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一8我知道的tb化妆品内幕》
第7节作者:
白面饼干 接下来说说批发,看起来跟调货差不多,其实差别巨大。调货是自己缺东西,叫朋友帮忙带点,可能对方也就赚个一块两块的手续费。调货最忌讳的就是下家比上家卖得便宜。比如A问B要了50个ANR,B就加了A一块钱。但是A挂出来的价格比B要低的话,B肯定不是一般不高兴。批发就不一样了,做法完全相反。A如果问B批东西,B是加了利润再给A的。然后B的零售价格会挂高,这样A就可以挂一个相对低的价格。A有了利润会继续批,B本身也不是靠零售赚钱也无所谓。
这里说起来很简单,怕就怕有些卖家不懂事,把调货当批发来做。有的是不懂,有的是故意。比如B跟A不熟的时候就拉关系,然后让A带东西。做到某一天,B觉得时机成熟了,就挂A的图片,然后还卖比A低的价格。这样做B其实是希望A的上家能够主动去找B。接下来就要看A的渠道是不是够硬了。但说实话,虽说做生意尔虞我诈无可厚非,但是像这样不懂规矩摆在台面上操作的话,一次两次可以,都不敢长久合作的。
真是像上面这样在价格上明争暗斗还好,有的卖家的做法更黑。最常见的就是造谣。比如看对手某个东西卖得好,就去消费记录里面找买过这个东西的一个一个去说东西是假的。不过这种做法要挑对象,对前面说的三类店铺都没有用。绿茶家根本不理你,你说去说好了,说不定还怕没有炒作不够火。heijoy家和流云家有很多忠实客户,产品都有专柜可以验,直接甩你一句专柜验货假一罚十。怕就怕有些真假掺卖的,客户一找,自己都不知道当时发的是那一批。
另外一种就是找同行造谣。比如A家看不惯B了,就去自己熟悉的同行或者上家里面说B的坏话,比如掺假阿,不结款阿,三姑六婆的什么都能说(汗自己和这个帖子一下先)。因为这个圈子小,坏话传千里,所以慢慢都会传到B熟悉的渠道里面。这个时候也是拼B的人品了。如果B本来就卖过有假货的前科,或者为人本身就不怎样,别人说不定就信了。所以做到后面,拼的就是人品了。
因为朋友有渠道,自己刚开始还想兼职弄弄玩的,后来看了看形势,觉得自己打死也做不来的。现在因果报应看多了,才拿出来这样拉拉8g而已。
日期:2008-4-11 23:31:33
很多JM都留言或者短我问替换装是不是真的。前面说了,这类产品很多是从厂里面直接流出。由于第一手我没参与,厂里面的事情都是听圈内朋友说的,所以我不知道确切的过程。不过我可以跟JM们说说我一个LV集团MK部门朋友的一个分析。
首先就是这些大品牌对中国市场的态度和tb上卖疯的小样的态度。像EL或者CQ这样的,国外的价格JMS都知道的,人家虽说把这些当大牌看,但绝对不是什么看着这些牌子就长草的。这些都是比较有名的化妆品而已,谁都消费得起。在国外这就是日用品,而不是奢侈品。
到了国内,定位就从日用品升级成奢侈品了。一种说法是关税高,所以售价高,于是变奢侈品了。到底怎样我不清楚,但这些大集团从整体利益出发,就是要在国内树立奢侈品的形象。这个定位其实非常阴险,完全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的。他们通过广告的大幅投入来给自己树立奢侈形象,让人觉得高不可攀的样子。但是如果真的变为了高高在上的形象,JMS就不一定会有消费的兴趣了。所以真正的目的是既要卖得贵,还要让JMS灰常的长草。怎么长草那,当然就是通过小样了。
那小样在国内怎么推效果最好呢,要不要直接送?其实送不送都无所谓,因为只要有利润,必然有黄牛。现在的小样市场,跟这些大牌的策略其实是暧昧不清的。搞得小样市场乱哄哄,既不伤害产品的形象,又让自己牌子的知名度和亲和力上升。虽然影响了部分本来买正品的客户去淘小样,但是吸引了更多的客户来张草,最后更多的会成为正品的忠实拥护者和消费者。这样不仅维护了现在的奢侈品格局,即便以后平民化了,牢靠的客户群已经建立好了,两头都可以赚钱的。
接下来再8g下我听到的加工厂。金桥和苏州据说都有化妆品加工厂的,给EL,CD都有代工,主要以小样为主。这些厂的工人都在两千人以上的,人均工资1000不到。我算了下,国外要开这样的厂,人均工资至少1000美金,所以把厂放到中国,一个月就可以节省6000*2000这么多RMB阿,这样就变成非常现实可行的事情了。从这个渠道出来的东西好的我只见过样品有Dior的粉芯(跟正品一样)和香水(用矿泉水瓶装的,惊诧万分当时)。朋友说还有花蜜的精华和眼霜,用保鲜袋装的,不过量少都留着自家用了。同样的渠道,出来的次品也见过,比如EL的唇彩字倒着印,或者色号完全印错的。另外同行说还有捡废品的从垃圾桶里面把剩下的原料刮下来拿回家用。不过这一类可能因为量太少,或者真的被自己用掉了,就没见过了。(太pf自己刮回家用的了)
日期:2008-4-12 12:36:4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汗~~那么ELCD的小样岂不是很不卫生??这样的东西,谁还敢买??
===================================
从工厂出货的我了解得有两种。一种是黄牛,问工人收,靠工人带出来,小样有原料也有。刚开始的价格还不错,带一个工人只收五块钱据说,当时很多BA都担心专柜出小样会受到冲击。后来工人发现网上的价格后,成本就直线上涨,然后带一个东西都是十五块以上的了。另外工厂后来严打,换了不少人,要带东西出来风险就很大,所以价格就拉高了。走这条线的量比较少,价格自然也贵。
另外一种就是厂里面负责管原料的。这种人有权利去销毁废品,比如剩余的不合格废料,或者品质有问题的产品。这类人出货量就大,价格便宜,但是东西比较脏,据说用桶装过来,要把表面的污垢弄掉才能用的。
这两路流到市场上就弄得鱼龙混杂,报价差很多的。一种拿到很便宜但可能不太干净,第二种比较贵但是东西好。
日期:2008-5-4 0:15:52
没想到这个帖子还在~~~
前段时间出去开会了
先补补前面的下文。前面提到苏州出货的,后来有结果了。据说是某女从厂里面收了很多东西放在家里,然后被当地的黄牛黑吃黑,到她家里去抢。然后她情急之下报警了,然后110来了一锅端,最后算下来她家的东西有百多万。她进去后还吐了很多人出来,搞得那里的黄牛人人自危,很多都出去躲了。
这些8g说下去也就是这么回事,还惹得JM们起争端。后面有空说说自己对化妆品选择的一些经验吧。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