这等人物,校长也得给面子。”
  陈韶笑道:“校长会很给面子的亲自开除我吧。”
  毕竟此事已经完全超出学校制度规定,大家说说笑笑,却也没把此事当真。
  在学校二年级下期,学员们会组成不同的学校组。每一个学习小组并不强制要求由本班学生组成。人数和方向没规定,陈韶所在的小组乃是以征兵与训练为研究方向。
  大家聊着最近的进度,陈韶认真的听,反倒引发了大伙的注意。
  “你有什么感觉,为何不说话?”炮兵系的张文亮问道。
  陈韶本想说自己不敢乱说话,只觉得不妥,就答道:“补考太累,这会儿脑子一片糊涂。”

  众人也就没再追问。陈韶自己知道,这的确是个理由。不过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此次德国短期培训以及查阅德国资料,让同学们现在的讨论听起来太学生气了。
  虽然是短期班,教官鲁登道夫中校一些用词让陈韶十分讶异。
  征兵这样在德国是常备工作,所谓常备军么,时时刻刻都要准备拉起部队投入战斗。当年德国能够在几年内发动德意志统一战争的三场重大战役,并不是把几十万上百万军队都留在兵营里。而是每次战争之前实施一次动员。
  现在欧洲都在学习德国的制度,陈韶本以为大周是采用的德国模式。直到在德国经过这么一个月,才明白很多事情只是名词相同,实际上完全不同。
  欧罗巴与美国加起来大概五亿多人口,要是加上俄国与奥斯曼帝国,就有六亿多,接近七亿人口。
  大周有大概六亿人口,按照欧洲总动员的中等标准,10%的人口从军。大周中度动员就要组建6000万兵力。这么多人入伍,先不说打仗,光是粮食供应就足够让大周陷入混乱。

  而且6000万军队用来打一个国家,完全是浪费。真的动员起6000万大军,那必然是横扫全球的规模。
  到了现在,陈韶再也说不出以前那种动辄以十万为单位的话。如果可以的话,陈韶宁肯以个位数为单位重新看待战争和动员。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